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斯大林的10句话,精辟!

2023-12-09历史

斯大林的10句话,精辟!

首发
2023-12-05 21:29
·
虎妞儿读书

斯大林的10句话,精辟!

1、在对外贸易方面, 有很多事情不只是取决于我们,而且取决于西欧资本家的行为,而我 国的出口和进口愈发展,我们也就愈依赖于资本主义西方,愈容易受到敌人的打击。为了保证自己不受这一切意外事件和不可避免的错误 的影响,我们应该懂得必须积累后备的思想。

风险的反面是利益,为了取得利益,就必须承受风险,这里斯大林提出的办法是——积累后备。

只要有足够的后备,那么前方一切意外和错误,都可以用这个后备来弥补。这是一种联系反面的思想,看到利益,就联系到风险,并且使自己兼能同时对付反面,这就使自己健康、并且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本来可以把农贷发放的数目增加一倍,但是这样做就会缺乏必要 的后备来资助工业,工业发展就会远远落后于农业,工业品的产量就 会缩减,结果就会发生工业品价格高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在资金分配上,工业和农业构成了某种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工业和农业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也是斯大林从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想,通过从反面去想,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大——没有绝对利的事情、也没有绝对害的事情,都是利和害兼具的。

通过从反面去想,来巩固正面的决策。

3、本来可以把用做扩展工业的拨款增加一倍,但是这就会使工业的 发展速度太快,我们会因大大缺少闲置资金而不能保持这种发 展速度,因此我们就一定会遭到挫折,更不用说缺乏充分的后备来发 放农贷了。

两种不同的发展速度,意味着两套大不一样的配套设施和组织结构,这会形成各种机构和经济机体的混乱和不适应,就会造成危机。

比如,供远大于求,就会发生经济危机——遭遇挫折,办法是保留一定的后备,以作调剂。这也是利益和风险的正反面,看到利益的同时,要想到反面——风险,并留出后备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这里是一种倍增考虑法,即设想把当前某项数值增加一倍,来考虑问题,从而计算出要预留的后备,以及这种加倍后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4、本来可以把我国的进口额,主要是设备的进口额比现有的进口额 增加一倍,以便迅速地推进工业发展,但是这会引起输入超过输出, 造成贸易逆差,使我国金融受到破坏,就是说,使工业能够借以实行 计划和发展的唯一基础受到破坏。

这是斯大林的倍增考虑法,看来成功的人多会采用倍增考虑法。在这种设想下,最容易知道各方面的反应。

所以,这又是一种知己知彼的办法。从翻倍来看,更容易看出全局的重点。

5、本来可以不管国内市场状况如何,不顾一切地拚命扩大出口额, 但是这一定会在城市中引起严重后果,使农产品的价格迅速上涨,因而使工资遭到破坏,发生某种人为的饥荒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这也是从反面来考虑问题的思想,通过这种设想,而联系当前实际,就能容易看出真正的风险。

从翻倍来看,就可以看出全局的重点。也就是说,

1)从反面来看,

2)在量化的基础上考虑翻倍的情况,

这是一种抓到重点,留出余地,知己知彼的办法。

毛主席:我第一次访问苏联与斯大林谈话时,问他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有什么经验。苏联同志说。经济建设有二条经验。第一是留有余地,……。苏联经济建设的第二条经验是抓住重点。

斯大林的这个思维方式,正是一种实现留有余地、抓住重点的办法。

6、本来可以尽量提高工人工资,不仅可以把它提高到战前水平,并 且可以把它提得更高些,但是这种情况会降低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 因为在我国的条件下,在缺少外债、缺少贷款等等的情况下,扩展工 业只能依靠积累某些为资助和滋养工业所必需的利润,但是如果我们 过快地提高工资,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说不能有比较大量的积累。

这也是从反面来思考的思想,以反面暴露出正面、巩固正面,以反面来御自身。从而得出理智的决策。

伟人:我现在还不能同意停止现行政策,采用另一政策,因为另一政策也许要失败的,或失败得更大。多从反面(即现行政策的正面) 设想,现行政策固然已出了很多毛病,但另一政策是否即毛病较少?从相对性设想,勿只从绝对性设想(即只设想现行政策完全是错的,另一政策完全是对的)。

从反面御正面、巩固正面,这种思维方式,会大大提高自己的适应性。并且不使自己陷入另一种类型的风险和损失中去。

7、我还要指出一个缺点和一个不相适应的情况,这就是各铁路上的车辆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一切限度。对于车辆的要求是很高的, 明年机车和车厢的利用率不能只是百分之一百,而是必须达到百分之 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这样,交通人民委员部的固定资本就会损耗过度,我们如果不采取坚决的措施,那在最近的将来灾祸就会临头。

斯大林的风险意识很强,或者说总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去做准备,这就使他自己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而他的后人,则放弃了这个原则,终于被和平演变了。由此推测,谁要是放弃了从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那么终将会失败,前人的家业也会被败光。

伟人: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

这是一个先立足于不败之地的策略,这也是一个由弱到强的策略,这种准备的过程,就会使自身发生进化。

8、全部问题在于,要正确地掌握住由第一个口号过渡到第二个口号,由 第二个口号过渡到第三个口号的时机。

事物在活在空间中的,而空间和时间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个时间就表现为了时机,这样才是正反面兼具的。

比如,同一个策略,只有在特定的时机之前是坏的,但在特定的时机之后则是好的,这是辩证法的观点。这种转化点就是时机,而平庸的人才会觉得这个策略一直是正确的。

即一切策略都是时机的函数,在时机面前,发生质变。把时机理解成质变,会获得一定的优势。

9、中农是一种采取观望态度的人。他们在观望谁会获 得胜利,他们在等待,只有在你赶走了地主和资产者而获得胜利的时 候,他们才会同你结成联盟。这就是中农的本色。因此,在我国革命 第二阶段,我们采取的已经不是工人同全体农民结成联盟的口号,而 是无产阶级同贫苦农民结成联盟的口号了。

对于这类人,应该实行使之中立的策略,这是斯大林实事求是、遵守事物内在规律、按规律行事的表现。

这就使斯大林做事的成功率大幅的上升了。并且这也是把中农一分为二了,

1)非结盟期

2)结盟期

这样一分为二,就使自身对中农形成了一种适应性,并且可能为自身所用。实现了一分为二,也就找到了事情解决的钥匙。

伟人:实事求是,就是要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一切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研究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和向导。

可以认为,在一分为二这个基础上去研究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根据和向导。

10、当你在夺取政权或者还没有把已经夺得的政权巩固起来的时候,你就 只能指望同贫农结成联盟而中立中农。但是,当你自己已经巩固了, 已经夺得了政权,已经开始建设,并且已经应当利用数千万人的时候, 无产阶级和贫农同中农结成联盟就成为唯一正确的口号了。

因为破坏容易,建设难,所以建设要比破坏需要更多的人,并且建设的人越多,那么破坏的人也就越少,所以在建设时,就要增加结盟的数量,在这里就体现为要与中农也结成联盟——因为这已经成了可能、而又有必须性。

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一及万的需要。这也是活动范围要越来越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