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指儿童起病的病因不明确的慢性关节炎。实际上,今天认为 JIA 其实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的组合;而不是既往以为的一种疾病。
不但如此,随着对疾病认知的深入,过去很多被诊断 JIA 病人被发现其实是被误诊了。比如,Blau 综合征就常常被误诊为 JIA。
来自中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1]:
在 2008 年 5 月 1 日至 2021 年 6 月 1 日期间,123 例既往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行靶向 NOD2 测序,最终发现有 Blau 综合征分子改变的有 21.1%(95% CI:14.9%,29.2%)。
该研究选择的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葡萄膜炎,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的患者。
该研究证实,既往很多被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病人,其中不少(约 21%)其实是 Blau 综合征病人。
概述
Blau综合征(BS)由Edward Blau于1985年首次描述。在今天,我们把 Blau 综合征与早发型结节病(early-onset sarcoidosis ,EOS) 视作同一个疾病。
在 2001 年 Miceli-Richard C 等证实 Blau 综合征病人 是因为凋亡蛋白酶募集结构域包含蛋白 15(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5, CARD15) 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2]。后续的进一步研究,CARD15 又被叫作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 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protein 2, NOD2)。
NOD2 是细菌细胞壁成分胞壁酰二酞 (muramyl dipeptide, MDP) 的细胞内感受器。与 MDP 结合的 NOD2 寡聚化形成一种信号复合物,触发经典 NFκB 激活。
而 Blau 综合征并非自发性 NFκB 激活,也不表现出对 MDP 的敏感性增加。而是在暴露于其他不充足刺激(如干扰素 γ)时触发 NFκB,导致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增加[3]。
图:携带 Blau 相关 NOD2 突变细胞在暴露于不充足刺激(如干扰素 γ)时触发 NFκB,导致多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来源:参考 3。
从基因改变角度出发,我们对 Blau 综合征的认知较既往有较大改变。就如开篇所述,我们必须小心很多 Blau 综合征误诊。
来自中国的声音
Blau 综合征是一个罕见病,来自丹麦的研究提示其发病率约为每年每 10 万儿童约有 0.29 人。
中国没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最早的病例报道来自 2008 年北京儿童医院的李彩凤等在儿科学术交流大会上的报告。
由于疾病的罕见性,因此 Blau 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还不是很清楚。虽然不同学者都曾发布过患者临床特征总结。
比如,在 2022 年,李彩凤老师领衔的【中国儿童 Blau 综合征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全国多中心研究】[4]:
全国11家儿童医疗中心 ,2006 年 5 月至 2022 年 4 月住院的中国儿童 Blau 综合征患者 72 例被纳入研究。排除了「临床资料及 NOD2 基因检测结果不详者」。
35% 患者在 1 岁 前发病,全部患者均在 5 岁 之 前发病。27.28%(20/72)发热, 且在病程相对较早时间点 。
65.28% 有皮疹, 且绝大多数(97.22%,70/72)的皮疹出现在 4 岁之前。最常见为红斑和丘疹, 无瘙痒或压痛(76.60%,36/47)。
63 例(87.50%)有肉芽肿性关节炎, 62 例多关节炎,1 例少关节炎(仅双踝关节受累)。
26 例(36.11%)眼部受累, 2 例视力下降, 病程早期为角膜云翳、 充血(23.08%,6/26), 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15.38%,4/26)、 青光眼(7.69%,2/26)和白内障(7.69%,2/26)等。
11例(15.28%)肺部受累, 主要为肺间质改变。
本研究发现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 p.R334Q 和p.R334W。携带 p.R334Q 突变的患者有相对较高的发热和眼部受累发生率。在 p.R334W 突变的患者中,有相对较高的皮疹发生率。
而 2014 年宋红梅老师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单中心研究 12 例 Blau 病人总结[5]:
12 例基因确诊患儿均有关节炎表现并伴多关节周围的囊肿,囊肿无压痛,有波动感。
7 例患儿具有典型的皮疹、虹膜睫状体炎及关节炎三联征症状;
3 例无皮疹;1 例无眼部症状;1 例仅表现为关节炎及关节周围囊肿而无其他症状。
4 例患儿有家族史,经父遗传。
基因确诊患儿全部有沿关节周围的多发囊肿,基本无反复发热出现,多数不伴有 C 反应蛋白 (CRP) 升高;
而另有 6 个临床疑似,但基因无突变患儿少见关节囊肿,多数有反复发热,全部出现 CRP 升高。
另外,基因确诊的病例里有 8 例患儿早期被误诊为 JIA。
结合国际研究的诊断建议
参考前述中国的病例总结,以及欧美最大病例数的总结 [6],笔者总结 Blau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如下:
前提条件:
10 岁以内发病,尤其是 5 岁内发病;如确定 10 岁后才发病,可排除 Blau 综合征。
症状提示:
关节炎
