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夏至到了,「夏至有三怕」,牢记「6习俗5不做」,平安度夏

2024-06-20文化

夏至节气为24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其交节时间一般为6月20-22日,而它的到来,意味着盛夏正式开始。

不过,老人常说「夏至有三怕」,到底怕什么?明日夏至,牢记「6习俗5不做」,平安度夏!

夏至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开始,毕竟三伏天就是依据夏至来计算的。今年的夏至时间为6月21日4时50分,此时太阳黄经抵达90°,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五月十六。

夏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时间最长、夜间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上,也是最北的地方,北半球白昼最长、且越往北去越长。

而夏至的特点是气温非常高,虽然不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但也已迎来了高温天气,人在户外很容易就会中暑。且因接受的光照多,日照长,到达三伏天时地面热量高于释放热量,其气温达到全年最高时刻。

当然,夏至后降雨量也开始明显加大,雷阵雨变得十分频繁,可带来短暂的凉爽天气,也让空气湿度加大。特别是江南一带,如今已进入了梅雨天气,天气潮湿阴冷,衣物容易发霉。

不过,在夏至节气即将到来之时,农民却忧心忡忡,主要是有「三怕」:

1、怕不下雨

正所谓「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可见夏至降雨是好事,此时降雨对庄稼的生长有着促进作用。

毕竟此时春玉米已经开始拔节,而早稻也已即将进入扬花期,晚稻正在插秧,夏季作物如玉米、大豆也已播种,因此此时降雨可极大促进作物发芽生长,方便作物的丰收。

但古人发现,如果夏至这天不降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降雨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作物很容易就会因缺水而死。

农民最怕夏季干旱,渴望能够多降一些雨,因而盼望着夏至雨水到来,这样夏秋作物的生长才能保得住,粮食才能丰收。

如今北方地区已干旱久矣,中间只稀稀拉拉下了点雨毛毛,根本无法缓解旱情,因而大家将希望寄托给了夏至节气。

2、怕刮风

民间有「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的说法,至于为何有这一说法,还因夏天刮上西北风预示着干旱天气到来,毕竟北风是从西北地区过来,为干燥季风,可能到了伏天时气温异常炎热,让人酷热难耐,且作物也将遭遇旱情。

当然,民间也有「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的说法,可见夏至这天刮东南风也不是好事,接下来将会出现接连大雨,农田积水严重,甚至出现洪涝,对水稻等作物生长都有危害。

3、怕夏至不热

通常在夏至节气后,气温就会变得炎热起来,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不过,如果夏至这天比较凉爽,比常年气温偏低一些,那表明往后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加大,作物生长就会有影响。

毕竟对夏秋作物来说,它们生长中需要高热、长日照,如果长时间阴雨天,可能就会「夏至不热,五谷不结」,以至于作物收成都会受影响。

也正因此,农民夏至「有三怕」。不过想要过好夏至,平安度夏,还需牢记「6习俗5不做」才行。

在古代,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古人对其十分重视,再加上夏天干旱、洪涝灾害比较严重,因而民间会举行祭祀活动,祭祖敬神,希望先祖和神灵保佑接下来能「风调雨顺」,也希望秋季作物能够丰收。

为了孝敬神灵,民间还会将新收获的小麦制作成面食供奉,以表明自己的诚心。

2、互赠折扇

夏至天气十分闷热,人坐着不动就容易出汗。因而在这一天,要好的妇女们就会互相赠送对方折扇,用以扇风纳凉,这样就可获取凉风,让身体降温。

当然,因古代没有风扇、空调,人在睡觉时很容易会被热醒,身上也会出现热痱子。妇女们还会互赠脂粉,以便于涂抹在身上,家长也会给孩子涂粉,保证其身体健康。

3、吃夏至面

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是北方小麦的丰收之时,农民将新麦收回家后,就会尝一尝新麦子口感如何。而新麦中的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可补充天热流失的营养。

