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36年教书育人,她用大爱完成「最后一课」

2024-03-28健康

武汉晚报讯(通讯员裴霓裳) 退休教师刘玉仙因病不幸离世,家人强忍悲痛遵照她生前遗愿捐出她的遗体及一对角膜。3月26日,在武汉市第20个遗体捐献者纪念日当天,刘玉仙的一对角膜分别移植给一位55岁角膜白斑患者和一位73岁角膜溃疡患者,帮助两位患者重拾光明。

家住湖北汉川的刘玉仙老人出生于1944年1月,1960年5月进入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工作,1960年9月入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学习,196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后在钟家村中学、武汉市第十五中学、阅马场中学、武汉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任教,1996年退休。从事教育工作36年的刘玉仙,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学生倾注老师的关怀和母亲般的关爱。

晚年,刘玉仙老人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开始与老伴考虑百年之后的问题,两位老人决定身后向公益机构捐献遗体及角膜,为社会作最后一次贡献。2010年4月19日,刘玉仙和老伴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书,并赋诗【最后的奉献】以明志。

三个女儿得知父母捐献遗体的决定,虽心有不舍,但为老人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所感动,叹服并同意父母的决定。

3月20日,刘玉仙老人因病离世,家人遵其遗愿帮她实现了遗体和角膜捐献,遗体捐献给武汉市红十字武大医学院,角膜捐献给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刘玉仙用捐献上完人生的「最后一课」,她换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让别人用她的双眼继续去感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据了解,中国目前角膜盲症患者约300万名,并且每年新增10万多名病患。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表及角膜专科副主任医师吴尚操介绍,角膜盲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然而,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不足万人。角膜供体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大众对角膜捐献认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登记成为捐献者参与其中。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明维介绍,15年前眼库刚刚成立时,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基本上需要等待半年甚至更久,而如今这一时间已经大为缩短,基本上有需要的失明患者在1个月以内都能接受角膜移植。

据了解,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成立于2008年9月1日。15年来,像刘玉仙一样在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留下「光明礼物」的捐献者有900余位,他们成功帮助了近2000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