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特务称抚养过主席的孩子,周总理汇报后,毛主席:让陈赓查明真相

2023-12-26历史

1955年,周总理在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上海情报部门的信,信中提到他们抓获了一个特务,他声称自己曾经照顾过毛主席的孩子,并为我党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无法确定这些话的真实性,上海情报部门请求周总理给出指示。周总理将这件事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在吸烟的同时说:「恩来,我记得岸英曾经提到过照顾他的人叫董健吾,不确定是不是他,需要进一步调查。

周总理安排罗瑞卿亲赴上海,务必彻底查清此事。经过审问,罗瑞卿得知这名特务就是毛主席三个孩子的抚养人董健吾。

然而,董健吾的身份依然笼罩在神秘之中。直到1960年,美国记者斯诺造访毛主席,并表达了想见他的意愿。经过二次调查,陈赓亲自核实后,确认了董健吾的身份。

董健吾出生于1891年的上海市东门,是一个基督教世家。他的祖父曾是清朝县官,有学识。祖母董沈氏出生于书香世家,知书达理,思想开放,同时又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人。

1900年,一位名叫鲍小姐的基督教女牧师来到青浦县,她不到30岁,长相秀美,身材高挑,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董沈氏和她相识后,了解到鲍小姐熟悉西方文化,并精通英语和基督教义,遂邀请她来到家中教育自己的孙子董健吾。

在她的教育下,董健吾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英语,并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董健吾考上了约翰大学,专攻神学,同时,他对文史及哲学也很感兴趣。在大学的这段时间,董健吾刻苦努力,1917年毕业的时候,获得了理科和神学双学士的毕业文凭,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这段求学经历,让他和同学浦化人、宋子文、顾维钧等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1925年,董健吾在浦化人的介绍下,结识了冯玉祥。由于两人都信仰基督教,因此互相欣赏。董健吾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担任秘书长兼管理处处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实行清党反共。冯玉祥也接到了蒋介石的指示,在清党名单中看到董健吾的名字后,考虑到两人关系甚好,于是主动送董健吾去了上海。

分别时,董健吾说:「我又不是共产党,为什么要清除我呢?如果我真的共产党,那还真是件高兴的事儿!」董健吾的话被浦化人听到,觉得邀请他入党的时机到了,就向他透露了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

1928年8月,董健吾和浦化人以及我党其他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谈话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肩负重任董健吾加入共产党后,成为我党不可多得的一位干将。

但由于这位干将一直保持低调,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如此伟大的人。1928年11月,陈赓和董健吾第一次相见,通过两人的交谈,陈赓认为董健吾有着文化人的身份,同时又是一位牧师,而且头脑灵活且充满爱国情怀,非常适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一天,陈赓来到了董健吾的住处,带了两个小菜和一瓶散酒,在聊天中,董健吾问道:「如果组织上有什么指示,您尽管吩咐。

董健吾,一个牧师,却肩负着我党隐蔽战线的重要任务。他以牧师的身份为掩护,保护我党领导机关的安全,收集情报,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电台等。

一次交心的谈话,一杯酒,两个小菜,他从此为了我党出生入死,为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助陈赓除掉叛徒白鑫,为我党清除了一大隐患。

白鑫原是中央军委的秘书,熟知中共中央的很多机密,对我党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事情发生以后,周恩来亲自向陈赓下达了命令,让陈赓动用特工队对白鑫施以坚决惩处。

但是,关键的问题来了:白鑫在上海的藏身处在霞飞路合坊43号,想要展开行动,就要熟悉里面的情况,绘制出里面的地图。

这时,陈赓想到了董健吾。董健吾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关系,加上自己的牧师身份掩护,或打扮成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市民,或扮成派头十足的阔商人,多次去合坊里面查看情况,凭着自己极强的记忆力,去了几次后,就自己手绘出了里面详细的地形图。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和勇气,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健吾不仅标记了敌人的岗哨位置,还圈出了我们进攻的最佳路线。他的帮助让我们在对付白鑫的过程中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确认了白鑫的出行时间后,我们于11月11日下午,由陈赓率领特工队来到了伏击地点。当白鑫进入攻击范围时,枪声大作,几分钟的激战后,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他。

事后,董健吾化身为路人,调查白鑫是否真的死了。他通过联系法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内线,得到了白鑫已死的确切消息。

多年后,陈赓再次见到董健吾时说:「几十年了,你怎么就不找我呢?」董健吾的回答让陈赓大将感动得流泪。他解释说,他一直在为创办幼稚园努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一些同志为了革命四处漂泊,他们的子女抚养问题成为我党的重要任务。

1930年,党组织决定在上海创办一个幼稚园,以照顾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陈赓接到这个任务后,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第一个问题是,党组织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他们每个月只能提供500元的费用来运营幼稚园。第二个问题是,创办幼稚园的人员选择非常重要,当时的上海滩局势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幼稚园带来危险。

在深思熟虑后,陈赓找到了董健吾,当他把这件事告诉董健吾时,董健吾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陈赓疑惑地问:「健吾,兴办幼稚园这么多困难,你难道不问我能提供什么支持吗?」董健吾回答:「我党无数同志牺牲了,他们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孩子活下去,因为他们是希望的火种。

