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陈雄:练熟 练精 五个拳式打好拳架基础【收藏】

2024-07-13健身

恩师林墨根老师谈到太极拳的学练之法时指出:「方法学会了还要练到,练到了还要悟到,悟到了还要得到,得到了还要把法脱掉,动皆是法;一举手,一投足,皆是太极。」他老人家对我说: 在打拳架基础的阶段,尽量把「起势」、「揽雀尾」、「搂膝拗步掌」、「倒撵猴」、「云手」练熟练精 ,太极十三势里好多东西都在这五个较为重要的拳式之中;先集中时间和精力把「起势」、「揽雀尾」、「搂膝拗步掌」、「倒撵猴」、「云手」练到熟能生巧, 练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势的劲法诀窍和技法内涵,然后带动学练其他拳式。 拳谚:「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拳打万遍自然精」、「练上万遍,神妙自现」。李小龙说:「我不怕会一万种招式的人,我只怕一种招式练一万遍的对手。」此话蛮有意思,学练招式多了,学而不精,不能制服人家有啥用?把几种招式千锤百炼,练的出神入化了,就能所向披靡。技击防身也好,健身锻炼也好,少而精的学练之法,将会有助于拳艺的提高,亦有益于健身强体。

一、起势

林墨根老师说:「从练拳的方面讲,练好起式,有 助于拳架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 。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推手时,欲要做到漫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 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 之故。」练习「起势」时,是从「预备势」练起的, 「预备势」其中的无极桩和调心、调身、调息,要认真练好。 有些拳师这样说:「起势难。」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因为在「起势」之前没有动力源,此时胳膊(指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人为拙力的乱动,应该是用松沉至脚底而起的上传劲顺着地面反座弹力和腰脊领动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起势」以站立步或开立步, 把全身重量经由腰胯导入脚底产生根劲来打开拳架的阴阳即起动作, 松沉根落、松弹根起之劲是两手挑起和降落的动力源。「起势」每天练习大约一百遍。

二、揽雀尾

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指明:「 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 。即推手所谓黏连粘随。往复不离不断。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总名之日。揽雀尾。其法有四日。掤捋挤按。」前辈说:「学练太极拳的架子,首先要把「揽雀尾」学练明白了,就等于学好了一半拳架。」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揽雀尾」拳式,这个拳式 由右掤、左掤、浅捋、深捋、平挤、正按、前弓推、后坐按八个拳势构成,内含太极十三势中掤、捋、挤、按、进、退、顾、盼、定等势的内涵技术

对于初学者而言,难练的不是掤、捋、挤、按、推的手上外形动作,而是内在的劲道劲法。倘若练不出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气沉丹田、开胯圆裆、逢转必沉、劲收于脚、以腰胯领动四肢等,那么「揽雀尾」中的右掤、左掤、浅捋、深捋、平挤、正按、前弓推、后坐按,就谈不上是有内在劲道劲法与技法的拳势动作,而是中看不中用的太极操动作了。

「揽雀尾」分为右揽雀尾和左揽雀尾来练, 先把弓步与半马步相互变换的沉转变换和守中后坐、守中前弓变换的基本功练好,再配手一起整体来练「揽雀尾」 ,每天各练大约五十遍。

三、搂膝拗步掌

「搂膝拗步掌」虽是经典的前进太极步拳式, 内含太极十三势中掤、捋、按、进、顾、盼、定等势的内涵技术

「搂膝拗步掌」的用法是突出搂化对方攻击的同时进步推按或击打,其中有左右连环搂膝推按或击打。

1997年,郑子太极拳传师在河北永年广府对我说: 「搂膝拗步属于虎势,在行进与定势之间有如猛虎扑人之气势,又有如灵猫扑鼠之轻盈;头顶百会导入吞天之气,脚底涌泉内引接地之力。」

我认同这个练法。值得细心体悟的要领是「 下沉中带转动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书中说:「我到了他(附注:指我师爷李雅轩先生)家里,一边比划搂膝拗步,一边发问:‘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沉劲为主或是以向前蹬为主’?他慈祥地笑着说:‘原来这个你还没有懂呀?难怪你不长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后腰部,坐了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动作,‘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吗?’最后他肯定地说: ‘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向前推。 ’」「搂膝拗步掌」分为「左搂膝右拗步掌」和「右搂膝左拗步掌」来练,每天各练大约五十遍。

四、倒撵猴

「倒撵猴」虽是经典的后退太极步拳式,其中有左右连环探扑按击,以抑挫其攻势,敏捷如猴。「倒撵猴」这个拳式, 内含太极十三势中掤、捋、按、肘、退、顾、盼、定等势的内涵技术

太极拳名师陈龙骧(附注:太极拳名家李雅轩的女婿弟子)在回忆李雅轩的文章中说:「1957年,李师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担任裁判工作。在京期间,和广大武林同好切磋拳艺,李师毫不保守,有问必答。当时湖南代表队有一练吴式太极拳的名手易某某(附注:据说是受过吴鉴泉的指点,主要师从吴公仪、吴公藻的易在勤),推手柔化功夫很好,极其灵巧,当时很多在京的太极拳名家与他推手时,将他发不出去。易某某一定要向李师请教,李师和他搭上手后,也感到如用常法不易奏效。因此,李师推手时,诱其前进,以退步倒撵猴式,将易某某打出丈外。易某某非常佩服李师的推手技艺,要求李师讲一讲这一手是如何用的,在场的太极拳同道也一致要求李师讲一讲,李师毫无保留地详述了这一手的用法,在场的人都作了笔记。」从以上所述看出雅轩公使用「倒撵猴」真漂亮,打出了「倒撵猴」的神妙之处。「倒撵猴」分为「右倒撵猴」和「左倒撵猴」来练,每天各练大约五十遍。

五、云手

「云手」是经典的横走太极步拳式,内含 太极十三势中掤、捋、采、挒、进、顾、盼、定等势的内涵技术 。练习「云手」时,两手两臂虚实变化交互旋转,协调一致,行如空中云朵绵绵不绝;它充分体现了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稳、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云手」分为往左横走的云手和往右横走的云手来练,每天各练大约五十遍。在练往左横走的左云手时,左腿脚支撑,右脚尖用劲贯到左手;反之,往右横走的右云手时,右腿脚支撑,左脚尖用劲贯到右手,这是体现云手拳势劲力的整体性。还要腰胯稳静的不断传劲。值得注意体悟的要领是「垂臀」,林墨根老师说: 「云手因移动而转换重心时,垂臀带动虚腿脚自然迈步,由虚变实,同侧的手臂上升(以右臂下降的松沉来推动左臂的上升掤挑或是以左臂下降的松沉来推动右臂的上升掤挑)。 不垂臀,尾闾就不中正 。」

修改于2020年10月26日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