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特评:「和美五粮」的科技力量,鉴「微」知著

2024-02-05美食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传承数千年,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故而,一提起白酒,大众的认知大多是古法酿造,传统而神秘,很难和「科技」两字挂钩。实际上,白酒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微生物层面。

酿酒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我国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陈騊声曾直言,「如果有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

为什么会这样说?白酒中的微生物有哪些奥秘?「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这一传统酿酒经验背后蕴含着极深的科学原理。浓香型白酒的高稀缺性源于其酿造工艺和窖池微生物,白酒风味的产生也都源于微生物的作用。以五粮液为例,其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古窖泥中,每克含有数以百亿计的功能微生物。

五粮液,勇立潮头的行业「拓荒者」

美酒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在一代代工匠的实验与摸索中,先辈们总结出白酒的酿造技艺,复杂且精妙,代代相传,但究其原理,却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高品质的美酒则是以传承为根基,现代科技为助力的产物。在一代代酿酒大师、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中,打破传承的「天花板」发现其中奥秘并加以运用提升品质,酿造原理更加清晰、系统、科学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轻工部组织过多个白酒试点工程,以 周恒刚 、沈怡芳等为代表的酒业泰斗级专家们深入研究,探索我国各地区名酒白酒的微生物奥秘。其中,破解浓香型白酒主题风味物质来源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特征,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正是五粮液打开了这一谜题的局面,1975年,白酒专家 沈怡方 带领的科研团队从五粮液元明古窖池老窖泥中分离得到了优良的 己酸 菌内蒙30#菌株,酒业研究向微观世界进军。

为了彻底了解窖泥中存在的己酸菌种群的类型,五粮液进一步「拓荒」,和江南大学联合攻关,追根溯源,从五粮液老窖泥中发现和分离出「解乳酸己小杆菌」(JNU-WLY1368),解开了困扰白酒科研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谜题,进而全面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系统复杂性的科学奥秘。值得关注的是,这实现了对我国浓香型白酒酿造主体功能菌科学命名「0」的突破,该己酸菌物种名称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已被各大国际 原核微生物 分类学数据库收录。

五粮液,遥遥领先的行业「领路者」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名酒企业要做好带头示范,担当健康责任,以风味和健康为导向,以协同科研攻关为抓手,做有益身心的‘好酒’」,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曾从钦 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五粮液提升品质、深入科研的决心。

先看一组数据,2022年,五粮液研发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增长32.9%;2023年前三季度,五粮液研发费用为2.09亿,同比增长约28%,总量、增幅均遥遥领先于行业。

再看一组成果。近年来五粮液先后获得13项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30余项,拥有专利1800余项,成果数量行业领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4株均以五粮液命名的新菌种:JNU-WLY1368(解乳酸己小杆菌)、WLY-L-M-1(空气丛梗孢酵母菌)、WLY-B-L2(产香梭状芽孢杆菌)、JNU-WLY501(丙酸嗜蛋白菌),首次公布五粮液超3000种化合物的风味指纹图谱,成为国际酿酒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领跑者」。

从1950年末开始对勾调工艺的经验总结与科学化表达,到1980年代实现的「勾调双绝」,再到近年来关键核心新菌种的不断发现、包包曲发酵原理的研究、饮酒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等,五粮液通过科学研究分析,将「不确定的经验」变成「确定性的认知」,传承千余载的酿造技艺通过生物工程学、微生物组的科研,正加快实现科学化、体系化。

与此同时,五粮液围绕品质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实施从原辅料、制曲、酿酒、陈酿、勾调到包装全过程的科技创新,其骄人的科技成果,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可供酒业发展参考的「五粮液方案」,以「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达济行业,普惠白酒产业发展。

后记

行远自迩,研精覃思,从「拓荒者」到「领路者」,务实又务远的五粮液,不断擦亮酒业的「科技底色」,也在擦亮「大国浓香、中国酒王、和美五粮」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