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黔酒三德:杯中乾坤大,黔酒韵味长

2024-01-13美食

自从酒被发明出来后,伴随着酒所产生的独特酒文化就一直盛行不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在墨客骚人眼里,酒是迸发灵感的必备法宝;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边关将士心中,酒是催发豪情的不二之选;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在青葱少年杯中,酒是抒发意气的最佳助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白发智者壶里,酒是情感宣泄的天然途径。

从文人墨客到边关将士,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

酒的身影出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里,历经数千年的酝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乡」的贵州,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黔酒文化」。

01

寓「礼」于酒:仪式中的传承

古人云:「酒之初,礼之用。」

中国酒文化的兴起,最远可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西周时期。

那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酒这种需要大量粮食酿造的饮品,就属于稀缺资源,是只有在天子祭祀,或者诸侯王公的高级宴会上才能用的奢侈品。

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饮酒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

为此,周公在制定【周礼】的时候,还特制了一套完整「祭酒流程」。

这套最初的「祭酒流程」具有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不仅规定了每个社会阶层的宴饮规格,还规定了酒桌上「座次安排、酒具多少、酒令内容」等等。

因此,当时的酒文化,其实就是社会制度的体现。

而参加酒席的人所坐的位置、所用的酒具和行酒令的内容,都能反映出他所处的社会地位。

除此之外,在【诗经】中,也曾讲到酒席宴饮的几个基本礼节,分别是「尝、献、酢、酬。」

尝、献、酢、酬

所谓「尝」,指的是筵席的主人先品尝酒的味道;

而「献」, 指宾客入席后,主人取酒入杯、献与宾客席前;

「酢」指的宾客还敬主人;

「酬」则是指主人将先自饮,然后劝宾客随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飞速提升,酒这种「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昔日贵族的专享奢侈品,下沉到整个社会生活中,成了平头百姓家的日常饮品。

传统酒文化里那些代表尊卑贵贱的繁琐流程,在历经数千年光阴后,已被世人逐渐淡忘。

但其中所代表的仪式感和礼敬尊长的精髓,却被传承了下来。

在贵州,水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就一直传承着一种名为「滴酒祭祖」的习俗——

每当他们待客请酒,主人就会在宾客入席坐定后,请宾客中辈份最长年岁最大的人先执筷。

而被推选出来的尊长,会用筷子蘸一滴酒洒在桌面上,以示向祖先敬酒。

之后,主人再双手捧杯向其他客人敬酒,而客人们接过酒杯放在桌上,也要用筷头蘸酒祭奠,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时光荏苒,酒文化中的仪式和礼节都在跟着岁月变迁而发生改变。

唯一不变的,是黔酒文化中,薪火相传的感恩之心和对生活矢志不渝的热爱

02

寓「德」于酒:寂寞中的坚守

【菜根谭】上说:「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

如倾险之人情,坷坎之世道,若不得一个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俗话说「爬山要能耐得住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走得过危险的桥。」。

因为,在山上蜿蜒曲折的斜路上走,需要耐着性子,才能忍受那陡峭狭窄又曲里拐弯的小路,而不翻下山谷;

在雪中过多年失修的危桥,更要耐着性子,才能忍受那湿滑坏损又摇摇晃晃的险桥,而不掉下桥去。

这其中的「耐」字意味深长,在这人情险恶、坎坷难行的世道上。

如果不能用这一个「耐」字撑过去,就会堕入到杂草丛生的深渊。

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繁华。做人如此,酿酒亦是如此。

贵州被称为「中国酱酒圣地」,从1826年开始,以赖家烧春茅酒为代表的一系列酱酒享誉世界。

但是,想要获得一杯「一饮杯酒光,唯留杯口香」的正宗酱香酒,需得选用出产于当地的糯性红缨子高粱和优质小麦,在雨水丰沛的端午制曲、天朗气清的重阳下沙。

在短短1年的生产周期内,前后要经过2 次投料、9 次蒸煮、8 次发酵、7 次取酒。

而且,刚酿出来的新酒往往口感涩辣、杂味较多。

想要单薄的新酒变成「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酱酒,就要把酿制好的酒浆密封窖藏,经过将近4年的四季轮回,让酒体在季节的流转中,接受时间的洗礼。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

在这将近1500多个日夜的酿造期间,不管是酿酒人,还是酒本身,都要经受无人问津的寂寞和漫长难熬的等待。

只有耐得住这种寂寞、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下来,才能酿出「经岁月沉淀、集天地精华」的纯正酱香酒。

03

寓「情」于酒:悲欢中的自渡

【说文解字】上说:「酒者,就也。」

「酒」是一个转音字,转自「迁就」的「就」,因为它能放大人的内在情绪,让情感内敛的中国人得以在酒精的作用下,将深埋于内心的情感宣泄出来。

而在贵州,酒能怡情,亦可寄情!

贵州的「拦路酒」里,纯朴热情的苗家人会吹笙击鼓、载歌载舞,以牛角为杯、拦路劝酒,客人一步一饮,行至主家、酒已半酣。

除了「拦门酒」,还有「送客酒」。

在客人离开的时候,主人家会拿着酒碗边唱边走,三步一首歌,五步一碗酒,以歌和酒,歌不断曲、酒不停碗。

贵州「拦门酒」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酒具「甜、酸、苦、辛、咸、涩、怪」七味。

而就在这一「拦」一「送」之间,情酒交融,心与心的距离被拉近,人与天地万物的间隔被打破。

此时痛饮而下的,除了热辣烫喉的醇香酱酒之外,还有在满腔喜乐悲苦的情志。

饮罢,只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渡和洒脱。

黔人爱酒、好酒、敬酒,贵州人的一生,从诞生到死亡,从成年到婚姻,处处都有酒的身影。

黔酒文化中的精髓三德「礼、德、情」,也使黔酒成了人们精神、物质、思想上的一种载体。

其间不仅蕴涵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更是传承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智慧和民族情结。

所以,哪日寻得浮生半日闲,不如一品黔酒:

饮一杯守礼,饮两杯怀德,饮三杯寄情。

体会黔酒中的传承与坚守,感受悲欢与酱酒穿肠而过的痛快,畅享属于自己的黔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