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之中医认识

2024-06-30健康

中医对「心」的认识,更加广泛、深入,「心」不仅仅是一个「血泵」,而是具有气、血、神三位一体的脏器。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故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的论点。

中医认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区别。血肉之心即心脏的解刨实质结构,神明之心即心可以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医学入门·五脏】曰:「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肯定心具有思维作用,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释名·释形体】也云:「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

【说文系传通论】总结到:「心者,人之本也,身之中也,人与俱生,故于交,心象人心之正中也。」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的诠释,从心的实质脏器功能,引申出心之所思所想,神明所在,上升到思维意识、精神情志的形神理论,即所谓形神兼备,心之主宰。

现代医学也证明,心脏不仅仅是一个血液循环的动力泵,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目前研究发现心肌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心钠肽、脑钠肽、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内源性类洋地黄素、抗心律失常肽、心肌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因子等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心为生命之本,具有主血脉和主神志两大基本功能。

心脏既有血的功能也有气的作用

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足,心阴与心阳协调,血脉通利,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即所谓心气布于表,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特别是心阳不足,或心阴不足,阴阳失调,血脉不利,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还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主要指水谷经脾胃之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上输于肺,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的温煦作用,化赤为营养之血,故有「血生于心。」之说。

心主脉,是指心中之阳鼓动心脏的搏动,心阴心血充盈,脉管舒缩有序,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阳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营血与气并行于脉中,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血液能正常运行,发挥其濡养作用,除心气充沛外,还有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心阳与心阴协调共济,则脉管舒缩有度,气行血,血载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既不过速而致妄行,又不过缓而致瘀滞。如此血液方能在经脉中流行不止,循环往复,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血液供给的营养。

若心阳心气不充,心阴不足,或阴阳失调,则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不能正常地输送血液,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但见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阴阳两虚,血不养心而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憋气、压迫性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等症。

心藏神,主神志,是指心具有精神、意识、和思维功能,能指挥和调节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故有「心者,神之舍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大惑】【素问· 灵兰秘典论】)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侠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伤脏腑,波及经络血脉,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是密不可分的,血载气,气融于血,血中之阳,血中之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相互转化,保持阴阳平衡,其中,心血藏神,心血足、血脉利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总之,生命的正常运行,除了有完整的血肉之心,还必须有积善成德的神明之心,充沛的血液,通利的血脉,皆依赖于心气,气贵于和,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所以,调「心」,不能只关注血脉,还应保养元气,调畅气机,还要注意神明之心的养护,保持心平气和,乐观豁达,才能不辜负人「心」之真谛。

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有助于心脏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