腕、踝、膝、近端指关节的轻微症状性肿胀。也可能有其他关节受累,比如掌指关节、肘关节,以及少见的髋关节、脊柱关节。可伴有手指的进行性屈曲挛缩。关节和皮肤活检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
多个研究都证实,关节炎是 Blau 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腱鞘炎可作为提示Blau综合征的重要体征。
来自捷克的病例报道:(
A
)左眼角膜混浊,主要位于下半部(星号)。(
B
)右眼多发性虹膜肉芽肿(星号)。(
C
)对称性腕背肿胀。(
D
) 右眼后虹膜粘连(箭头)。(
E
) 位于右眼视网膜下半部和 (
F
) 左眼的脉络膜视网膜部分色素沉着萎缩性病变。来源参考8
皮疹
丘疹性红斑、轻度鳞状湿疹、棕褐色轻度鳞屑、鱼鳞样、结节性红斑都是其皮疹特征。
皮疹初期形态常为鳞片状红斑伴多发苔藓样丘疹,伴或不伴有瘙痒,可累及全身大片区域,后期皮疹可逐渐老化变白、脱屑,伴有皮肤干燥,粗糙,出现褶皱,部分被诊断为「鱼鳞病」。皮肤病理活检可表现为多核巨细胞浸润,为典型的肉芽肿表现。
皮疹是 Blau 综合征第二常见的症状。
图:皮疹特征。来源:参考 5。
一韩国患者的
红斑丘疹性皮肤病变和皮肤病理,来源参考7
(来自Jean L_ Bolognia 编著的【Dermatology】关于Blau综合征的经典图片 )
眼睛病变
葡萄膜炎(前、中)最常见,再就是玻璃体炎症、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病变。病情的后期可以有白内障,束带性角膜病变、青光眼等。
国内外研究都证实,眼睛病变是第三常见临床表现。
图:双眼角膜带状变性及虹膜粘连。来源:参考 5。
来自捷克的研究报告:(
A
) 3 个月时躯干和四肢出现肉芽肿性斑丘疹。(
B
) 12 岁时右眼视盘苍白和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箭头),主要位于下半部。(
C
) 右眼中皮下角膜混浊的眼前节照片(箭头)和 (
D
) 14 岁时 SD-OCT 角膜切片上的可视化(星号)。(
E
) 11 岁时冠状 T2WI 和腮腺肿大(星号)。(
F
) 11 岁时冠状 T1WI + FatSat+ Gd 和浸润性泪腺增大,左侧更突出(星号),来源参考8
发热
北京协和的研究里发现 Blau 综合征患者不常见反复发热。但是这不意味着病人没有发热,李彩凤老师主持的多中心研究发现约 30% 有过发热;不过后者并没有反馈是否为慢性的反复发热。
国外的病例报道里,发热并没有被强调,但也有提及。根据我的理解,反复发热不是 Blau 综合征的特征。但曾经有非感染性发热是可能的。
其他
颅神经病变、动脉炎和内脏器官的肉芽肿性改变;
比如,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风湿科就报道病例:因高血压而发现肾动脉炎(17岁时),后续明确诊断为Blau综合征。
总结:
对于 10 岁内发病,有「关节炎、皮疹、眼病变」的任何 2 个者,都应怀疑 Blau 综合征。
如果只有其中之一,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后也应怀疑 Blau 综合征。
而确诊 Blau 综合征则需要基因检测。
参考资料:
1,Zhenyu Zhong , Lingyu Dai , Peizeng Yang,et al.Molecular diagnostic yield for Blau syndrome in previously diagnosed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with uveitis or cutaneous lesions.Rheumatology (Oxford). 2023 Nov 6:kead596.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d596.Online ahead of print.
2,Miceli-Richard C, Lesage S, Rybojad M, et al. CARD15 mutations in Blau syndrome. Nat Genet 2001; 29:19.
3,Takada S, Kambe N, Kawasaki Y, et al. Pluripotent stem cell models of Blau syndrome reveal an IFN-γ-depend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acrophage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 141:339.
4,张俊梅, 赵晓珍,李彩凤等,【中国儿童 Blau 综合征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全国多中心研究】,【罕见病研究】,2022 年第 3 期,252-258
5,王薇 ,魏珉 ,宋红梅 ,邱正庆,【Blau 综合征患者 NOD2 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14 年 12 期
6,Rosé CD, Pans S, Casteels I, et al. Blau syndrome: cross-pal data from a multicentre study of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Rheumatology (Oxford) 2015; 54:1008.
7,Woojoong Kim , Eujin Park , Yo Han Ahn , et al. A familial case of Blau syndrome caused by a novel NOD2 genetic . Korean J Pediatr. 2016 Nov;59(Suppl 1):S5-S9. doi: 10.3345/kjp.2016.59.11.S5. Epub 2016 Nov 30.
8,Michaela Brichova, Aneta Klimova,et al. Blau Syndrome: Challenging Molecular Genetic Diagnostics of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Genes (Basel). 2024 Jun; 15(6): 799. Published online 2024 Jun 18. doi: 10.3390/genes1506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