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北漂三大续命饭:沙县、兰州和杭州小笼包?

2024-03-29美食

北漂三大续命饭:沙县、兰州和杭州小笼包?

在北京,吃漂亮饭是维持体面的上限,因为在人际生疏的城市里,年轻人只能用消费差异,装点彼此的不同。

但是对于一些北漂来说,维系生活幸福度的根本,实则看的是日常消费下限——每日饮食最低消费,构筑了你在北京的生存基本盘。

而长久位于北漂消费金字塔下限的,支柱性饮食厂牌「杭州小笼包」,则是北京这座城市,街头巷尾的饮食最大公约数——「不知道吃什么、没时间吃饭、生病的时候,都得来上一屉小笼包。」

图源@一个人走

比干啃馒头要丰富,比点外卖要便宜,八块一份的小笼包,是北漂生活里最亲切的「穷饱饭」。「一般人吃一屉就不饿了,不够的话再来一碗鸡蛋汤溜个缝,十几块钱就能做到荤素搭配,碳蛋平衡,让你吃得十分妥帖。」

图源@西二旗汉堡包

对每日奔波不停的北漂而言,小笼包的存在更像是一颗颗定心丸。

「当你来不及吃早饭,小笼包是你能带在路上最优雅的选择,隔着袋子一口一个,不会弄脏手也不会糊到脸。」

「而当你开会时,小笼包则是你的血糖急救包。藏在桌子下,趁领导不注意时,可以一整个丢进嘴里,避免饿昏。」

起初,有北漂对它不屑一顾,觉得顿顿吃小笼包也省不下几个钱,还不如吃点好的犒劳自己。后来才慢慢领悟到,山珍海味固然美味,但是不如粗茶淡饭来得实在。

杭州小笼包哪哪儿都有,但唯独在北京混出了名分。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是,北京最好吃的那家杭州小笼包,永远在离家三公里内的某个小门头里。

图源@纪念日

有人将杭州小笼包、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并称为北漂三大续命饭。甚至在结束北漂多年后的某次返京,落地第一顿不是全聚德烤鸭,而是当年出租屋附近的杭州小笼包。

美食爱好者十里堡王师傅告诉我,杭州小笼包是一种拥有北漂属性的食物。「早些年北京特殊的城乡结合部景观,为杭州小笼包这一便宜管饱的方便碳水提供了沃土。而来北京打工的安徽老乡,则是杭州小笼包落地北京的第一批推手。」

图源@涵burger

在丰台上班的亳州人向阳,最常去的那家杭州小笼包店就是安徽同乡开的。「夫妻两人是阜阳的,在北京干了十几年了,凌晨起来捏包子,我们皖北帮的人经常在这里聚聚。」

图源@鳗鱼珊。

一碗鸡蛋汤、一屉杭州小笼包,外加一个茶叶蛋和一盘清拌凉菜,就是向阳工作日的晚间标餐。据他观察,来这边就餐的也多是和自己一样的北漂。「小笼包是快速决策的食物,非常适合打工人。早上是着急上班的,左手拎包子,右手捏包子,风风火火的,晚上多是一个人来填饱肚子的。」

作为民间早餐届的扛把子,在早餐文化相对贫瘠的朝阳区,这口热腾腾的包子就显得尤为奢侈。在小豆看来,上班路上的杭州小笼包就是拯救北漂饥肠辘辘的神。「毕竟对北漂来说,早餐只有吃和不吃两个选项。」

而且北京人不爱排队,尤其在朝阳,没人愿意为了早上一口吃的等上二三十分钟,「像小笼包这种现包现蒸,立等可取的早饭不多见了。」

也有白领把杭州小笼包吃成了办公室下午茶。以前是二三十的贝果,小鸟啄食,如今是几块钱的包子,哐哐直炫。「体型小巧的小笼包,就算是凉了也无需找微波炉加热,只要放保温杯上轻蒸一下即可,一口一个,就是打工人最好的‘班饭’。」

作为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街头饮食厂牌,杭州小笼包早在互联网流量之前,就已打入寻常百姓的话题腹地。

有人作为忠实的「杭笼党」,在看到网上对于杭州美食荒漠的讨论后,发帖以包子为杭州正名,却被杭州本地人讨伐——

有人第一次去杭州,点名要朝圣杭州小笼包,却被本地朋友就地矫正何为杭州真正的小笼,因此认知受创而郁闷不已。

杭州和小笼包这两个量子纠缠,在你的认知里就此发生核爆。「杭州小笼包,既不是杭州的死面小笼,也不是发面馒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发面包子。」一位朋友试图解释这种错乱。

