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战争接连惨败,美英提出停火谈判,毛主席:打过三八线再谈

2023-12-31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鲜血在朝鲜战争上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战场背后的政治角力也非常精彩,人们将其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许多人绝对想象不到,在那场严重不对称的战争中,竟然是握有绝对优势的以美英为首的「联合和国军」首先提出停火谈判。

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和国军」不顾中国多次警告,跨过38线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甚至对我国边境城市进行了轰炸。为了保卫国家,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志愿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对分兵冒进的「联合和国军」进行了分割歼灭。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和国军」2个团又5个营,击溃2个团又12个营。毙、伤、俘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518人,英军等其他国家部队147人,南朝鲜军12325人。另外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遭到迎头痛击以后,「联合和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仍然狂妄自大地认为中国人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象征性地作抵抗,仍然命令部队向鸭绿江方向出击。彭老总将计就计,令部队后撤数十公里,诱敌深入后,迂回包抄。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表现出色,先是从敌人右翼的德川歼灭南朝鲜第6师,随后迂回到美军后方,对其形成包围。

西线战场美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扔掉所有重装备后翻山逃走。在东线,美陆战1师也被志愿军第9兵团分割包围。但由于后勤物资供应不上,大批志愿军战士因冻伤减员,导致敌人修通桥梁后突围逃走。第二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基本上收复了38线以北的地区。

此时美国媒体不断报道「联合和国军」的惨败,美国上下一片恐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气急败坏地表示「不排除使用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任何武器」。美国的核威胁没把中国吓倒,却把自己的盟友英国吓得不轻。消息报道以后英国议会就炸了锅,显然英国人不愿意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核战争上。英国首相艾德礼紧急要求与杜鲁门会谈。

早在11月23日,第二次战役尚未打响之际,英国就通过印度向中国提出用和谈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但中国很清楚地意识到这只不过是「政治试探和政治欺骗」,美英没受到严重打击是不会服软的。12月1日,印度驻联合和国代表贝内加尔·劳找到中国特别代表伍修权,提出立即停火设立非军事区的建议。此时,朝鲜西线战场「联合国军」已经全面溃败,东线的美陆战1师还在志愿军包围圈中。

对于印度人提出的建议,美国事先是知情的,他们只是碍于面子,通过自己的小弟先与中国接触,试探中国的态度。当天,在五角大楼美国高层也召开了一次会议。国务卿艾奇逊直接了当地问:「从军事观点来看,接受停火并返回三八线是否是最佳选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海军上将谢尔曼等人都表示赞成。

此前叫嚣着要「带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麦克阿瑟此时已经开始慌乱,不断向政府求援,他甚至无法肯定地回答「联合国军」是否能在38线附近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在1950年12月3日,他发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中悲观地说:

如果没有最大数量的地面部队的增援,本军不是被迫节节后撤,抵抗力量不断削弱;就是被迫困守在滩头堡阵地里。这样做,固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延长抵抗时间,但除了防御外,没有任何希望。

为了应对与英国首相的会谈,当天,美国高层再次召开会议协商,并起草了一份政府立场备忘录,提出:

只要条件不是难以接受,在目前情况下设法停火在军事上是有利的;但停火安排不能附带有危害「联合国军」的条件,也不得在其它问题上达成协议(比如台湾问题、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

美国人对于停火是很有顾虑的。首先,在战场上失利的情况下提出停火会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力;其次,美国从未以失败结束战争,提出停火会让国内舆论严重不满;最后,一旦提出停火,要想再次召集好不容易动员起来的盟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只能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价,把责任推给中国,以拖延时间获得踹息机会。这样的条件,中国自然无法接受,因为这些在战场上就能获得,根本没必要停火谈判。

美国一边准备与英国的会谈,一边派出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到东京和朝鲜了解战场上的情况。

12月4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到华盛顿与杜鲁门会谈,这次会谈的重点是针对此前杜鲁门提出的核威胁。英国人试图获得使用原子弹的决策权,但美国人只同意使用时提前通知。谈到停火谈判的问题,杜鲁门强调了美国的立场:停火是可以接受的,但条件不包括放弃南朝鲜或台湾,或使中国在联合国取得席位。

