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胆囊结石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胆囊结石也成了一种常见病,而且是一种多发病。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胆囊结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逐步增加,且女性患病率会远高于男性。
胆囊结石不仅会诱发腹痛影响正常生活,其并发的胆囊炎如不及时处理,还会严重损害胆囊功能。如结石造成胆道梗阻,甚至可以发展成胆源性胰腺炎等致命的隐患。
在中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达10%!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胆囊结石。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5%。
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囊结石形成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发病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可能和胆汁酸磷脂浓度、胆固醇比例的变化以及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形成主要原因有:
1.不规律饮食: 一日三餐不定时,容易导致消化液分泌紊乱,会让胆汁的制造和分泌节律失调,从而增加胆结石风险。
2.高糖高脂饮食: 胆结石大多数是胆固醇类物质形成的结石。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会加速胆固醇的合成和积累,诱发胆结石。还会加速脂肪的堆积,促使人体发胖,而肥胖本身即为胆结石的危险因素。
3.长期大量素食者: 正常人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按一定的混合比例,呈微胶粒状态悬浮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被破坏时,可引起胆结石。
长期大量素食者,若不额外补充卵磷脂(鸡蛋黄含有量比较丰富),很可能存在卵磷脂摄入不足的问题,再加上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对胆汁酸的重新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胆汁内各成分比例失调,易诱发胆结石。
4.饮食不卫生、蛔虫感染者: 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实验验证了细菌在胆固醇结石中的存在及其作用。部分学者提出细菌源性物质可能直接参与或改变人体免疫代谢产物间接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所以,长期的不清洁饮食,会导致容易患上胆囊结石。研究显示,70%的胆结石均以蛔虫残体和蛔虫卵为核心。不注意饮食卫生,易将蛔虫卵吞入消化道,成虫后蛔虫逆流入胆道产卵或死亡,可形成胆石核心。
5.遗传因素: 胆石症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可以这几点入手
1.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2.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定期运动: 多参与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帮助增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的正常排空。
4.饮食规律: 定时进食,避免长时间不吃东西或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5.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脏和胆囊的损害。
6.保持水分摄入: 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