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了不起的我】:分清愿望和现实,你就不会纠结和内耗

2023-12-05情感

今天阅读【了不起的我】关于应该思维,我想到了【爱情保卫战】节目中的一对男女朋友。

女孩和男孩还是男女朋友阶段,同居在一起。

女孩没有工作,男孩不仅要工作养活两人,还要做家务,煮饭。

女孩有时心血来潮,男孩工作的时候,还要男孩回来陪她,不回来就不行。

而且,女孩还会胡乱买东西,不体谅男孩挣钱的辛苦。

为此男孩心力交瘁,要与女孩结束恋爱关系。

当主持人问女孩,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男孩时。

她说,他是我的男朋友,他挣钱应该给我用,他喜欢我就应该为我做任何的事情。 他和我谈恋爱,应该和我继续谈下去,不应该和我分手。

在她脑中,把对别人的应该思维发挥到极致。

这里,分享一下什么是应该思维。

陈海贤老师说:「应该思维的本质在于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女孩这样的人。

比如,孩子应该听话、懂事、好好学习。而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想改造他,结果适得其反。

比如,他们是我的父母,应该对我好,而且无条件地要对我好。

他是我的孩子,工作了应该拿钱补贴家里,应该照顾弟弟弟妹。

他是我的朋友,应该理解我、支持我、懂我和不离不弃。

我是母亲和老婆,应该把家里、家人照顾好,即使遭遇家暴、不忠和婆婆刁蛮,也忍气吞声。

如此种种,都是应该思维把自己给圈住了,有的伤害别人,有的纠结和内耗自己。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在现实和愿望之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1

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陈海贤老师说:「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与愿望不一致。」

开头的女孩,希望男孩满足她愿望里所有好,但现实是男孩做不到。

母亲希望孩子听话、懂事、爱学习,但现实是孩子会拖拉、调皮和学不好。

樊胜美的母亲希望樊胜美尽心竭虑帮助哥哥,但现实是樊胜美吃苦受累也做不到。

我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们,但现实是肯定有人会不喜欢你。

我们希望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现实是没有钱

而且,现实就是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即使想要改变现实,也要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想办法,而不是用「应该思维」禁锢别人、内耗自己。

【三十而嫁】里的余沫沫,因为姐姐公司的资金被姐夫挪用,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她此时选择与富二代马林结婚,她认为与他结婚后,马林就应该帮助它姐姐余诺诺。

但因为婆婆怀疑她动机不纯,加上她不能生孩子,把钱控制得死死的,不给钱马林。

她认为马林应该帮她姐姐,帮不到就是马林不对,可现实是马林无能为力。

为此,余沫沫与马林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弄得马林痛苦,自己也纠结和内耗。

在现实和愿望之间,余沫沫分不清哪些是应该,那些是不应该。或者说愿望是好的,但是现实与愿望不一致。

所以,一个人一旦陷入应该思维,就会被应该思维的认知所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只有从应该思维中解脱出来,才能不纠结和内耗自己,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2

区分愿望和现实

周星驰说过: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有愿望是好的,有愿望就有奔头,有奔头就有希望。

但是,我们要知道,愿望永远不能让现实迁就,否则就变成了应该思维。

曾有个年轻人问冯仑:「我想创业,可是没有钱怎么办?」

冯仓说:「创业的人都是先有梦想,再去找钱,想办法实现梦想的。有了钱才去创业,那就不叫创业了。」

想创业是愿望,自己没有钱是现实。只有承认现实,然后先沉下心来去挣钱,才有希望实现创业梦想。

妈妈希望孩子听话、懂事、乖巧、上进,但孩子调皮、拖拉、任性是现实。

所以,承认孩子爱玩、调皮的天性,然后学习亲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好孩子。

文章开头的女孩,她找男朋友,认为他应该爱他、宠她、为他做一切她想做的。

但是,人家也是人,你想人家怎么对你,你先怎样对人家,爱和付出是相互的。

【三十二嫁】中的余沫沫,她认为自己应该帮助姐姐,没有错,但是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她认为作为马林的太太,马林应该帮忙。

但即使马林有钱,她也有不帮的自由,而不是被「应该」绑架。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不能实现的愿望,失望、懊恼和愤怒。

陈海贤老师说:「越是接受现实,人们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

是的,世界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运行,宇宙也不可能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不可能左右别人的的生活,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认清自己、改变自己和提升自己。

此时,你会坦然接受现实,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所以,有些事情,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我们想得通和想不通。

3

不让应该思维暴政自己

还有一种应该思维,是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既然别人觉得应该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

比如,父母期望我帮助弟弟妹妹,我就应该费尽全力帮助他们,就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他们认为这个专业或者工作好,我就应该去做,即使自己不喜欢;我既然嫁给了他,就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太多的应该思维限制了我们表达自身的情感,甚至取代了真实情感的表达,这是对自我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暴政。

这样的应该思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活在自我的应该认知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应该思维,不仅阻碍了我们表达真情实感,还固化了我们的思维,甚至越陷越深,让它成为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人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人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妄图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样的理想自我,会让人变得非常死板,就像陈海贤老师说的,会造成思维上的非黑即白。

而这样的结果,内耗的是自己,丢失的也是自己。

记得我看过的【金牌调解】节目中一对夫妻,两人结婚20年。

20年中,妻子经常遭遇家暴,男的还有外遇,但妻子为了孩子,为了男人年纪大了就会收心的期望,忍辱负重地坚持着不幸福的婚姻。

换言之,她认为她遭遇的一切,都是她的命,她不应该抛弃孩子和家庭。

她逃不出自己的应该思维的暴政,委屈自己、忍受屈辱。

直到她看到了【金牌调解】节目,她回顾自己20年的婚姻,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过,她决心不再忍辱负重,找回真实的自己。

为此,她求助【金牌调解】栏目,选择与丈夫离婚,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所以,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评价里,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愿望,甚至把自己弄丢了。

只有勇敢诚实地面对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真实而无憾的人生。

4

写在最后

陈海贤老师说: 「如果你只盯着现实与‘应该’的裂痕,沉浸再失望中,没法多看一眼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你的生活就会在跟这个世界的较劲中逐渐停滞,这就是应该思维读以自我发展的阻碍。」

所以,区分愿望和现实的差别,就不会纠结和内耗,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更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愿我们既拥有美好的愿望,也有坦然接受现实的心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梦想加持,为实现愿望助力。

一起加油,为梦想,为自己,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