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网售处方药之乱:病情核实形同虚设,复诊合规存疑|3·15特别报道

2024-03-15健康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在经历了去年的几轮呼吸道疾病感染后,上网买药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动作。这也是因为,无论是奥司他韦这样的流感神药,还是爆火的司美格鲁肽,如今都能够直接通过网购形式购买。

包括传统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医药电商老兵叮当、健客等,这几年的医药电商业务规模都快速扩大。但快速的扩张也必然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

处方药的特殊之处在于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这也与其产品特殊性所分不开,无论是「吃错药」还是「开错药」,所带来的风险都很难预估。因此这类药品的处方权本应由具备资质的相关医师所有,按照合规流程,无论是线上或线下,处方药的开出与销售都是「先医后方、先方后药」。即医生诊断患者病情开出相对应的处方药。

但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如淘宝、百度、抖音等电商平台,在网购处方药流程中,患者「自我诊断」,医生「对药下症」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虚构病情也能买药

一般来说,买药是因为生病了才有需求,但实际上,在多个平台在线上购药中的互联网问诊环节上,患者即使虚构病情也可以买到想要的药。

以阿里健康为例,界面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购买一款糖尿病处方药利拉鲁肽注射液。记者随机勾选单个病症或同时勾选多个病症后,勾选「确认已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该药品」后便可直接跳转至付款页面申请开药。值得注意的是,在「确诊疾病」一栏的下面有一行黑体小字「补充处方信息」。但实际上跳过这一项也可进入问诊环节。

记者点击申请开药后随即便进入问诊版块,阿里健康立刻匹配了一位来自莲藕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接诊。该医生首先发来一条格式化信息,询问是否有其他信息补充,并且平台弹出两个选项「确认信息,无需补充」或者「需要补充」。

记者第一次选择了「需要补充」,随后在信息显示未读的情况,医生发来「请补充说明您的情况」的回复,记者未补充信息,未能开方成功。但是第二次记者选择「确认信息,无需补充」,该医生立刻回复多条格式化信息,并且直接开具电子处方。

记者依据该全科医生引导回答「没有补充」后,对方便迅速发来一张电子处方单和购买链接。期间,该全科医生并未对记者填写的信息作任何核对,且直接将记者随机填写的病症作为开方依据。

同样的漏洞在健客医生、百度健康小程序等平台也存在。

例如,在线问诊平台健客医生上,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该平台开具处方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有用药需求但无处方;第二种是有该平台的问诊开方记录申请续方;第三种是持6个月以内本人有效的处方图片购药。

在该平台,记者通过第一种模式填写完「就诊人信息」以及选择「想开的药品、线下确诊的疾病」等选项后便直接进入在线问诊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期间无需上传任何证明线下确诊该疾病的资料,记者只是随机选择了一款处方药「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以及选择了平台提供的该药物对应的疾病选项之一「支气管炎」,即可进入问诊环节。

来自启石医院的一名中医内科医生匹配并接诊了记者。该医生先是询问了记者是否到医院确诊并且医师建议服用该药,在没有提供任何相关证据证明患者是复诊的前提下,记者对该问题表示肯定后,这名医生没有多加询问,随后直接开具电子处方,并且提示「处方已开,请按看诊医生的指导用药,按医嘱用药。」

在上述病情描述相同的情况下,记者再次在该平台上问诊开药,匹配到了另一位同样来自启石医院的综合内科医生,和前一位医生问诊过程不同的是,这位医生除按惯例询问是否线下确诊外,还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不过,虽然记者未回复这两个问题,但该医生同样开具了电子处方。

对此,上海中岛律师事务所张茜律师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实践中已经严格规范「先方后药」的流程,要求平台在处方开具、留存等方面严格管理等。她认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应积极履行备案和公示义务,且应当依法对平台入驻者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核;此外,也应当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平台入驻者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留痕管理。

复诊审核形同虚设

界面新闻记者深入调查还发现,许多医药电商平台对于「先方后药」的规定在执行上更似只是「走个流程」。

界面新闻记者在健客医生、百度健康等多个在线诊疗平台调查发现,无需上传病历,仅需自行承诺在此平台的问诊是复诊,提交用药申请即可拿到平台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并购买处方药。

