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体育锻炼对个人的重要性

2024-01-25健身

我是一名体育爱好者,经常打篮球、跑步、徒步,偶尔也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此前两年半的时间从事体育类的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体育圈的人,让我有幸得以深刻理解体育的重要性。不论对中老年人、青年人、还是少年儿童,体育锻炼都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我的自身经验,加上和周围其他体育爱好者的交流,我发现对一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人,当接触到其他体育项目时,也很容易产生兴趣。关于体育的重要性,我所总结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如下,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体育能够锻炼身体,尤其是预防慢性病。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认同,但是也存在有偏见的人,比如像我爸妈一样生活在乡下的一些长辈,认为每天从事体力劳动,运动量本已超标,完全没有必要再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其实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长期的体力劳动,带来了一身伤病,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能够预防或改善这种伤病的。定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预防许多疾病,如颈椎和腰椎疾病、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慢性疾病都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逐步叠加造成的后果,当身体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医生告诉我们要改变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要戒烟戒酒的时候,我们才不得不被动地采取行动,大家想想身边这样的例子多不多?体育锻炼对于预防慢性病有非常大的作用,希望大家从自身阅历出发,深入思考这一问题,从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

第二,体育能够愉悦精神,有助于心理健康。我把它归属为心理健康的范畴,是因为运动可以产生多巴胺。在这里再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多巴胺的知识,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多巴胺,这是因为运动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活动。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增加,同时也会引发肌肉的收缩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运作,这些运动信号会传递到大脑中负责感受奖赏的区域,如腹侧纹状体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这些区域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受到刺激而释放多巴胺,当多巴胺被释放时,它可以与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引发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种奖赏反馈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促使我们继续进行运动或其他奖赏性行为。此外,多巴胺还参与调节注意力、反应速度和动作协调性,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运动要求。总结起来,运动通过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和积极情绪体验。每个人都难免有负面的情绪产生,这个情绪必然得有一个释放的通道,与其和别人争吵、焦虑、生闷气,不如去运动。我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去跑步,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地释放坏情绪的途径。

第三,体育的社交属性。人都是有社会性的,必然要和其他人交流,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信息的来源。我们不妨按照年龄段来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姑且不说参加正式的体育比赛,就说每天放学后和小伙伴们看似毫无章法的追逐打闹,也是一种有效的体育社交,有利于增进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相较于一直窝在家里,孩子吃饭都会更香,睡眠都会更好。这个经验是从我儿子的表现当中得来的;对于上班族来说,抽空和朋友们打球、跑步等,也是一种高效的社交活动,而且比喝酒打麻将更经济、更健康;对于年长的人来说,为什么喜欢去公园和别的老人家一起活动活动,为什么要找人下下象棋,并乐此不疲,其实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和人产生社交的一种途径。

以上三点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相通的。下面几点,可能对成年人来说,不一定适用,因为成年人的认知和思维相对比较固定,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意义重大。

第四,体育能够锤炼意志。体育运动是要动起来,要让你难受,要流汗,要经历严寒酷暑,可能还要经历伤病,所以对锤炼小孩子的意志有很大的帮助。小孩子每周应该至少有一次达到身体极限的体育运动,但是试问一下,目前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第五,培养团队意识。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家里几个人惯着他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在团队运动中,比如篮球、足球这种集体项目中,即便他的个人能力再突出,也不可能靠着单打独斗获胜,即使侥幸获胜了,谁又会喜欢一个这么自我的队友呢?篮球之神乔丹夺冠还得有皮蓬、罗德曼等一众队友呢。

第六,学会优雅地看待输赢。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人是常胜将军,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大都比较好,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一般以鼓励为主,鼓励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鼓励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晰,对结果的预期过高,导致很多孩子输不起;而体育比赛,尤其是像搏击、乒乓球&羽毛球、击剑这种一对一,短兵相接的项目,能很好地让孩子在规则的制约下输。输了比赛以后,是气急败坏,是一蹶不振,还是依然优雅地和对手握手或拥抱致意,依然尊敬对手,这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气度。在体育竞技中,输赢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包括如何正确地面对误判这种「不公平」,因为误判也是体育比赛的一部分。输球或失败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价值或能力有所降低,而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学会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七,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这几年教育和体育部门针对我国青少年运动时间少、身体素质差的现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很重磅的包括「双减」政策,鼓励在校学生每天校内校外运动时间各一小时,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孩子们从小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教会」「勤练」「常赛」,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运动习惯,能够受益终身,工作以后、退休以后都能坚持运动。这是一项极其英明的政策,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又会打折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课业负担太重,「双减」的落地较难,初中生面临中考分流,家长都希望孩子们上高中、上名校,都不愿意上职业学校,所以在大潮流的裹挟下,孩子的睡眠大都严重不足,更不要说运动了。我只要有机会接触中小学生,基本会了解一下其睡眠和运动情况,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关于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在此我先不做过多的展开了,我近期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和大家交流。

总体而言,我们的体育运动严重不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我们的GDP早已经高居世界第二,但是运动的氛围依然比较差,相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年龄较大的人,从小没有培养起运动的兴趣,没有埋下那颗种子,所以很难唤醒其运动热情,再加上运动场地匮乏等原因。所以,老百姓从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