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成都最后一碗油茶

2024-02-26美食

之前去采访三合泥(回顾戳→【正在消失的三合泥】),有两家小吃店的老板儿一再强调同一个意思:

油茶,本来就是资格的成都小吃。它生于成都,长于成都。但同时他们也表示: 现在莫得哪个,把油茶做抻展了的。

所以说,油茶恐怕也即将灭绝于成都。

成都人也叫它香茶。

通常是用 饭米 磨成的粉粉,使姜油和各种香料一起熬制而成。姜必须要用味道浓烈的 小黄姜; 香料的配比,在市面上又各成秘方。

黄、 香、 炒出 五香味 之后,见其颜色近似于茶色、且具备一定粘稠度的稀糊状为最佳。这是油茶的底。

馓子、花生、大头菜, 则是油茶的魂。

馓子要用 油面 做,用油醒过的面,筋丝好;花生必须要酥过,原来有人用黄豆,也必须要酥过;大头菜颗颗不能太细碎,要有明显的颗粒。三者各抓一把入碗,喷喷香。

成都人手里头标配出厂的一碗油茶,只有最初始的五香味。所以市面上的菜单上,它的全名是: 五香油茶。 端上桌之后,会吃的人就会在动勺之前,撒一小撮花椒面。仅此而已。

走八十年代过来的老成都回忆起油茶,就会想起当时 文化宫的小吃展。 琳琅小吃成百上千,必吃有三:油茶、肥肠粉、天主堂鸡片。

八十年代末的 大广街 上,有个大爷卖的油茶也非常出名。那一年,老辈子都爱在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喝了茶,然后再转战去吃碗油茶。

在这之后,成都油茶开始逐渐变少。

当然,油茶绝非成都有且仅有。据不完全了解, 南充人 爱吃油茶, 绵阳人 爱吃油茶, 广元人 爱吃油茶, 西昌人 也爱吃油茶……

而油茶到了川东地区,则更偏向于 麻辣味。

南充人@包子 说,南充的油茶,每家底子稍有不同。有用面糊的,也有用 玉米糊 的。

南充人爱在油茶里面加入辣椒油、花生碎、香菜、大头菜和馓子。油茶是南充人的早餐,在南充, 不吃米粉就吃油茶。

能和南充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友好吃饭的,非绵阳人莫属。因为@吹风 说,绵阳人的家庭,永远会做两种东西,就是米粉,和油茶。

小时候,@吹风 以为油茶是 浆糊 做的。因为它非常粘稠,流动性很差,甚至会凝固在馓子上。

绵阳人爱在屋头吃油茶,他们自信,家户人家做出来的油茶虽与世无争,却也宇宙无敌。

油茶做好,人手一碗,然后买一大包馓子,一桌子的人轮流传接,再次第搣进碗里。馓子泡到油茶吃,越软越入味。

搣馓子 是个技术活,搣小了没口感,搣大了又泡不耙。@吹风 的经验是,要搣到炒蒜薹的那种长度,正正合适。

@吹风 说在成都没见过油茶。@包子 想吃油茶的时候,就排除万难自己下厨房,他也觉得,现在成都市面上也找不出一碗好吃的油茶。

在成都,到底哪儿还可以端得出一碗像模像样的油茶?

我首先想到的是 旧城小院做三合泥的@胖哥。 卖了二十多年串串,做成都传统小吃也是一把好手。你走到他串串店门口,就会看到巨大的招牌:五香油茶、三合泥、煮凉粉、红油水饺、甜水面、三大炮……

五香油茶占起首。

上回去@胖哥 那儿吃三合泥,正好也是中午。他忙了一转下来正准备吃午饭,吃啥子喃? 「来碗油茶!」

小锑锅头舀两瓢出来,再次加热、撒作料,那油茶五分钟便上了胖哥的桌。只 听一阵唏哩呼噜, 那碗油茶便见了底。「再来一碗!」

那天@胖哥 的午饭,就是两碗油茶。还是 正餐。

@胖哥 家的油茶,绝对是按照老成都的习惯和标准来的。 搭口就有一股淡淡的五香味, 这是香料和米粉熬制的时候就融合好的,所以这股五香味不抢不媚,恰到好处。馓子脆,花生香,大头菜颗颗微微翻甜,这碗油茶,是真的香。

@胖哥 说,要判断一碗油茶是否优秀,首先要看它的颜色,一定是要 黄桑黄桑 的——代表米是炒过的。而且还不能炒糊,糊要翻苦。

我问@胖哥 ,一碗油茶……稀拷拷,吃得饱不喃?