因此人们会将新面加工成细面条,吃上清爽的过水面,希望有个好彩头。早在唐代时这一习俗就已十分讲究,如皇家御厨会制作「冷淘面」,在食品中放入冰块,再将煮好的面条、蔬菜放进容器中冷却,并加入调味料,面口感鲜爽无比。

当然,部分地区吃的面各有不同,北京爱吃打卤面、炸酱面,江浙沪爱吃阳春面,杭州人爱吃麻酱凉面。

4、夏至饼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也会用新麦制作薄饼,其步骤是先将面粉糅合成面糊,再摊成薄饼,并放上豆腐、青菜等食材。待到祭祖结束后,一家人就会食用。

而在江南一些地方,制作夏至饼时,还会用上艾草嫩叶,将其捣碎后放在饼中摊,并放上甜豆等食材,抹上茶油后煎炸食用,口感清爽不腻。

在江南一带,也有夏至吃馄饨的说法,因它和「浑沌」谐音,大有开天辟地浑沌初开之意,因而孩子吃了馄饨后就会变得十分聪明。

5、消暑避伏

夏至之后气温就会变得炎热起来,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就算出去也要多喝水多乘凉,及时到阴凉处避暑。

为了消暑,大家在夏季之时也可喝上一些绿豆汤、酸梅汤,多吃一些西瓜、苹果、葡萄、枇杷等水果,也可吃上香菜、苦瓜等去火气的食物。

6、药浴纳凉

夏至天气十分炎热,但同样也是阳气旺盛之时,古人认为三伏天最适合养生,因而在夏至时人们就开始进行「药浴」,以起到清热解暑、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而为了消暑,部分地区也有水浴的习俗,也就是洗澡、游泳或者泼水,感受着夏季的狂热和欢乐。

03、夏至「5不做」1、不坐在木头上

夏至之时,南北地区均进入了汛期,雨水比较多,再加上天热,空气十分潮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需注意的是,露天的木质板凳,大家最好不要做,因雨水原因,使得木头中湿气含量大,经太阳晒了后就会散发着潮气,人久坐在上面寒气直逼身体之上,对健康不利。

2、忌吹过堂风

所谓的过堂风其实就是风直接穿堂而过,夏天时气温炎热,很多人直接将门窗打开,一旦此时风比较大,就会形成「过堂风」。

虽然这类风可以让屋子十分清凉,但却会出现不少健康隐患,寒气容易入体,人就会头疼脑热,甚至还易引起面瘫。

此外,大家也别直接把头对着人,不然时间长了也会积累小病小灾。

3、忌冲凉水澡

夏天身体热得发烫,很多人来到户外就像身在火炉中一样,大家就有了冲凉水澡的想法,甚至直接去河里游泳,让身体快速降温。

不过提醒大家,夏天时人的毛孔张开,排汗量比较大,如果此时冲了凉水澡,冷气就会顺着毛孔进入体内,这些寒气在体内积累,冬天大家就知道其危害了,到时候浑身哪哪都不舒服。

4、忌理发

在古人看来,夏至是阴阳之交之时,如果在这时候剃头,可能就会打破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人的运势特别是财运影响比较大,不利于人的发展。

此外,夏至理发也容易导致寒气入体,不利于健康,因而这天尽量别理发。

5、忌午睡趴着睡

对于学生党和上班族来说,午睡的最主要姿势就是趴着睡,大家吃完午饭后就会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补足精神,以便于下午的工作学习。

但需注意的是,趴着睡对人体并不好,此时颈椎、内脏都会受到压迫,睡醒了后可能就会感觉气短胸闷,整个人浑身不自在。

中医认为,夏至要适当调整作息,不要趴着休息,以免影响了气机畅通。因此夏至午睡,有条件的可以躺着,这样身体才能更好的休息。

当然,夏至的讲究还有很多,如「不同房」、「不误农」、「不贪食」等。这些讲究看似没有科学道理,但却是农民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