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那些年那些事儿之:手工馍

2024-01-10美食

小时候,经常吃的是母亲亲手做的手工馍,有蒸馒头,有烙馍,有菜莽、有锅盔……还有还多还多如今都叫上名来的美食!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香。

手工馍

那个时候,说真的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添加剂出现,人们日常吃的都是纯一色的原汁原味的粮食产品,做出来的食品虽然没有现在的模样俊俏,但绝对比现在的要有味道儿,用自己地里产出来的麦,亲眼看着磨成面,发酵用的是面渣头(那个时候,也很少用发酵粉,每家每户都会在蒸馍的时候,留下一个馒头大小的蒸馍面团,扔进面缸里,下次蒸馍时,拿出来,敲碎了,用水泡了后活蒸馍面,这就是很好的传统发酵酵母),记得母亲总是事先将蒸馍的面和好后,放在一个瓷盆做的和面盆里,然后在盆上盖上一个锅排(用高粱杆做的圆形厨具)盖了或拿一块儿湿过水的蒸笼布盖上后,放在那里,天冷的时候,为了让面快点发,会拿棉衣或麦秸将盛发面的面盆包围起来,这样可以加快发酵速度。等面开了(发酵好了),就开始揉面蒸馍了。如今依然记得,母亲观察面发不发时的样子:她会掀开盖子,用手拽一下面团,如果里边有空洞了,就证明发酵好了,如果没有,就证明还没发酵好,需要继续等。

手工馍

那个时候虽然蒸出来的手工馍看着没有现在的馍白亮,微微发黄,但吃起来绝对劲道,用嘴一嚼,有股儿清新的麦香味儿,现在我要说麦香味儿,可以说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感受得到。那时候的馍馍记忆中从来没有说像现在的馒头白的令人难以置信,而又口感极差,放到裂口了,馍皮儿翘起来了,掰开了吃,依然满口的麦香。

那时候普遍的穷,白面馍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得到,平时吃的都是杂和面,有用高粱的,有用红薯面的,也有用玉米面儿的,有蒸成窝窝头的,有蒸成花卷儿馍的。现在人都在抱怨,买不来货真价实的杂面馍了,那个时候家家都有,都是地地道道纯的不能再纯的杂面馍了!有时候我就在想,但从几代人吃的馍馍上的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说明啥问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呗!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种地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递增,吃白面馒头成了家常便饭,但随之而来的是,苯磨(石磨和机器磨面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面粉厂出现了,拿麦子换面粉,最初的添加剂开始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馍的原有味道消失了。

后来出来上学,参加工作,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渐渐的家乡的味道也找不到了。记得以前在厂里上班,住的职工宿舍,吃的大食堂。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去职工食堂打饭吃,大伙儿都围在饭桌一圈吃饭,一位老工友说:「现在的机制馍真难吃,从前俺娘蒸的馍不就(吃)菜也能吃它三四个。唉,这辈子再也吃不到了!」也不知道他是想起老娘了,还是真的怀念娘做的手工馍了!只见他说完这些话,就两眼落泪了…一桌子的人,都不再说笑了,只顾默默的低头吃饭。这那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是呀,现在想想,离家越久,思念越深,尤其是那份饱含着亲情的家的味道,这位老同事拿起馍,想到了曾经给自己做过无数次手工馍的老娘!

菜莽馍

锅盔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