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名医经验治疗郁证

2023-12-21健康

【辨治备要】

(一)辨证要点



1. 辨受病脏腑 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但病变影响的脏腑有所侧重,应依据临床症状,结合六郁,辨明受病脏腑。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 辨证候虚实 实证病程较短,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 宁、虚烦不寐、悲忧善哭。病程较长的患者,亦有虚实互见的情况。正气不足,或表现为气血不足,或表现为阴精亏虚,同时又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等病变,则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二)治法方药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郁证初起多以气滞为主,为肝郁气结证,应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 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根据虚实的偏重而兼顾。若血瘀症状较重,而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可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 瘀、理气解郁。若患者烦躁、精神抑郁较重者,「急则治其标」可先使用镇静剂稳定患者情绪后,再予以治本治疗。

郁证预后一般良好,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恢复如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常受到精神刺激,而使病情反复或波动。因此,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精神治疗,解除致病原因,促使患者及早治 愈。

【临证要点】

1. 本病主要由情志内伤所引起,故重视精神治疗、心理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郁】中所言:「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2. 郁证的治疗多以理气为先,但理气药多辛香燥烈,久用耗气伤 血,在临证选药时宜选用香橼、佛手、青皮等药性平和、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3.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否则欲速则不达。郁证实证的治疗,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燥湿而不伤阴,消食而不伤脾;郁病虚证的治疗,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4. 柴胡疏肝散为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五十六】所载之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方遵循【黄帝内经】「木郁达之」之旨,以疏肝理气为主,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在发病的早期应用本方,有助于舒畅气机,减轻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调护】

患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郁证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病史、发病诱因,针对诱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未病先防」。既病者要及早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蔓延,做到「既病防变」。医务人员应以诚 恳、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帮助患者克服精神方面的不良因素,使患者能充分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已治愈者要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郁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应以蔬菜和营养丰富的鱼、水果、瘦肉、乳类为宜,忌生冷、辛辣、油腻、烟酒等,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运动宜适量,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有助于调动患者的注意力,增强治疗效果。

【小结】

郁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 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郁证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与脏气易郁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其病位主要在 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基本病理因素为气、血、火、痰、食、 湿。初病多实,以气、血、火、痰、食、湿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伤及心、脾、肾等脏腑,由实转虚,而成为虚 证。郁证实证,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气郁化火者,配合清肝泻火;气郁夹痰,痰气交阻者,配合化痰散结;气病及血,气郁血瘀者,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湿滞者,配合健脾燥湿或芳香化湿;夹食积者,配合消食和胃。虚证宜补,针对病情分别采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滋阴益肾等法。虚实互见者,则当虚实兼顾。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名医经验】

当代医家治疗郁证多注重调肝理气,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病变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化火、痰结等,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医碥】曰:「百病皆生于郁。而木郁是五郁之首,气郁乃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张老常引用【读医随笔】所言「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因此,治疗郁 证,善于调肝,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该方重在疏肝活血,兼可敛阴止痛,对肝气郁结较重,甚至气滞血瘀为病者效果较好。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认为,郁证多因肝郁情志不畅,气血失于调达,血瘀心脉脑络,神明失主而致。治疗时将本病的辨治概括为以下几点:活血化瘀,净心醒脑;升达清阳,调畅气机;清心泻火,醒窍安 神。针对血瘀于内,扰乱心神,滞塞脑窍这一病机关键,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石菖蒲、黄连等,顺肝木升发条达之性,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