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有人欢喜有人忧,蒋介石:真是天助我也

2024-01-31历史

1950年2月15日,台北林士官邸内,一众国民党高官们正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楼客厅内。

和大多数人冷漠严肃的表情不同,身为行政院长的 陈诚 、和国防部代理部长的 顾祝同 脸上却带了那么几分忧虑。

这两位可都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想当初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并且撤销军事委员会、改立为国防部的时候,老蒋就迫不及待地把顾祝同安排成为了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

而陈诚更不得了,他更是蒋介石的铁杆支持者,在国民党内更是有「小委员长」之称。

并且在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意识到已无力回天、准备寻找后路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陈诚。

派陈诚去打头阵「开路」,担任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军政两个大权集于一身,足以看出老蒋对他的信任程度。

当众多将领们等得颇有些不耐烦,开始窃窃私语的时候,蒋介石这才从二楼卧室走下来。

当他得知党内众多将领一起来找自己的时候,蒋介石就意识到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他的政客修养还是在潜意识里极力地克制着情绪,让自己显得处变不惊一些。

「站着干什么?都坐、都坐。」

蒋介石一边说着,一边坐在了会客厅正中央的椅子上。

随后,陈诚、顾祝同等人才慢慢坐下。

「委员长,刚刚得到消息,大陆方面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陈诚在这位顶头上司面前向来不会藏着掖着,还没等蒋介石发问,就赶紧说出了众将领们此行的目的。

但陈诚的话只是说了一半,后面的一半他迟疑了,话到嘴边被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想说的是,中苏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大陆方面便会得到苏联军事、经济、政治全方面的支援,如果这个时候海峡对岸早已蓄势待发的解放军发起攻势,虽然宝岛上还有60余万兵力,但恐怕也远远不够。

以蒋介石的头脑,再加上他与陈诚相处多年,就算对方不说,老蒋又怎么会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

但陈诚,乃至跟随而来的众多高官将领们的想法,就一定是对的吗?

其实不然。

于是,蒋介石接下来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闻之色变,甚至他们心中在暗中揣测: 莫非蒋委员长糊涂了?

蒋介石这样说道:「如此以来,真是天助我也。」

为什么败退台湾的老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忧反喜呢?

这就涉及到了「博弈」的问题: 占优势的一方,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对手消灭。而处于劣势的一方,则需要想尽办法争取平衡。

毛主席的首次苏联之旅。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亲率中国代表团乘坐火车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受到了苏联方面的热烈欢迎。

要知道那个时候,新中国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虽然建立起了民主政权,但西藏、四川等地仍未解放,海南岛仍旧被薛岳的10多万部队占据,西北、东北等地依旧匪患不断。

可以说,国内形势依旧动荡。

而眼下,斯大林的诞辰将至(12月21日),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做出了访问苏联的决定。

此次访问苏联之行绝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早在1945年,也就是趁着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契机,国民政府派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千里迢迢赶到了莫斯科,与苏联代表莫洛托夫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

虽然这份条约打着「友好」的名号,但实际上的条约内容却并不平等,在这里我简单列举几条。

「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丧权辱国行为,但以老蒋为首的国民政府竟然欣然地照单全收。

所以,此次毛主席访问苏联,名义上是为了给斯大林祝寿庆生,实际上是要重新缔结协约,废除之前的不平等条款。

在毛主席抵达莫斯科的当晚,就与斯大林谈起了那份【中苏友好条约】的问题并提出了里面部分条例的不合理性。

而对于这个问题,斯大林搪塞道:「那个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同意,目前不宜改变中苏条约的合法性。」

为什么斯大林要扯到「雅尔塔协定」呢?

原来,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领袖在雅尔塔举行会晤,并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其中一条就是: 德国投降3个月内,苏联必须对日宣战。 作为回报,库页岛、千叶群岛以及大连、旅顺的控制权归苏联所有。

斯大林心中是有担忧的,他担心一旦将大连、旅顺等地的控制权归还给中国,那么英美就会借题发挥,逼迫自己将库页岛、千叶群岛还给日本。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协商,最终斯大林妥协了。

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中明确规定:苏联将不迟于1952年,将长春铁路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并且从大连、旅顺撤军。

与此同时,苏联还给中国政府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贷款年利率为1%,10年之内还清。并且,斯大林还承诺,将派遣空军保护华东地区。

要求苏联给予空军支援这件事,是毛主席在谈判期间临时提出来的。

因为就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身在莫斯科时,收到了极为气愤的消息,台湾空军在2月6日派出了17架飞机,朝上海扔下了67枚炸弹,导致1148人伤亡、1180间房屋被损坏。

可是我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根本无力制造战斗机,所以毛主席便要求苏联对我国华东地区提供空军支援。

解放战争时期,杜鲁门对蒋介石的好感急速下滑。

二战时期(对我们而言是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近40万军队势如破竹、如洪水般一路南下。与此同时,日军预备役和后备役军队160多万人源源不断地通过朝鲜半岛、经过鸭绿江踏入我国领土。