其中,看似合规的复诊开方流程在实则漏洞百出。

例如,在百度健康小程序购买 头孢克 肟胶囊时,记者依照该平台规定填写了「用药人信息」、「确诊疾病」,随后便可以点击确认「已确诊此疾病并且使用过该药,且无过敏史、无相关禁忌和不良反应」。

并且,与前述案例相似的是,尽管该平台存在「病历信息」的选项,但是平台也明确显示这一项是选填项,略过这一项仍可直接跳转进入在线问诊买药环节。

记者在完成上述步骤后,立刻匹配到一位是莲藕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该医生仍是在发送了一连串的格式化信息后,直接确认记者符合复诊条件,「现根据您的描述开具处方」。而后该医生发来一条提示 头孢克 肟胶囊的使用禁忌的信息和电子处方单。

抖音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也存在相同的漏洞,记者无需对问诊流程进行回复便可以实现「自动开方」。

界面新闻记者同样以消费者身份从抖音平台下单处方药头孢克肟胶囊。该平台首先提示记者填写用药人信息与在「线下已确诊疾病」一栏中勾选确诊病症。

记者随机勾选单个病症或同时勾选多个病症后,该平台系统直接跳转至问诊版块。转跳至问诊版块后,立刻匹配了莲藕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内科医师进行接诊。

该平台把此次接诊定位为「复诊」。该内科医生以同时发送多条格式化信息的形式对记者进行问诊行为,并且直接判断记者符合复诊条件。但实际上,在此之前,该平台并没有要求记者提交填写此前线下确诊的处方单或病历以审核是否为复诊。

本是初诊,就这样被包装成了合规之下的复诊。

直接跳转至问诊界面后,对面的内科医师连发多条格式化信息称确认记者乃是复诊后,直接发来一条电子处方单和购买链接。期间,该全科医生并未对记者填写的信息作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核对,且直接将记者随机填写的病症作为开方依据。

实际上,首诊还是复诊,是互联网医疗合规的关键所在。此前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明确提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实际上也对处方药网售在上游进行了限制。

而【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同样是希望改变「先药后方」这一模式,将处方审核前置,强调「先方后药」的销售流程。此外,【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也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

张茜表示,在处方药的销售过程中应当将问诊、审方的环节提前,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避免把线上问诊变成处方药滥用的工具。

超量出售处方药

甚至,界面新闻记者还发现,在某些第三方电商平台,处方药可以一次性被大量购买。

以淘宝的阿里健康为例,界面新闻记者同样以消费者身份购买处方药头孢克肟片。但此次记者一次性购买12盒头孢克肟片也依旧完成了开方购药。

在淘宝平台,记者购药的流程更为简单,该平台并没有提示与要求记者提交填写此前线下确诊的处方单或病历以作审核。例如,记者通过自我搜索处方药头孢克肟片,选择要购买的数量即转跳问诊版块,未进行任何沟通即完成购买。

在问诊版块,阿里健康(海口)互联网医院的泌尿科医生接诊了记者。泌尿科医生甚至未对记者发送任何关于用药史的询问便直接开出处方单并提醒支付。期间,也未对记者购药的数量进行核对,直接开出来12盒头孢克肟片的处方单。

虽然,目前对于一次性大量购药并未有明确的法规要求,但此前卫健委等部门曾多次呼吁「囤药」有风险。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调查还发现,部分在线诊疗平台的处方药销售页面存在违规展示的问题。

就处方药的信息展示而言,【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第13条对药品网络零售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

应当在每个药品展示页面突出显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等风险警示信息;应当区分展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在相关网页上显著标示处方药、非处方药;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

但是记者在阿里健康平台购药时发现,无论是搜索头孢克坞还是司美格鲁肽、阿奇霉素,这些处方药的包装、标签等信息均被直接展示出来;而且查看阿里健康所提供的各类药品分区也可以发现,该平台并未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区分展示,也并未在相关网页上显著标示处方药、非处方药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