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2024-07-01健康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张玉辉 发自济南) 「国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和人民推崇,已成为中华医学进步与发展之重要标志。‘从麻醉走向围术期医学’‘从麻醉手术大国走向麻醉手术强国’的宏愿正以前所未有之速度和态势得以实现!」

6月27日~30日,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迎来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的盛大召开。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帆教授 的一席话如春风拂面,激荡人心。

开幕式上,CSIA&CAiPM指南——【中西医结合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 指出,此次指南的出台,凝聚了医院领导层、学会领导及行业前辈的智慧与心血,标志着中国麻醉学界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年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承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协办,旨在为推动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交流该领域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年会开幕式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麻醉医学专栏视频号直播,共收获165644人次在线观看。

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迎来融合创新黄金时代

苏帆 强调,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医学融合与创新的黄金时代,国家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支持力度空前,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实验室科研到临床一线,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蓬勃生机,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作为中华医学瑰宝的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他强调,两个专委会将继续以总会为引领,强化党建为纲,创新驱动为要,科技助力为实,基层帮扶为本,科普宣传为先,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与培训,制定和完善各项标准指南,开展多中心科研合作。他呼吁所有同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汲取全球智慧,共同应对人类健康之挑战,携手开创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事业的新篇章。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邓华亮院长 表示,麻醉与中医药的结合,是对传统医学智慧的现代诠释,能够弥补现代医学在宏观调控、整体观等方面的不足。医院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承担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重大建设项目,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协同创新,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的未来描绘出更加辉煌的蓝图。


「中国在麻醉学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将中医药这一独特元素融入现代麻醉学,中国的麻醉学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无可匹敌的优势。」 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 指出,中西医结合技术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拥有「历史悠久、应用前景广阔」的两大鲜明特征,他坚信,随着对中西医结合技术研究的深入,中国麻醉学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麻醉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麻醉医学的发展,应当彰显中国特色,不仅要在本土生根发芽,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姚尚龙教授 指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特色发展之路,不仅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更是在每年的学术活动中展现出浓厚的中医特色。 他认为,中西医结合麻醉正是承载了这一使命的特殊载体,拥有着独特的学科魅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呼吁,将中西医结合麻醉的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期在医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吕文良教授 呼吁,应深刻总结、挖掘,探索如何将中医智慧与现代麻醉技术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临床麻醉带来新的突破。他指出,中医的卓越疗效应当通过具体方案得以体现,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他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医疗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科研人员,都应当肩负起这一使命,积极研发并推广中医治疗方案,特别是在麻醉医学领域,将中医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造福更多患者。「只有通过具体案例和成功经验,才能真正证明中医的价值所在,赢得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吕文良说道。

CSIA&CAiPM指南——【中西医结合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实践指南】发


李天佐教授 指出,中国麻醉医学要想在国际麻醉领域发挥更大影响力,中西医结合无疑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指南的制定与发布,不仅是对中国麻醉医学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麻醉医学独特贡献的重要窗口。他表示,指南的诞生,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中国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管理方面进行了长期且深入的探索。通过指南的编写,将这些宝贵的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实用的指导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麻醉围术十周年理念传播

【医师报】麻醉围术专栏特辑

为回顾与庆祝中西医结合麻醉围术期专委会十年来的历程与成就,【医师报】麻醉医学专栏特辑邀请了姚尚龙教授,俞卫锋教授及中华麻醉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前任会长、四川华西医院麻醉刘进教授,中华麻醉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熊利泽教授,中华麻醉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宣武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天龙教授,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前任副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向明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前党委书记李天佐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帆教授等进行座谈,该环节由【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彭云水主持。

张艳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2014 年 ,成立伊始您对该学会成立有什么看法?

姚尚龙 :基于对传统医学价值的深刻认识,专委会创立之初便明确了发展方向:既要继承传统医学的精髓,又要勇于探索与创新。在过去的十年间,专委会成员们紧密围绕中医特色,积极开展各类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已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专科组织之一,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西医结合麻醉领域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应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以传统医学为根基,不断探索创新,为麻醉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彭云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的创立旨在将中医药引入麻醉学科,您觉得中医药在麻醉领域应用的价值在哪?

刘进 :在麻醉学领域,西医虽占据主导,但寻求既迅速起效又快速恢复意识的理想麻醉药物仍是医学界的长期目标。为此,我们实验室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对清热解毒、醒脑开窍的中药配方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显著拮抗GABA受体激动剂作用的成分。经验证,它能在极短时间内使实验动物从麻醉状态中恢复。

中西医结合麻醉领域蕴含着无限机遇,我们期待通过融合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技术,开创更多安全、高效、人性化的麻醉方案,为患者带来福祉,推动医学研究迈向新高度。

张艳萍:您的团队一直以来从事着大量有关针刺脏器保护的研究,您觉得在这方面前景如何?