而日本政府仍然觉得,这些兵力远远不够,于是又通过紧急征兵的手段,集结了第一梯队补充兵力158万人、第二梯队补充兵力90万人。

这样细算下来,参加侵华的日军数量就高达410万人。

而且,日本当时拥有现役舰艇285艘,总排水量115万吨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包括4艘航母、9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

此外,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作战飞机总和达到了1600多架。

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就算用脚趾头想都能明白,这场仗不好打。

再加上身为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国共开始了第二次通力合作。

隔岸观火的美国想要在远东地区发动一场代理人战争。而深陷卫国战争的苏联,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也意识到,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屏障,同时为了战后世界格局做准备,也开始大力支援中国抗战。

因为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我党,都得到了美苏的援助。

而这场博弈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

1946年,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老蒋手下拥兵430万,而解放军部队仅有127万。

而且,国统区都是大城市,拥有非常高的经济、政治地位。反观解放区呢?大多是经济落后的乡村山区。

可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实力差距之下,老蒋面对如钢铁洪流一般的解放军队伍,却显得束手无策。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5年4月去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

继任之初,杜鲁门对于蒋介石可谓十分信赖,不遗余力地提供了支持。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到1947年7月,仅仅一年的时间,老蒋手下那批手持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竟然被「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解放战争开始攻守异形。

这个时候,杜鲁门坐不住了。

他已经不满足于从蒋介石的电报中了解中国战场的局势,于是急切地命令陆军中将魏德迈组成调查团访华。

当然,杜鲁门此举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让魏德迈调查清楚,美国提供给蒋介石的援助究竟用到了哪里?

杜鲁门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给了蒋介石那么多的武器装备、以及贷款上的援助,竟然还在战场上节节失利!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魏德迈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明确地说道: 中共很有可能统一中国。

而且,这份报告中还形象地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比喻成了国民党内的蛀虫,一半以上的美国援助全部装进了四大家族的私人口袋。

看到这份报告之后,杜鲁门怒不可遏,在表达了对蒋介石的不满之后,他甚至迁怒于自己的前任总统罗斯福身上。

要不是二战期间,罗斯福对蒋介石政府大力支持,自己也不会效仿他、给早已腐败烂透了的国民党政府提供巨额援助,以至于现在成了一个笑话。

所以,当杜鲁门感受到自己被愚弄了之后,无论是身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宋子文、还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赶到美国寻求援助,杜鲁门全都置之不理,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政策,企图在中国战场上迅速脱身。

没有了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在本就优势尽失的解放战争中更是雪上加霜,最终国民政府垮台了。

中苏签订互助协约,「杜蒋关系」重新迎来蜜月期。

中苏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最难以接受这个消息的其实是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总统杜鲁门。

相反,当蒋介石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心中并没有任何担忧,反而内心生出一丝窃喜。

因为,这涉及到美苏之间的博弈问题。

确切地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杜鲁门政府就开始刻意地修复与新中国的关系。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一五声明」。

「美国对台湾及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之心。美国现在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建设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打算使用武装部队干涉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打算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措施,也不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指导。」

这个声明透露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二是杜鲁门表明了要放弃蒋介石的态度。

在「一五声明」发表一个星期之后,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了一篇演讲。

在这篇演讲中,艾奇逊大肆指责苏联强占中国旅顺、大连等土地、以及长春铁路的管理权。

美国方面之所以频频对我国示好,是有目的的。

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了博弈。

而美国要想实行自己的全球战略,扼制苏联,就必须在远东地区寻找一个强有力的伙伴。

虽然杜鲁门已经派兵入驻了日本,同时通过雅尔塔会议,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美国牢牢地控制着南朝鲜。

但无论是日本还是南朝鲜,无论从兵力、国土面积、资源等方面来看,它们的体量都太小了。

而美国曾大力扶持的蒋介石能力欠缺,根本靠不住。

所以,杜鲁门将目光看向了新中国,通过主动示好的方式,希望把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百废待兴的国家拉入己方阵营。

可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彻底击碎了杜鲁门的美梦。

也正因如此,杜鲁门虽然不情愿,但却不得不与蒋介石再度联手,维持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优势。

所以,蒋介石在得知毛主席访问苏联,并且与之签订互助协议之后,才那么地有恃无恐。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1950年6月27日,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两天之后,美国的海军第七舰队就开赴台湾海峡,阻挠台湾解放。

同时,杜鲁门全然将不久前的「一五声明」抛诸脑后,公然声称: 台湾未来地位之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或经由联合国考虑后,再做决定。

杜鲁门的这项声明完全就是个笑话。

「经由联合国考虑」是什么意思?

那时候的联合国,根本就是美国行使特权的幌子,要不然「第84号决议案」是如何通过的?干涉朝鲜内政的「联合国军」是怎么成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