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病例分享丨遇到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患者

2023-12-04健康

编者按

据统计,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总数约3550万,位居世界首位。这类患者往往病程长,胰岛功能差、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波动大,容易出现低血糖。面对如此庞大、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老年糖尿病人群,如何安全而有效的降糖治疗呢?本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凌燕教授分享了一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对此,【国际糖尿病】特别专访了朱凌燕教授,为我们抽丝剥茧解读这类患者应如何选择胰岛素制剂,制定降糖方案,与广大同仁共勉!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2岁。

主诉: 发现血糖高15年,右足截趾术后伤口愈合不佳20天。

现病史: 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无「三多一少」症状,未重视及给予未规律治疗。近半年使用利格列汀(5mg qd)、二甲双胍(0.5g tid)治疗。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第2足趾红肿、疼痛,皮肤破溃,且有黄色分泌物。当地医院诊断糖尿病足,给予右足第2足趾截趾术,术后第2趾残端拆线后切口反复愈合不良,遂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精神可,睡眠、食欲正常,大小便及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腔隙性脑梗死病史2年余,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家族史: 2个哥哥和1个弟弟均有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8℃、P:85次/分、R:16次/分、BP:150/90mmHg。心肺腹无异常、双侧足背动脉减弱,右足第2足趾缺如,皮温正常,残端局部皮肤稍红,轻压痛,无肿胀及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5mmol/L,HbA1c:8.5%, C肽: 0’ 0.85ng/ml, 120 ’ 1.52ng/ml。 GAD、ICA、IAA均为阴性。ALT:13U/L,AKP:20U/L,白蛋白:45g/L,球蛋白:27g/L等。肾功能BUN:8.15umol/L, Scr:152μmol/L 。TC:2.5mmol/L,TG:0.69mmol/L,HDL:1.07mmol/L,LDL:1.00mmol/L。下肢血管CTA:双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改变。 肾小球滤过率:双肾GFR下降(左肾GFR:25.4ml/min、右肾GFR:19.4ml/min、双肾GFR:44.8ml/min)。UACR:104.48mg/g。

初步诊断: 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脏疾病、慢性肾病3期、高血压2级(极高危)、脑梗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经过: 入院检测指尖血糖,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整体血糖高。

考虑患者病程15年,血糖控制不佳——餐后血糖高、血糖波动大,胰岛功能差,同时肾功能异常(eGFR44.8ml/min)等多重因素,调整治疗方案为阿卡波糖(100mg 中餐前与第一主食嚼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4U、晚10U 餐前5分钟),治疗6天后,血糖平稳达标。给予降糖、护肾、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炎及局部换药,伤口愈合出院。

病例解读

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大数量的群体,聚焦到本例中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

(1)患者特点:高龄(72岁),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健康关注度低。

(2)患者需求:经济条件差,要求使用花费较少的药物,且尽量简便的胰岛素注射方案。

(3)血糖特点:餐后血糖高、血糖波动大。

(4)胰岛功能:病程15年,血糖控制不佳,胰岛功能差。

(5)并发症及治疗:患者存在肾脏病变(GFR 44.8ml/min),糖尿病足,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受限。

综上所述,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降糖,结合患者年龄及经济状况,应兼顾简便易行,且相对经济,易于坚持。

专家面对面

【国际糖尿病】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请问在您的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占比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朱凌燕教授: 糖尿病是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慢性疾病,从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一位。而在近1.4亿的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比非常大,目前已经有3550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临床中,我们发现门诊就诊人群中老年人较多,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血糖调节能力差;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和伴发症,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就诊中,他们往往需要家人的陪伴,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的家庭经济支出,也需要家庭年轻人的支持,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疑增加了医疗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国际糖尿病】

结合您分享的这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您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朱凌燕教授: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征首先是老年人,其次是糖尿病患者。我常常说,我们不能离病越来越近,却离人越来越远。这就需要我们以患者为中心,评估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预期寿命,是否出现大血管和/(或)微血管并发症,是否易出现低血糖等,并综合这些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国际糖尿病】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的发布对规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南中推荐双胰岛素用于老年患者,对此,您有何看法?

朱凌燕教授: 2021年首部【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发布让老年糖尿病的诊疗有据可依!指南中首次一级推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用于老年患者,这一推荐是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如step by step研究。同样,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够为患者带来很多获益,安全有效!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药再好,若患者依从性不好,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对患者而言,应合理地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这里依然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基于个体化的降糖目标制定治疗方案,综合考虑预期寿命、疾病病程、血糖水平等。此外,还应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综合管理!

【国际糖尿病】

在临床实践中,双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发挥怎么样作用和优势呢?在使用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和经验可以分享?

朱凌燕教授: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优势是很显著的。正如我所分享的病例,他是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血糖管理不佳,已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如肾脏疾病、糖尿病足,同时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梗等。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对于这类患者,首先是进行病情的综合分析,再进行降糖方案的选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双相单峰」的特点,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基础血糖,也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这对于该患者而言,既能平稳降糖,还能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实际上,中国人群更多的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饮食的主要来源。这导致餐后血糖普遍较高,如何控制好餐后血糖便成了一大难题。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中两种成分独自发挥作用,正好能够满足这一临床需求。注射方案的制定,一般可选择QD,随主餐注射即可,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的患者,可分为2次注射。血糖波动时,按照2-0-2原则逐步调整剂量,也相对简单方便。大量的循证证据如step by step研究、INTENSIFY PREMIX I 研究等,均表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更低,HbA1c达标率更高,而且相对门冬胰岛素30而言,其使用剂量更少。因而,综合来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或将成为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优选!

专家简介

朱凌燕 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务处负责人、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全国青联委员、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β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高血压分会老年高血压学组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西省青联副主席、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江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江西省「双高人才」工程人选

江西医学科技奖 一等奖

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厅级科研项目13项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青联委员、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江西省卫生系统岗位技能标兵、江西省优秀女教职工作者

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华糖尿病学杂志】 审稿人,发表SCI及期刊论文30余篇

声明: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