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杜甫先祖,长安街头提刀杀人,猛!

2024-04-26历史

杜甫的人生一直挺憋屈,虽然死后光环耀眼,但生前的日子绝对很难熬,感觉这个人一直在思前虑后,甚至委曲求全。但是他的祖辈绝对不是这样的。

杜甫最有名的祖先杜预是指挥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去世后进了文庙又进了武庙,绝对的大咖。但是杜预大家比较熟悉,就不说了。咱们今天说两个冷门人物,那也是异常勇猛。

第一个人叫杜叔毗 ,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这个杜叔毗是杜审言的曾祖,与杜甫的关系有点远,但确实是有血缘传承的。

杜叔毗生活在南北朝,比较乱,他先是南梁的大臣,父亲也是南梁官员,但是他后来成了北周重臣。从南梁到北周的过程中,他为了给兄长和堂侄报仇,亲手杀了北周官员。

这件事说起来也比较乱,主要是那个时代太乱了。当年杜叔毗还是南梁的臣子,西魏丞相宇文泰派兵进攻南梁,南梁宗室萧循就被西魏军队困在城里出不来了,他派杜叔毗到西魏去请和。

杜叔毗听从命令来到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对他挺好的,处处礼遇。但是宇文泰赏识杜叔毗,不代表就会接受他们的请和,更不会撤兵。而杜叔毗在西魏都城长安周旋的时候,出事了。

西魏大军一直不退,被围困的萧循很慌,他的手下也慌了。有两个参军,一个叫曹策,一个叫刘晓,他们俩密谋造反。当时杜叔毗的哥哥杜君锡、堂侄杜映以及杜映的弟弟杜晰都在军中任职,全都是文武全才,各自都有亲兵。

曹策、刘晓密谋造反,担心杜叔毗的这几个亲戚从中作梗坏事。他们竟然反咬一口,直接诬告杜君锡等人造反。并且没等萧循下令,他们擅自把人都杀了。

萧循察觉到情况有变,先下手为强,把曹策、刘晓都打败了。但是他只杀了刘晓,曹策还活着。后来萧循开城门投降,他们都成了西魏的官员,萧循就没有正当身份处置曹策了。西魏也不管,说这件事是投降西魏之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管不着。

杜叔毗悲愤异常,三条人命,难道就这么死了么?

他想报仇,但是担心连累母亲。他父亲早亡,是母亲一个人带大的,母子感情非常好,他不想让老人家为自己担心。但是他的母亲说:你的哥哥遭此大难,你理应去报仇。如果曹策早上被杀,我被连累晚上丧命,我也心甘情愿。

杜叔毗一听,后顾之忧没有了,马上开始行动。他在白天的长安街道上,亲手杀了曹策。还把他斩首剖腹,肢解尸体。

做完这些他也不跑,而是反绑双手,等着官兵来抓人。大仇得报,他视死如归。但是宇文泰并没有治罪,他十分欣赏杜叔毗,不仅赦免罪行,还委以重任。后来宇文家族建立北周,他自然就成了北周重臣,讨伐南陈时战败被俘,坚决不投降,最后被杀了。

杜甫的亲戚中,还有一个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他就没有杜叔毗这么幸运了。

此人叫杜并,是杜审言的次子,杜甫的叔叔。当时杜审言被人排挤到吉州当司户参军,与同事关系不好。司马周季童受司户郭若讷蛊惑,陷害杜审言。杜审言就这样被关进大牢了。

当时杜并只有16岁,正是血气方刚、做事不顾后果的年纪。他每天都担心父亲杜审言,憎恨周季童,想要找机会替父报仇。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周季童大宴宾朋,人一多就容易乱,杜并找到机会就怀揣利刃溜进了周家。他看到周季童一直与宾客推杯换盏,已经喝不少了,反应都有些迟钝。宴会氛围还比较轻松,守卫不多,杜并就抓紧行动。

他趁乱摸到周季童身边,在周季童喝酒时从背后就是一刀,周季童直接就出气多进气少,倒在地上了。周围侍卫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杜并被当场砍死。周季童也没好多少,说出一句「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后,也死了。

杜审言有这样的孝子,我不知道,郭若讷害我。这是周季童的临终之言,但是一切都晚了。

事情闹大了,官员被直接捅死,朝廷派人来查,杜审言这才被放出来,并且回到洛阳接着当官。杜家的亲戚听说这件事后,都说杜并是好样的,大孝子。只不过当场就被砍死了,否则估计也会法外开恩,杜并也会有机会建功立业。

现在法治社会,肯定是不提倡这样的事情。但是说这些,可以丰富一下我们对杜甫的认知。原来杜家,各种各样的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