无论组织能提供什么支持,我都会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所以,我问与不问都是一样的。」听完这番话,陈赓除了敬佩,别无他言。

每月500元的费用,对于兴办幼稚园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租房、聘请老师、教学设备、食物和书籍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董健吾通过自己的人脉,让朋友们捐赠了几千元,但还是不够。经过一番苦思,董健吾决定将祖母留给他的20亩土地全部卖掉,每亩50元,总共筹得了1000元钱。

终于,幼稚园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后,董健吾在上海戈登路租了两栋石门房子,并购买了儿童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和教学用具。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上海大同幼稚园于1930年3月正式成立。抚养毛主席三个儿子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了。

毛岸英被保释出狱后,和两个弟弟一起被外祖母和舅妈带到上海,交给了叔叔毛泽民。毛泽民将毛岸英、毛岸青、毛安龙送到了大同幼稚园。

从此,三个孩子和董健吾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当时,大同幼稚园有几十个孩子,有澎湃的儿子,蔡和森的女儿等,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1岁。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让这些孩子活下来并获得良好的教育并非易事。为了维持幼稚园的运营,董健吾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牧师身份,周旋于国民党高层之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社会贤达人士募捐。

在董健吾创办的幼稚园开张之际,他请来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园名,为园子带来了平安的庇护。然而,在1931年春天,董健吾临时接到了周恩来的任务,陪同顾顺章去武汉。

不幸的是,就在董健吾离开后不久,毛岸龙突然病倒,尽管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因为病情恶化而去世。这对董健吾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深感自责。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儿童的死亡是常有的事情,但对董健吾来说,这是他心中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痛。毛岸英对他说:「叔叔,你不要伤心了,弟弟的事情不怪你,医生已经尽力了。

」看着懂事的毛岸英,董健吾紧紧地抱住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泪。顾顺章叛变后,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党组织不得不解散了大同幼稚园。

工作人员有的回到了苏区,有的离开了,孩子们也被分散到了各个安全的地方。毛岸英和毛岸青被组织安排到了董健吾的家中。

1932年到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与董健吾的孩子们一起生活。董健吾的妻子郑兰芳视两兄弟如己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给他们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母爱。

董健吾经常教他们读书识字。郑兰芳认为毛岸英和毛岸青应该去上学,他们是主席的孩子,他们需要照顾好他们,也要让他们有机会学习。

董健吾听后决定将两兄弟送往苏联读书。董健吾的无私和不求名利使他的身份变得神秘,甚至让人猜不透。毛岸英和毛岸青去苏联后,董健吾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两个孩子的未来一直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为了安全,其他同志分批撤离,但因为需要照顾家里的十几个孩子,上海地下党领导潘汉年同意了董健吾留在上海的请求。

此后,董健吾只与潘汉年单线联系,与其他领导的联系全部断了,这为后面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董健吾投身抗日,协助美国记者斯诺进入延安。上海沦陷后,他与潘汉年失去联系,与其他我党人员也断了联系。解放战争期间,他说服国民党厉百川两个旅起义,为人民解放军包围上海立下大功。

上海解放后,他给潘汉年写信要求见面被拒绝,导致他与党的关系成为一个谜团。他没有去找陈赓等曾经的领导,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推拿医生,不给党添麻烦。

直到1955年,在审讯中,他承认曾经抚养过毛主席的孩子,他的身份才渐渐浮出水面。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毛主席想知道这个「特务」是不是毛岸英说的那个人,派罗瑞卿前去上海查明他的身份。

经过调查,证实了董健吾就是抚养过毛岸英的人,也是创建大同幼稚园的人。但是,他没有说出自己做出的其他贡献,所以很多事情依然是「谜」,他曾经用「牧师」身份做的事依然没有被知晓。

这件事之后,又过去了5年的时间,1960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中南海看望毛主席。在交谈中,斯诺问毛主席:「主席,当年送我去延安的‘王牧师’现在在什么地方?

这么多年,我一直很感激他的帮助,如果没有他我就无法见到主席了。」

毛主席听闻后感到十分触动,同时对这位「王牧师」的身份也充满了好奇。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并经由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的浦化人的证实,基本确认了「王牧师」的真实身份。

由于陈赓曾经是董健吾的老领导,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毛主席指示陈赓去查明真相。如果证实「王牧师」就是董健吾,一定要代表党中央表达对他的关心。

1961年2月的一天,当陈赓出现在董健吾面前时,两人都沉默不语,当得知董健吾目前靠当推拿师维持生活时,陈赓哽咽着说道:「健吾,你为什么不去找我呢?

你可是为我党立过大功的人啊!」

董健吾紧紧握住陈赓的手,说:「我一直为党工作,从未想过要获得什么,现在的生活让我感到很满足。」两人共回忆起过去的革命岁月,整整一个下午都在交谈。

得知真相后,党中央和上海市领导决定每月给董健吾200元的补贴,并分给他一处住房。对于组织的关心,董健吾接受了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但他坚决不要房子,希望继续为党效力。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对陈赓说:「我终于明白了,那个送斯诺来的‘王牧师’就是抚养我三个孩子的董健吾,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最后,董健吾隐姓埋名,继续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他的一生可以用「奉献」来形容,从加入共产党后,他从未说过一句苦和累,一直尽心尽力为党的工作,不求名利。

1970年12月12日,董健吾在上海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