战场上节节失利,主动提出提出停火谈判又觉得没面子,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处境?当晚的宴会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向英国驻美大使透露了美国的真实想法:向联合和国大会提出一项简单的停火方案,美国再操纵他的小弟们让这个方案通过,中国很可能不会接受这个方案。而其它国家会督促美国让步,到时候美国也不会做让步。即使到了不得不撤退时,这个表态也可以说明他们并不是打算投降,从而可以应付国内和盟友们的舆论压力。

总体上来看,美国起初的态度是希望以体面的方式化解这场危机。

不过,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到东京和朝鲜了解情况以后发现,问题并没有麦克阿瑟报告的那么严重。12月4日,柯林斯飞往东京听取麦克阿瑟报告。麦克阿瑟还是那一套:赶紧给我派增援部队,否则中国发起全面进攻,连最后的滩涂也守不住。但此时,美国确实派不出任何增援部队。麦克阿瑟接着说:「根据现有的最佳条件,只能尽快安排停火。」

此后柯林斯飞往朝鲜视察部队,先后会见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他们两人的要比麦克阿瑟乐观得多。沃克认为:部队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撤退至釜山防御圈并守住阵地是没有问题的。阿尔蒙德认为:「能够在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守住兴南这个桥头堡,而且如果必要的话,他能够成功第从海上和空中撤离,而不致损失过多的人员和物资。」

柯林斯得出结论:麦克阿瑟的战术是失败的,而且他并不了解自己战场上的形势。尽管军事形势严峻,但已不再危在旦夕。杜鲁门得知这些信息后,恐慌心理得到极大缓解。

12月12日,印度等13个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两份和平提案:第一份提案的内容非常简单,仅是提到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在朝鲜的冲突扩大,并成立一个三人小组协调各方谈判。这项提案获得了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同意而通过。另一项包含要求美国等国家派代表出来与中国会谈的提案却被搁置。这显然是符合美国的预期的,美国希望是先停火再谈判。

但作为战场的胜利者,中国希望先敲定停火条件(包括中美双方从朝鲜撤军,美军撤出台海,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等),获得美国表态后再停战。对于第一项提案,中国自然是不满意的。12月13日,毛主席致电彭老总,提出要打过38线再与美国谈判: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尽管印度一再试图说服中国同意停战提案,16日下午,周总理电告伍修权,要其向印度和联合国表态:先停战后商谈的做法,只能适合美英集团的要求,是虚伪的停战,中国绝不同意。

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打响,中朝军队在2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发起进攻。被美国部署在战线最前沿的南朝鲜军不堪一击,防线仅一个小时就被突破。1951年1月3日,新上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不得不下令全线向汉城撤退。彭老总依据战场形势,决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1月4日,志愿军第50军和39军先头部队攻入汉城。「联合国军」退到汉江以南的37线附近。

在战场上再一次溃败,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当时的形势。1月11日,之前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解决朝鲜问题的「补充报告」,这个报告主要包:1、立即停火;2、举行会谈;3、外国军队分批撤离朝鲜;4、停火后英、美、苏、中举行会谈,解决远东问题(包括台湾和联合国席位问题)这个提案美国投了赞成票,并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

从内容上看,这份提案是对中国有利的。但是其本质仍然是先停火再谈判,以让美国获得喘息的时间,想要通过和平谈判拿到中国想要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基于中国不同意先停火再谈判的立场,美国认为这份提案中国仍然不会同意,到时候在国际舆论上美国就会获得主动权,所以国务卿艾奇逊劝说杜鲁门同意了这一提案。

1月14日,中国果然拒绝了这份提案。中国连续获得三次胜利,心理上已经对「联合国军」产生了轻视,当年打国军也没有这么顺利呀!很自然地认为这只不过是美国的缓兵之计。同时,中国提出4点主张:1、各国先撤军再由朝鲜人们自己协商解决;2、美军撤退台海;3、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举行7国会谈;4、会谈地点在中国。

有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中国错过了最佳停战时机,而导致抗美援朝战场延长了2年,造成自身损失,这是得不偿失。然而这些人似乎是有意忽略了美国人的真实态度,美国从未真正地想要停战。麦克阿瑟甚至还提出过,实在不行可以把美军撤到日本休整,之后再联合蒋军在中国南方登陆。所以即便当年中国同意此项停火提案,仍然不会改变朝鲜战争的总体局势。先停火,后谈判,在接下来的谈判当中美国人势必不会让中国收获任何好处。甚至在获得一定时间休整以后,会对志愿军发起反扑。中国只不过是用战果戳破了一次假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