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看看汉武帝就明白,为何说改变自己,才是最容易办到的事儿?

2024-02-01历史

前言

历史上的伟人往往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而汉武帝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典范。想象一下,通过审视汉武帝的经历,我们或许能够领悟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何说改变自己,才是最容易办到的事儿?在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命题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通向个人成长和历史转折的钥匙。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君主,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正是在对自身观念和政策的审视中,他实现了最为深刻的变革。为何改变自己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是因为汉武帝在追求国家繁荣的道路上,首先勇敢地审视了自己的观念和理念,进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母亲的布局 嫂嫂的牵线

刘彘,这个汉景帝幼子的名字,寓意简单而朴实。但这个孩子的母亲王娡,对他的期望却远不止如此。她期盼着儿子能登上那永远光辉灿烂的皇位。

为此,王娡先是拉拢了兄长的女儿、刘彘的堂姐刘嫖。刘嫖美貌聪慧,深得景帝宠爱。王娡明白,要让儿子坐上皇位,必须先进入皇室的核心圈子。这个婚约,正是她为儿子铺就的第一块跳板。

刘彘本是个单纯的孩子,对姐姐订下的婚事并不理解。他只知道自己喜欢和阿娇姐姐玩。而王娡则在他耳边叮嘱,让他记住要向伯母刘嫖提亲的话。这孩子就像一个听话的木偶,被母亲和姑姑牵着鼻子走。

王娡和刘嫖开始联手,在景帝面前揭露太子刘荣的种种过失。刘荣是景帝最宠爱的妃子栗姬所生,素来骄纵任性。景帝原本认为儿子年幼,会改过自新。哪知栗姬不仅娇惯刘荣,还在太子教育上一意孤行,拒绝了权臣窦婴的建议。

这让景帝极为不满。王娡和刘嫖正是见缝插针,在刘荣和栗姬母子跋扈的同时,再三夸赞刘彘温和儒雅。终于,在一次刘荣失言冒犯父皇后,景帝震怒,决心废黜这个无法驯服的儿子。

二、兄长的软禁 敌手的清除

景帝果断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彘为新太子。朝中众臣警觉地察觉到皇权的变动。重臣纷纷表示反对,都被景帝严词责难。刘荣被软禁在宫中,荣宠一掷而空。他唯一的支柱就是太傅窦婴,但很快窦婴也失势被貶。

心灰意冷的刘荣在郅都严苛的看管下自杀身亡。刘彘还是个孩子,对兄长的突然离世感到莫名其妙。他甚至憎恨负责看管刘荣的郅都,称他是个「酷吏」。景帝则严厉训斥刘彘,告诫他要学会识人分明。

郅都忠心耿耿,是可以托付国家的良臣。而像周亚夫这样在军中的强横性格,反而会对皇权形成威胁。果然,不久后景帝以谋反的罪名悍然处死了周亚夫。这样的决断手段让朝堂为之震慑,也昭示了景帝权力巅峰时期的坚决与果断。

三、老师的培养 势单力薄

为更好地辅助太子,景帝任命三朝元老卫绾担任刘彘的启蒙老师。这位老臣深谙大义,又善变通。他在刘彘心中种下「仁义礼智」的种子,并推行了轰轰烈烈的「建元新政」,大力发展儒学。然而,这场政治风暴来得太快,朝野都还在惊讶之间。刚刚继位的汉武帝还太年轻,难以驾驭朝中各方势力的较量。

在新帝登基的同时,太皇太后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太皇太后作为先帝遗孀,代表的是王朝正统与合法的延续。汉武帝生母王娡本有机会摘得太皇太后之位,奈何其嫁过一房,被窦太后所嫌,只得让位。

窦太后凭借太皇太后的名分,逐步扩大在朝的影响力。在她的支持下,外戚势力日益膨胀,几乎控制朝政大局。卫绾看清局势,主动请辞还乡。不久,窦太后清洗掉了包括卫绾在内的汉武帝亲信。当权的外戚们开始左右朝政,汉武帝也只能低头含泪,称奶奶的教导为是。

四、谋士的助益 权力的夺回

这时,谋士韩安国突然现身,开始指点汉武帝。他让汉武帝学会忍耐低头,默默蓄积实力。果然,在韩安国的策划下,卫青等汉武帝心腹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而朝中,主父偃、严助也逐步登上要职。

汉武帝依靠这批心腹建立起自己的权力系统,逐步削减外戚在朝的影响力。最终,在权力交替后,汉武帝重夺大权,完成了对朝局的整合。而这一切转变的总设计师,正是老谋士韩安国。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与智慧,全部献给了这位年轻的君王。

只是当汉武帝功成名就后,韩安国也慢慢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些曾经的心腹们开始边缘化老臣的地位。昔日的启蒙老师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汉武帝建立的、属于自己的新秩序。

结语

对普通人来说,面对权力的较量,自己就像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方向。然而汉武帝刘彻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无法完全掌控的命运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开辟新的道路。

因为历史的行进永远需要推手。那些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英雄们,也不过是凭借着自身的改变、自我的转型,成就了伟大。

你我都不是大英雄,但同样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当局势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自己。抓住这个唯一不变的自己,勇于改变,或许就是掌控命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