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

2024-06-27健康

「以最小的伤,治愈最大的痛」——这是海归医学博士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医学影像科主任王梅云和她的同行们近年来不懈探索卓有成效的医学赛道。为促进我国微无创诊疗及相关学科领域专家交流合作、引领推动我国微无创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日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在郑州宣布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并完成首届委员会选举。王梅云当选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王怡宁等9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冯光担任专委会秘书长。滕皋军院士、郑海荣院士、陈亚珠院士应邀担任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成立大会上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医疗技术的迭代创新不断加速。微无创诊疗技术代表了医学进步的趋势,更体现出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关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以推动「医研融合、创新转化」为核心理念,批准设立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目的就是为微无创诊疗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专家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为「政产学研用」相关创新转化资源方架起创新转化的桥梁,加速推动微无创诊疗技术成果的产出转化,让微无创诊疗技术更好惠及人民、惠及患者。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介绍,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自闭症等脑疾病已成为我国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更为严峻的是,目前针对脑疾病我们仍然缺乏有效的预防和诊疗手段,脑疾病的精准诊疗成为世界医学难题。王梅云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影像学专家,她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推动脑疾病微无创诊疗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尤其在脑疾病磁共振引导下神经调控治疗方面取得了系列突出业绩,多个成果居于国际先进甚至领先地位:在国际上首创了个体化脑功能成像指导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自闭症、耳鸣等脑疾病,突破了既往经颅磁刺激治疗靶点定位不准确、治疗效果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在大陆地区率先开展了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简称「磁波刀」)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通过「磁波刀」开通血脑屏障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脑肿瘤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上首个基于磁共振指纹成像、定量磁敏感成像等高级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了可视化「磁波刀」靶点定位新方法,解决了前期治疗过程中靶点「视而不见」且定位耗时长的临床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基于王梅云教授在脑疾病微无创诊疗领域的学术成就以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当选为国内首位国际神经血管疾病学会(ISNVD)主席、中华放射学界首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院士),并作为2022年度唯一的中国学者当选为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Fellow(会士)。同时,还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女性发明奖、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突出贡献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此次王梅云教授当选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将以学会为载体,整合国内神经、影像、骨科、妇产科、呼吸内科、肿瘤、重症医学等专业在微无创诊疗方面的优质技术资源和人才力量,将微无创诊疗的新理念推广到全国,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无痛苦的治疗,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