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的非遗,英文名却叫日本!文化的遗憾到底是什么?

2024-07-16文化

作为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工艺,漆器已有8000多年的厚重历史。

可如今,这项与瓷器、景泰蓝并称中国工艺三绝非遗传统技艺,却成了华夏民族手工艺里的遗珠之憾。

不仅是因为真正的漆器工艺复杂且易失传,还是因为它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名字居然叫「Japan」。

明明是贯穿古今中华文明史的重要「遗产」,却被冠以他国国名,说来还真是讽刺!

据现存史料考证记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漆器的存在和使用。

虽然多年间朝代更替,百姓的社会生产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但漆器却完美地融入了大众生活。

不管是家家户户常用的桌椅案台,还是姑娘出嫁家中长辈为表重视而费心准备的十里红妆,都可见它的身影。

而在当下的网络时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已经有很多人,逐渐失去了对非遗手作技艺的关注和重视。甚至一提起漆器,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于这种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的非遗技艺来讲,它们虽无言、但每件成品都如同杜鹃啼血一般,随时提醒国人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就拿世居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来说,这里但凡苗族姑娘出嫁,每人都会穿戴从头至尾一整套重达接近八斤的银饰嫁衣。

这不仅是她们结婚的标配,更是苗族同胞千年相传的——「以银为贵、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审美理念。

在苗族人心中,他们的民族服饰与婚丧礼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从婴儿出生后三天就要第一次穿上苗族服饰,一直到代表苗族男子和女子成年要行的冠礼和笄礼、男女之间的嫁娶完成,才算顺利度过了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

苗族少女在及笄行礼之后,就可以将所留长发挽于头顶,用圈帽围住。直至结婚前夕,正式穿戴全套银饰。

而苗族男子在孩童时期,多散发或梳发髻。直到正式加冠之后,就固定了头部缠青布包头、裹绑腿的习俗。从孺子跨入成年世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成年人」。

一直弘扬非遗技艺的瑞银鸟门店,对于饱含华夏传统文化的苗族冠礼也是异常重视。平时不仅要定期的冠礼表演,还会请部分顾客亲身体验穿戴头冠苗服。

而这看起来花纹繁复且浮雕感极为逼真的制银工艺,则正是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苗银锻造技艺。

每一件银饰银器,都具有独特的寓意及文化内涵。多年以来,苗族人都是以在银器上堑刻来传播民族精神。一块老银,随银随家。必得经过纯手工的反复打磨、雕琢、锻造,才可焊接成品。

这项凝结了千年苗族银匠心血的精湛技艺。也曾经历过多次市场冲击,直到后来瑞银鸟的创始人张晓与潘氏家族联手,这一展示古法技艺和现代审美的民族银饰品牌才应运而生。

让古老非遗文化被世人所看见,让每位民间手艺人不再放弃信仰,让每位大师的作品都能永存于世,就是如瑞银鸟一般的民族企业存在的意义。

让贵州非遗得以保留并代代传承,那非遗和群众的距离也就不再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