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美食文化的传承,来自古代百姓对名人的纪念(四)

2024-01-22美食

以食物来纪念名人,是古代百姓的智慧。 那么 多少位古代名人,进入了美食榜名?

食年糕,纪念(伍子胥)

网图 侵删

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伍子胥也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苏州城。

城修好后,伍子胥对心腹说,「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

不久,战事不断。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糯米砖石,制成充饥的食物,度过了难关。

这种食物,就是现在的年糕。因此,人们在腊月里,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的贡献。

而且,吃年糕有吉祥寓意:步步登高,年年上升;事业和生活蒸蒸日上,快乐和幸福涓涓细流!

吃饺子,纪念(张仲景)

网图 侵删

东汉时,「医圣」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当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来,他辞官回乡救治邻里百姓的疾病。 返乡之时,正是冬至,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做「娇耳」,煮熟后发放给乡亲们食用。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康复了。 就这样,张仲景医治好了百姓的冻疮。

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入食材在煮食。 因此,有了「饺子」或「扁食」。 流传至今,每年的冬至就会吃饺子,不忘「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河南南阳仍然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有很多。 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上海的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东北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西安还创制出了饺子宴,用数十种形状、馅心各异的饺子,组成宴席待客。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 比如: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

还有酸菜馅的饺子,有算财之意。 芹菜馅的饺子: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吃汤圆,纪念(东方朔)

网图 侵删

在南方,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又叫「冬至圆」,那圆圆的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圆满。 在南方很多地方,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团团圆圆。

传说: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冬季的一天,下了几场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东方朔遇到了宫女(元宵)。她非常的思念家里的双亲和妹妹,自从进宫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此时,宫女思念家人的泪流满面,准备投井自杀。东方朔看到后,救下宫女元宵,问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决定用计谋帮助她与父母相见。

东方朔的计谋开始了。通知城外百姓,找到宫女元宵的父母和妹妹,让这些人在正月十五日晚上,进城一起观灯。到时候,宫女元宵一家人混在人群中,就可以相见和团聚。

同时,东方朔告诉汉武帝,「正月十五日晚上,全城挂灯放烟火。热闹一夜,长安城会更平安!」并且,东方朔讲:让宫女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瞒过玉帝,人间就平安了。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以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那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涮羊肉,纪念(忽必烈)

网图 侵删

涮羊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名吃,味道鲜美,使用方便,特别是在北方,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吃它。

传说:涮羊肉起源于元代。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 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

此时,忽必烈也饥肠辘辘,让厨师赶紧做饭。 厨师正准备做饭时,突然探马来报,说有敌情出现。时间紧急,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羊肉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厨师马上捞入碗中,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忽必烈。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没想到味道非常鲜美。但是军情紧张,他胡乱吃了几口,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大胜而回。

在随后,筹办的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来款待所有的将士。

这回时间充裕,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他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更加鲜嫩。

结果,所有的将士吃后,对那道羊肉片赞不绝口,都说是美味佳肴。忽必烈看见此情,喜笑颜开。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菜尚无名称,请您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大家一致说好。从此,涮羊肉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宫廷佳肴。

其实,最早发明涮羊肉的,应该是契丹人。

火锅的发明其实很早,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不过当时是以涮蔬菜为主,与今南派火锅略近。

而以涮羊肉为主,则是契丹人的发明。尽管涮羊肉真正的发明者,不是忽必烈,但是对于它的普及,忽必烈贡献最大。

忽必烈对于涮羊肉,影响有多大呢?从英文上就可以看出,现代英语对涮羊肉的译语「Mongolian fire pot」,意思就是「蒙古人的火锅」。

随着他率领的蒙古铁骑南征北战,踏遍欧亚大陆,涮羊肉被更多地方的人们接受。

后来,人们误认为忽必烈是涮羊肉的发明人,其实他是推广大使。

☆结语:综合以上信息,每种食物的由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请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每一餐。

食物是生命的保障,每种食物都承载着我们的生机,每一份都蕴含着我们生命的希望!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请珍惜粮食,珍爱盘中餐,杜绝浪费,从你我做起!

资料来源: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