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胃下垂不只是「中气下陷」,刘教授参悟这样的病机,所有下垂可解

2024-07-05健康

全国首届百名接触女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亲传弟子刘爱华教授在门诊上经常会接诊一些「胃下垂」患者,很多医者认为此病在治疗上比较棘手,但是,刘爱华教授常常能独辟蹊径,治疗此病颇为得心应手,当然,这与她善于参悟病机有很大关系,刘爱华教授参悟病机,常常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异病同治中去,比如说子宫下垂等等,现将刘教授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胃下垂到底是怎么回事?刘教授这样理解

说起胃下垂,西医认为,胃下垂是指由于胃肌与腹壁张力松弛, 导致患者站立位时胃的位置下降, 胃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 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证。胃下垂的患者常常消化系统症状, 如饱胀、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嗳气、上腹痞满不适、腹部隐痛及便秘等。症状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加重。

中医学上并没有胃下垂的病名,但是结合病机、症状,可将其归属于「胃缓」、「痞满」范畴。【灵枢·本藏】有:「脾应肉, 肉坚大者胃厚; 肉幺者胃薄。肉小而幺者胃不坚; 肉不称身者胃下,肉不坚者胃缓」的描述。对于此病,中医认为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 致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 升降失常而发病。有一部分患者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多数胃脘疼痛;伴有慢性胃炎者,胃脘痞胀更甚,并可有嗳气、嘈杂、隐痛等症状。

刘教授认为,胃下垂的病理病机并不局限于「中气下陷」,气滞和痰饮都可以致病。久病之人,气虚、气滞且易兼血瘀。由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水谷腐熟、运化功能不足,中焦阳气不振,气机不畅,湿、痰、饮易于潴留。

因此,如果只考虑「中气下陷」进行辨证论治,常常存在误治、失治的问题,刘教授认为,「胃下」之成,不能单纯责之于胃(脾),还涉及肝肾。病机的演变也比较复杂,若因中气虚馁,摄血不足,更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予足够重视,勿以为胃下垂仅仅为功能性疾患,更不可在治疗时仅拘泥于「中气下陷」而固守补中益气一法。

比如说,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的对药,苍术、白术为对、炙黄芪、炒枳壳为对、升麻、苍术为对、升麻、柴胡为对、柴胡、炒白芍为对、茯苓、白术为对、陈皮、甘草为对,常常能够取得良效,使胃体回升到正常部位。

刘教授治愈胃下垂经验分享

刘爱华教授参悟病机,在临床上治愈胃下垂患者无数,有一个案例值得分享,现在就分享给大家。肃某某,男,48岁,2019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三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恶心嗳气,泛吐清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时结时溏。西医检查被诊断为胃下垂。

刻诊:形体消瘦,少气懒言,胃脘胀闷不适,腹部有坠胀感,有明显的压痛和振水声,恶心嗳气,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刘教授认为患者证属中气不运,饮停中焦之证。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之。

处方如下:茯苓、桂枝、苍术、炙草、枳壳、黄芪、党参、柴胡、升麻、半夏、陈皮、薏苡仁、川芎、砂仁。

患者服用上药后,胃脘胀闷、腹部坠胀大减,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恶心嗳气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大便较前通顺,但仍较稀。效不更方,守上方,继续服用14剂,患者三诊时自述,胃脘胀闷不适、腹部坠胀已缓解,振水声消失,余症也大有减轻,大便不稀。

仍宗前法,将上方制成水丸,治疗月余,体质明显增强,每日进食一斤,体重也有増加,病已痊愈。所以将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