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治理减肥「推荐」乱象要以不变应万变

2024-02-07健身

时本

当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各类减肥教程的视频、帖子层出不穷,一些人甚至成了专门的减肥博主。除平台时不时推荐健身、节食等减肥方法,还有不少减肥博主推崇「吃吃喝喝生活化减脂方式」「跟着吃就能瘦」的「食疗减肥法」等,一些减肥博主的「经验帖」背后,是满满的「生意经」。有网友调侃说:博主以记录减肥过程之名,行产品推销之实。(2月5日【法治日报】)

早年前的减肥「推荐」,靠的是实体机构,或者是熟人、微商介绍。后来减肥「推荐」广泛出现在互联网上,通过减肥笔记或「种草帖」等推荐减肥产品,或将网友引流到实体机构减肥。短视频出现后,很快催生了大量减肥博主,最初或有博主单纯以分享减肥经验为主,后来一些短视频沦为大卖场,以减肥「推荐」之名行产品推荐之实。减肥「推荐」的新花样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防不胜防。

某些减肥博主的「创新」做法更具欺骗性,网友上当的可能性明显提升。宣扬大吃大喝也能减肥,切中一些减肥者的「贪嘴」和「懒」两大弱点,因此不乏拥趸。还有减肥博主口里喊着打假,自己却兜售假减肥产品,上演一场贼喊捉贼的把戏。司美格鲁肽等降糖处方药被炒成「减肥神药」,更因为带有「前沿科技」的光环而让很多减肥者趋之若鹜,却全然不顾潜在的巨大风险。

网上减肥「推荐」有善变的花样,治理要有不变的定力。尤其是,网络平台内部监督永远不能放松。平台对减肥博主们的出格做法不可能不知,对这些行为的违法性也应该了如指掌,但这类「推荐」仍然大量存在,说明一些平台疏于管理,甚至存在故意「放水」的可能。平台应依法履行内部监督的责任,只有让没有尽到监督责任的平台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提升他们实施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外部监督则要找准抓手,其中几个关键点尤其要把握好。比如,相关「推荐」算不算广告,这一点尤其要分清,若将之定性为广告,就应该按照虚假广告来监管和惩处。再如,有些产品属于药品,部分减肥方式带有诊疗性质,这算不算非法销售药品和非法行医,若算,就应该以相关医疗法规作为惩处的依据……只要抓住这些关键点,监督和惩处就能一箭中的,并产生更强的震慑力。

减肥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减肥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已有和潜在的消费规模也很大。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减肥伪劣产品和「推荐」乱象还会不断出现。对此,除了各种监督均需得到强化之外,消费者也要提高个人的健康素养和辨别能力。

减肥没有捷径可走,「躺瘦」、「大吃大喝也能减肥」、一针见效减肥之类「推荐」,不过是一些赚钱的噱头而已。在大多数情况下,「管住嘴」和「迈开腿」永远是最管用的减肥方式。消费者只要保持正确的认知,那么不管减肥「推荐」如何花样翻新,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受到误导和伤害。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