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5年,国军派出的三个师败了,蒋介石:是毛泽东复出了吗?

2024-07-22历史

开始之前:

1934年对于共产党和红军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第五次抗击「围剿」以失败告终,不仅耗费兵员,还失去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剩下的红军部队只好做出战略性转移。

蒋介石此刻得意洋洋,决心要彻底消灭红军。

蒋介石在接下来的一年派遣了中央军、湘军、黔军、桂军、川军总计18个师,15个旅的兵力,在黔云贵川地区布下防线。

谁想到,红军凭借灵活变通的战术,成功阻止了国民党的阴谋,并且还歼灭了三个敌师,俘虏数千人。

蒋介石看到战报后,非常吃惊地表示:毛泽东肯定重新出现了,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

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变。

1935年初,红军战士们取得了遵义的胜利,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部队的士气非常低落。

不仅是一般的士兵有这种情况,许多军队的高级军官也皱起了眉头,显然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完全改变部队的现状,取得一次胜利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然而实际情况是,红军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十分短缺,而且人员数量也远不及国民党军队。

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追求胜利,必须要求指挥官具备极高的指挥水平,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要完全压倒敌人。

在红色军队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人?

确实是如此,就是毛泽东。

他曾多次指挥反「围剿」行动,每一次都使国民党反动派无功而返,他的领导才能毋庸置疑。

可惜的是,在那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指挥部队的权限。

正值此时此刻,党中央决定在遵义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旨在总结以往教训,为红军未来开辟切实可行的出路。

1935年1月15日,正式启动了会议。

可以说整个会议的经历非常困难,因为总结经验教训就好比将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割开。

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否则伤口内的脓液无法排尽,伤口将永远无法愈合。

两天后,会议成功闭幕,毛泽东跻身军事指挥三人组,再度接掌红军部队的指挥权。

可以说,遵义会议对于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红军才真正地迈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目标已经确定,领导也已经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周围设置了严密的防线,红军只能束手无策。

在这一状况下,毛主席决定凸显优势,规避劣势,集中精锐力量,寻找敌人的弱点,逐一粉碎。

在基础上,运用红军数量少但机动灵活的特点,诱使并调动敌方主力,寻找敌人的最佳歼灭时机。

中文战争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战刚刚开始。

当时的赤水河两岸都驻扎着国民党的大量军队,想要调动他们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土城战役之后,赤水河第一次成为了焦点。

由于敌人支援速度过快,土城战役中许多红军战术计划未能实现,拉锯战中伤亡不少战士。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领导部队离开青杠坡,改变了向北行进的路线,成功地避开了强敌,从土城西面顺利通过了赤水河。

尽管已经渡过河流,但随之而来的情势再度变化:红四方面军未按中央的命令行动,导致川军堵塞了红军向北前进的道路。

尽管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毛主席并未感到慌张,因为他仍然掌控着一切。

之前采取的举措让国民党产生了错误的想法,他们误以为红军仍然计划北渡长江,因此在宜宾附近的长江口岸部署了大量兵力。

因此导致黔北地区的军队极度薄弱。

当时红军的情报工作十分精湛,这一关键情报迅速传达到了毛主席手中。

他毅然领导军队向东推进,重新进攻贵州,然后成功在二郎滩再次跨过了赤水河。

国民党军队现在有些为难了,他们实在摸不透红军的真实意图,只好派遣大批部队再次围追堵截。

经过二次渡过赤水,毛主席指挥下的红军不仅夺取了梓桐和娄山关,还再次攻占了遵义。

毛主席在娄山关下还创作了备受人们喜爱的【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激烈战况,那时红军的行进确实就像是「阻碍重重真如铁,现在再次踏出新开始」。

这次作战不仅成功夺取了两座县城,还彻底歼灭了敌人众多的战斗力量。

根据战后的数据统计显示,在五天的时间里,红军共摧毁了两个师八个团的敌军,仅仅俘虏就达到了3000多人。

这是红军自第五次围剿失败后取得的最重要胜利,激励了军队士气,同时还增加了武器和弹药以及士兵数量。

大家常说最了解一个人的可能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对手,这确实是实情。

蒋介石在收到战报后,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他坚定地表示:红军如此大胜,必定是因为毛泽东复出了。

为了扭转局势,蒋介石亲自搭乘飞机前往重庆,他要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国民党军队剿灭红军。

这个主意想得很好,遗憾的是两人的指挥技巧差距有点大。

曾经有人言道: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强大,将领水平一般,统帅能力较弱。

虽然这句话带有讽刺意味,但也有其道理,蒋某人的指挥才能和宋朝的皇帝赵匡义相当。

结局显而易见,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在统帅到来后掌握主动权,反而一直被红军调动左右,不知所措。

急于帮助国民党军队的蒋中正主席不得已再次飞往贵阳,意图鼓励士气。

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在蒋介石委员长面前上演一场「攻击敌人就帮助我们」的大戏。

他命令红军只留下了少数部队守住茅台镇,其他部队迅速跨过乌江向南,假装准备进攻贵阳。

蒋中正一看到红军对他发起「擒王」行动,于是立即调动了滇军前来保护他。

在那个时候,滇军是红军面临的最大障碍,一旦撤走,红军便立即改变方向,轻松地通过了茅台镇第三次渡过红水河,向川南前进。

国民党方面对红军的意图完全不了解,所以只能将大量军队部署在川南一带,以防止红军渡过长江。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在抓瞎状态。

国民党这一举措明显再次符合了毛主席的谋划。

在3月20日,红军通过秘密行动成功地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一带,使国民党完全无法实施围歼红军的计划。

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外军事史,都有「四渡赤水」这一典范,展示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情况。

尽管在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毛主席凭借自己独特的指挥才能,成功地将敌人团团围绕,并最终圆满达成了所有的战略目标。

研究这段历史的人,无一不被毛主席当时卓越的指挥能力所感动,赞叹不已。就连毛主席自己也曾经提及,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总是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创造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