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8年开国中将批判粟裕,贺龙一言不发,事后他:此人可信,可交

2024-03-04历史
1955年授衔时,有三个人闹得有点凶,他们分别是许世友,王必成,以及钟伟,三人的军衔分别是上将,中将,以及少将,他们闹的原因都是认为授予自己的军衔低了。
其中许世友去找了周总理,周总理说粟裕才是大将,他不吭声了,王必成找了老领导谭震林,谭震林替他向上级反应,受到了批评,而钟伟则是直接说自己将勋章挂狗尾巴上,被林总训了一顿,此事才算了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王必成。
解放战争时期,华野副司令员粟裕麾下有三名战将,分别是叶飞,王必成,陶勇。
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1912年出生,17岁参加了红军,此后历任红军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战时期,王必成历任新四军团长,旅长,苏浙军区纵队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历任纵队司令员,三野第七兵团副司令员等职。
从1940年起,王必成就开始在粟裕的麾下任职,当时他是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司令,而粟裕则是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粟裕能有如此辉煌的战绩,也和他麾下的三大战将离不开关系,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王必成率部守涟水时,遇到了国民党整编74师的攻击,由于诸多原因,王必成战败了,陈毅很生气,说是要将王必成撤职,粟裕保了王必成。
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率领华野六纵,第一个攻上了孟良崮山头,报了仇。
建国后,王必成历任浙江军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当时他觉得自己军衔低了,其实从综合因素来说,是符合正常程序的。
1958年,粟裕时任总参谋长,因为有几次「擅权行为」再加上他不懂政治,因而得罪了一些人,这一年,召开了批判粟裕,刘伯承,萧克等人的会议。
粟裕被批判,有很多人找到了粟裕在战争年代的三位下属,
叶飞是开国上将,他也是一位在军中很有实力的人,在批判粟裕的会议上他一言不发,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愿揭露粟裕的什么过失。
而王必成,他知道自己的老领导粟裕的为人正直,他根本不相信强加在粟裕身上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他也不愿声明自己要和粟裕划清界限。
不过,王必成还是发言了,他说:「我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我跟随粟裕作战多年,对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体会最深,那就是「大」和「谋」。记得济南战役即将胜利尚未结束时,粟裕就向党中央、毛主席建议打淮海战役,基本解决蒋军的主力。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胜利。这个谋有多大,我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至于阴的一面,我不知道,也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
听到王必成说的这些话,在主席台下面的将军们议论纷纷,贺龙元帅当时也在会议上,他对粟裕的批评是一言不发,但是听到王必成的话后,他难得发言了,他说:「王必成可信,可交」
过了一会,贺龙再次强调地说:「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
陶勇也是粟裕麾下的一名战将,他也奉命「揭发」粟裕,陶勇说:「我文化低,识字不多,这篇稿子是xxx首长的秘书xxx写的,但是这里的比划太多了,我怕念不好,错的地方,请xxx秘书补充,」
听到陶勇的这些话,在台下的人哄堂大笑,主持人赶紧找人将陶勇给架出了会场。
会后,粟裕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粟裕在军事战场上挥斥方遒,但是在政治生涯里,却是一窍不通,林彪对粟裕很欣赏,他不仅不对粟裕落井下石,反而还安慰他。
一次,林彪约粟裕,两人聊得很开心,林彪对他说:「你缺少党内斗争」,粟裕回答:「我不是缺少,我是根本没有。」
1965年,粟裕在上海休养时,林彪也来这里,他特意见了粟裕,还对粟裕说,多到部队去跑跑,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他反映,面谈、打电话、写信都可以。
由于林彪的这份欣赏,粟裕的低沉心情,也难得的晴朗起来。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王必成知道后,他知道一直扣在粟裕头上的那个报告还没有平反,因而想要写信给中央,请求给粟裕平反。
粟裕的夫人楚青得知后,制止了他。
1994年,粟裕当年的老部下,已经是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和同是副主席的刘华清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文章,在文中,他们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这才算正式地为粟裕平反。
楚青为此,还特地去王必成(1989年去世)的坟墓前烧纸,将这个消息告诉他,让他九泉之下安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粟裕大将的敬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