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乡的特色美食,不得不说一下 锁阳油饼 。
08年之前,自己从来没出过家乡所在的市;
04年之前,自己从来没出过自己所在的县;
97年之前,自己从来没出过所在的村。
因而,对于自己的家乡,自己出生的村子,自己一直有很深的感情,尽管这些年一直在外,回去老家也顶多只是待个几天,对于家乡,对于村子的变化,再也不能如数家珍,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距离与时间,使得自己对于家乡的感情沉淀的愈发深刻。
我的家乡是西北的一个小县,夹在巴丹吉林善良与腾格里沙漠之间,曾经是一个水草丰茂的绿洲,儿时还常听老一辈的村里人讲起他们小时候在村子周边的围猎黄羊,抓兔子,还能用铁锹挖井,不到一米就能出水,甘之如饴。
现在的家乡,不该说是现在,差不多2000年左右,家乡的人想要喝一口甜的地下水,就必须将井打到三四十米深;这些年更甚,经常听到还在家乡的人说,现在的井都三四百米深了,可是,还是喝不上一口甜水。也因此,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家乡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好在这几年又大力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种树,铺设固沙带,同时,围绕红崖山水库,建设湿地公园,并且将水库里的水引到东镇乡,建起了另一个沙漠湖。渐渐得,似乎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是这几年家乡的环境在发生变化。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听到,也会心喜。
劣的环境,孕育特殊的食材。而特殊的食材,就造就特殊的美味。诸如沙葱,诸如沙米,诸如小的虽然家乡生存环境恶劣,但是家乡的人一直以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形成了一种坚毅不拔得整体性格。我曾经就和自己的同学们说过:我们家乡的人,放到哪里都可以生存。这不是一句夸大之词。
恶我们称作「郁金香」得甜瓜,诸如黑枸杞,当然少不了沙漠里独有的一种菌类:锁阳。
锁阳:左鲜,右干
锁阳的慢慢出名,似乎是到近几年。可是也不是那种名声大噪得出名。只是有了开始向外出名得势头。
上初中的时候,从从村子到县城,我就问过自己的同学,吃没吃过锁阳,他们好多人都没听说过。那是感觉有点骄傲于自己经常吃,后来回味起来,又带着一些悲哀。
后来读了医书,【神农本草经】,上面载有肉苁蓉,其实锁阳和肉苁蓉差不多,只是锁阳是生长在白刺得根部,与它形成共生;肉苁蓉是生长在梭梭得根部,也是共生。都是一种菌类。
肉苁蓉
记得小时候,还经常跟着爷爷,或者二叔去沙漠里挖锁阳(爸当时在县城工作,很少能带着我去进沙漠)。爷爷或者二叔他们都对有锁阳的地方做过标记,一般是一个浅浅的沙坑,然后插上一个红柳枝之类的;有时候在寻找的途中,还能找到新的锁阳,这种情况不多见,但是,一旦碰到,那一定是锁阳大丰收。
白刺,红的为白刺果,可食,酸甜
就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放假回老家,和二叔还有三哥一起去找。在一座沙漠迎风的那面,发现了一个新坑。新生的锁阳刚刚冒头,二叔负责挖,因为二叔经验丰富,我们两个负责装袋。那次一共挖出来十二还是十三根锁阳,都是那种七八十公分长度的,粗壮褐中带粉的好锁阳。
回家之后,二婶(我们那边其实是叫做二妈)就给我们做了一顿不是经常吃的美食:锁阳油饼。
先将锁阳洗净,去皮,因为是生长在沙子里面的,所以一般锁阳上都有小的那种坑,装满了沙子,要清洗地非常干净。洗净的锁阳,用擀面杖压成泥,然后和面粉一起和成团,面粉要适量,不然会影响锁阳味,但是又不能太少,太少会太酥,不宜成型。
和好的面团,搓成粗长的棍状,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段,在放一点面粉防止粘连,将小面团擀成圆形,差不多两毫米厚。
起锅烧油,油热(筷子伸进去起小泡)下入面饼,过油炸差不多两分钟左右即可,看着表面起泡即可出锅。趁热撒上白糖或者盐,就可以吃了。
我非常喜欢吃锁阳油饼。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爸妈限制,能吃七八块,现在有时候回家过年,妈做了油饼,还能吃四块左右。
锁阳补肾壮阳。现在好多人拿它用来泡酒或者入药,当然我们家乡人还会在炖羊肉的时候,放上几段,也是顶好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