他说这好歹也是米面做的,是主食,吃还是吃得饱, 但也饿得快。 话音刚落,又来了一家三口,进门点名就要油茶。@胖哥 不好意思地抠了抠脑壳:卖完了。

第二家,我去的是九里堤附近的 南部小吃店。 我猜,这儿出品的油茶,应该是南充人@包子 的心头爱。

南部小吃店的老板儿姓伏,挨到隔壁子肥肠干饭一起,在九里提背后这条街上,打响了南部这座 川北小城 的名号。

中午,一个妹儿进店就要吃油茶,她说她是 广元 的,天天心心念念,就想这一碗。伏老板儿见状立马开工,先是从大锑锅里面舀出两勺油茶,这油茶应是事先熬制好的,用小火煨起保温。

油茶入碗,他又火速地撒葱、花生、大头菜,每一样都 蜻蜓点水式地挨了一挨, 颗数、分量,伏老板儿闭到眼睛都晓得。最后一步,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油纸口袋,里面细个细个的,就是馓子。

我说你这个油茶咋那么细小?伏老板儿笑了:「我们南部的油茶跟你们成都的油茶不一样,我们这个馓子是 专门做来吃油茶的馓子, 不像你们的,多大一扇。」

他一边说话,一边重新把口袋封好,绳子绕了一圈又一圈。生怕它回。

南部人民做出来的油茶差不多有二两面那么大一碗。做好之后,他们总会循例问你一句: 娃儿咧,要不要辣子?

伏老板儿说,南部人每天早中晚都要吃油茶,这东西管饱。他这碗油茶做得清亮,花生故意酥得有些 焦糊, 一嚼一个香。淡淡的五香味还未正式唱罢,麻辣味依然登场。丝滑、顺吞、热和、香。

刚吃了一半,老板儿娘捂嘴笑了:「哎哟娃儿咧,你咋吃成水水了哦!」伏老板儿马上给我解释说,吃油茶要从面前顺到舀,不能满碗翻拌,一定要保证吃到最后都是干的。

「我们捞筷子吃完都是干的!」

最后一站,我去了牛市口的 铁门杂酱面。

以前只晓得他们家的杂酱不得了,没想到这些成都传统小吃,还占据了菜单的半壁江山。难怪即便是下午三四点这样前后不挨的时间,他们家的堂子依旧坐得扑酒闷衔。

铁门杂酱属于老板儿掌舵收钱,五六个大姐自动形成工作流水线。点了一碗油茶, 6元一碗。 价格和份量都刚刚合适。

真的,油茶和成都其他小吃一样,份量都无需多,价格也不必贵,它们都适合在你吃到最好吃的时候戛然而止,留白之处,用来 回味想念。

墙边一根窄窄的小方桌上,摆的就是大姐些用来兑油茶的佐料。一样的,花生、馓子、大头菜为主,花生酥得微微有些焦糊,老远就闻得到香。

按照先前@胖哥 所说,搭口一抹五香味印证了铁门这碗油茶的成都宗脉。随之而来的,是更为 老道 厚重 的一抹咸香。这碗油茶更加粘稠,大头菜等小料的颗粒更为细碎,与油茶拷拷的融合度也就更高。

吃碗油茶,再来一两资格的杂酱面。快活似神仙。

走了一转,我发现成都市面上的油茶还是有。除了以上去到的这三家,府南新区的 高醪糟、 华商的 杨油茶、 金堂街上的 女儿食堂、 十里店的 达州私房面 ……都找得出一碗好吃的油茶。

我问@胖哥 ,油茶会灭绝吗?@胖哥 说不会。至少六零、七零、八零一代的老成都都还记得,也会为了这一口,满街遍巷地去找。

正说着,他又想起了九几年, 四大监对门子的那间烂铺子。 那儿的油茶啊,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