而我们常吃的杭州小笼包,其实是假借杭州之名的嵊州特产。「原名本是嵊州小笼包,早年因杭州名气大,就以杭州小笼包为名打市场。」

图源@京西姑奶奶 👵

一位杭州小笼包老板告诉我,「这几年因为嵊州人有了品牌意识,不光给嵊州小笼包申遗,还开始了全国正名行动。」

他们顺势推出了这款小笼包的嵊州标准:老面发酵、三光揉面、纯手工制作、只用当天新鲜猪后腿肉。「连剂子间的误差也要求不超过一克,只有符合这几点,才能算得上标准嵊州小笼包。」

有北漂对此官方标准不以为意,认为真正的品鉴标准只在于,包子出笼的时候,是否形成了一层浸满汤汁薄而不破的油皮。「趁热用筷子小心夹起,蘸满醋汁和辣油,入口的瞬间是被发面填满的充实感。」

不只是吃口包子,如今遍布北京街头巷尾的杭州小笼包店,早已成为碳水综合体验店。有人原本只是为了买袋小笼包踏入此地,最终却被鸡蛋汤、刀削面、米线和蒸饺征服……平日里严控碳水摄入的年轻人,在这里却找到了一种去姥姥家吃顿便饭的松弛感。

杭州小笼包向来不缺话题。有人认为杭州小笼包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以大量泡打粉,形成的极不正常的软蓬松,在一座城市迅速繁衍覆盖其他类型早餐。」

也有人质疑杭州小笼包的那一捏肉馅,藏着太多科技与狠活。因而揶揄杭州小笼包是一种「凑合饭」。「在北京,平均水平吊打杭州小笼包的包子面食,比比皆是。」

图源@盐的美食日记

但在一些并不在乎此类看法的北漂看来,杭州小笼包的凑合属性,恰恰是一种性价比的体现。「跟能够登大雅之堂的灌汤包不同,杭州小笼包不需要一根吸管分三步走着吃,一口一个只管饱,给北漂灌的是热量弹药。」

有人即便拿着六位数的年终奖,时常想念的还是一口小笼包,只因吃的是一口青春味道。「三年前还是白天进厂晚上打碟的多面体,每晚出门开屏前,总要服用一兜杭州小笼包,为酒入愁肠,做好健康防火墙。」

图源:孙雅甜

从沙县小吃、福鼎肉片、隆江猪脚饭到杭州小笼包,一代北漂有一代北漂的口粮。「这类口粮的一个共性就是,门店都比较破,不会造成消费压力。」

把杭州小笼包吃出情绪价值,也是一些北漂不能轻易戒断此包的原因。

北漂六年的粥粥告诉我,刚来北京面试的时候,他的正餐标配就是杭州小笼包套餐,「一袋包外加一个茶叶蛋,小笼包旁边是一家灯火辉煌古色古香的铜锅店,心里想着总有一天得把这店吃成自助。如今能自由出入北京大部分的餐厅后,反倒经常性惦记这一套穷鬼套餐了……」

因为快餐属性,杭州小笼包的消费场景通常都伴随着孤独,「人一多,通常不会凑合吃屉包子。」如今对粥粥来说,一个人吃杭州小笼包,反倒是一种清闲,「但是没人会炫耀吃杭州小笼包这件事。」

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杭州小笼包,虽然不是北京特色,但是极具北漂特色。

「在名为‘北京’的大型生存之战里,不管你来自何地,初始ID是啥,一旦进入这场游戏,就会拥有一个共同的代号:北漂。住在千篇一律的样板间里,每天进行着大致相同的动线,吃着一种名为‘杭州小笼包’的食物 ……」

十里堡王师傅告诉我,杭州小笼包就像是北漂的战略物资,「既是维持生存的粮食、进行战斗的必要弹药,也是关键时能替代‘妈咪饭’的解馋良药。」

而很多人在退出「北京」这条支线任务后的很多年,仍会不管走到哪里,都搜一搜最近的杭州小笼包在哪。「不管你想不想吃,都必须确保附近有它才能安心,这样无论有钱没钱,你都不会担心自己会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