熊利泽 :在理念层面,中西医结合不应被狭隘地界定为单纯源自中医或西医的理论框架。相反,我们应该秉持开放态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中医的理论指导,还是西医的精确靶点,皆应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研究方向上,我们应当拓宽视野,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大脑与外周器官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局限于单一器官保护的研究范畴,中医的整体观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结合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期待未来中西医结合将在促进人类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彭云水: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如何立足于中西医结合这一独特视角,深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进而体现并提升我国在全球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引领价值?

俞卫锋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将视野拓宽,以更加开放和系统的态度审视疾病本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鼓励临床研究的开展,为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

中西医结合不应只是理论上的融合,还是实践中的创新。它要求我们摒弃狭隘的学科界限,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医学知识,共同解答医学难题。不应过分强调某项研究源于中医或西医,而应着眼于其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无论是中医的智慧还是西医的精确,只要能够促进人类健康,皆可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东西方医学的理解,更能推动医学科学向前迈进,为构建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贡献力量。

张艳萍:您是国内老年麻醉研究的著名教授,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您是否认为中医药在老年麻醉领域能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

王天龙 :围术期并发症对患者长期寿命与生活质量构成重大威胁,老年麻醉医学领域需超越围术期,关注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提升。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西医结合在老年麻醉领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院正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多学科评估诊疗与康复随访中心,面积达450平方米,旨在优化老年患者术前全身脏器功能。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领下,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相得益彰,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多可能。在此,我呼吁各位同仁,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在老年麻醉医学领域的无限可能,为我国老年患者带来福音。

彭云水:您在中医药重症治疗方面的应用有深入的研究,您认为将来中医药包括针刺和中药在重症治疗方面还能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方向明 :中医的两大核心理念——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在重症医疗中的应用展现其独特价值。整体观强调的是人体各器官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在重症监护中,中医的这一视角提醒我们,患者并非单一病症的载体,而是由肝、心、脾、肺、肾五脏及六腑构成的复杂生命系统。在急诊与麻醉救治中,借鉴中医的整体观,有助于实现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辨证论治即针对不同病患的具体症状与体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面对炎症风暴这一重症治疗中的棘手难题时,中医的应激反应理论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

张艳萍:在当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取得巨大成就后,您对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李天佐 :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更要成为中西医结合麻醉科医师的坚实后盾,让每一位热爱中医的麻醉医师都能在此找到归属感与成长的空间。首先,我们必须勇于探索,寻找一条适合麻醉专科人才成长的道路,确保中西医结合理念能真正渗透至临床实践,而非仅仅停留于理论及实验研究层面。其次,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医医院麻醉医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鉴于他们在中医院环境中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如规范化培训、职业背景多样性等问题,学会将致力于为其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指导,确保他们的专业成长不受限。再者,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探索如何将中医干预巧妙融入围手术期管理,发挥其独特优势。此外,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尤其在西医医院麻醉科的应用,将是学会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彭云水:在当前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如何引领创新,为我国麻醉医学领域带来哪些具体且深远的贡献?

苏帆 :为我国麻醉医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学会将集中力量于两大核心领域:一是理论构建,二是技术创新。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与技术的落地应用,我们于2023年发布了【围术期中医药临床实践技术应用框架】,明确了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实践内容、节点、目标人群与应用目的。这一框架的制定,旨在促进中医药技术的标准化与普及化,鼓励更多麻醉医生将中医理念融入日常临床实践中,从而全面提升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快速康复。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临床应用,重点聚焦于术前生理功能储备的提升、术中脏器功能保护与内环境平衡的维持,以及术后加速康复与并发症防治。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驱动下,中西医结合学会正逐步迈向成熟,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十年,与全体同仁一道,共创中国麻醉医学事业的辉煌未来。

在「国医大师主旨演讲」环节,国医大师、原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教授以【中西医通约】为题进行了演讲,他强调,中西医结合绝非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在中医与西医思维模式的交织中,寻觅对生命本质的更深层次理解。唯有将中医的整体观与西医的精确治疗相结合,方能实现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全面优化。

此外,为庆祝CSIA成立十周年,会议举办了【国医盛典——融贯中西特别节目】十周年庆典节目。苏帆教授、李天佐教授回顾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走过的十年道路,并以纪录片【十年风雨兼程】展示学会十年的发展历程;庆典上内蒙古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带来了「八段锦表演」、「围术期中医药应用场景再现」以及「诗朗诵You raise me up」等节目,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现场观众的热情高涨,表达了对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的认同与 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