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30年临床探索,江苏南京骨科医生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重新行走

2024-07-22健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扶着支具,陈枫(化名)迈开双腿,重新站起来独立行走。这在普通人眼里很简单的一件事,对她来说却来之不易,因为她曾是一名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患者。
这背后,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曹晓建教授及其团队多年临床探索蹚出来的治疗技术。7月21日,曹晓建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了治疗技术的背后故事。
2022年6月的一次意外,时年26岁的陈枫从3层楼高的工地坠落,导致胸12椎体和腰1椎体部位完全错位,脊髓横断伤。即便当时送医后保住了性命,脊髓损伤已经导致她双腿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
「胸腰段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它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导致以泌尿系统为主的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痪,如何让截瘫患者站起来、走起来,一直是未能攻克的难题。」7月21日,曹晓建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那时,他正在开展一项临床科研项目,所需入组对象正是椎胸腰段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即便将陈枫收入院。
这项研究为「椎管内硬膜外胸腰神经移位治疗」。在此之前,虽然已有较多神经移位的方法,但在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应用有限。由于手术很难完成硬膜囊内神经根对根的辨认和分离,再加上供体、受体神经纤维束由于数量差异无法完全匹配等原因,一直很难开展。
曹晓建教授在临床积累中,带领团队找到了针对性的「破局之法」。他们发现,脊神经根在背根神经节处前后根之间,存在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隙,这个间隙里可以很容易地将脊神经前后根鉴别并分离开来,再将损坏的脊髓神经重新「搭桥」到功能正常的神经上。
这个过程,曹晓建教授形容为「找线头」。「从神经分离的地方就分清楚,再顺着神经找回去,从源头入手,不仅神经难以辨认和分离的难题迎刃而解,纤维束的数量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经过术前仔细评估,曹晓建教授与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章少华教授一起进入了手术室,为陈枫实施了手术,为她能重新站起创造了可能。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再次见到陈枫,她已部分恢复屈髋功能,借助支具可独立行走。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曹晓建教授(右)与章少华教授(左)手术中。医院供图
事实上,这项研究的完成并不容易,曹晓建教授团队经过了30余年的临床探索,才终于成形。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资助,研究文章也发表在著名脊柱外科杂志【Spine】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8位患者接受了这一手术,5位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实现站立行走,还有患者尚处于恢复期。
曹晓建教授告诉记者,7月22日就有一位患者正等待接受这项手术。越来越多的人怀着重新行走的希望,长途跋涉来到他的诊室,期待自己像陈枫一样,有机会用自己的双腿再次走向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