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将军与日寇交锋:我就纳闷了,怎么鬼子的枪法比我还准?

2024-07-17历史

从1931年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突然闯进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茶绿色军装,脚蹬带铁钉的牛皮军靴,扛着带刺刀的机关枪,背着绿色水壶,头上戴着的帽子上挂着几块布。

这些人来势汹汹,比最无法无天的强盗还要放肆。他们烧杀抢掠,打家劫舍,所过之处,皆是一片破败景象;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制造满目的狼藉。

这群人,就是中国人民最为憎恨的「日本鬼子」。

这些像鬼魅一样的日本军兵,却有着极其精准的枪法。就连我国著名的开国大将粟裕,都深有感触地说:怎么鬼子的枪法比我还准?

这是咋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句感慨背后的故事吧。

一、解放军「战神」粟裕将军

粟裕,这个从国民革命军第24师走出来的侗族子弟,历经大小战役的洗礼,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在解放战争中带领华东野战军驰骋沙场,拿下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战绩,是毛主席口中「最会打仗」的人。

他参与指挥的淮海之战,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有人说那是一场「封神之战」,也有人说此次战役「一战定江山」,不管怎样,淮海之战都是我国解放战争中流光溢彩的一篇华章。

粟裕也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之一,他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说他在淮海战役中立了第一功,是让很多国民党军官「怕得发抖,怕得要死」的人。

和众多革命先辈一样,粟裕很早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成为我军的一员虎将。

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曾六次负伤,每一次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不是子弹横穿头骨,就是被子弹打中肩膀,还有臀部,还有脚踝,他瘦削的身躯从上到下都留下了子弹的「光辉印记」,也铭刻着一代战将出生入死的记忆。

1937年,抗日战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根据两党共识,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新四军」。

粟裕当时出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新四军拉开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幕。粟裕也和众多战友们一起,深入敌后,奔赴前线,与日军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死战斗。

1940年秋,陈毅、粟裕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向江南挺进,准备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国民党驻江苏省的高级军官韩德勤。此人是国民党「划区抗日」的坚决支持者,而苏北的日占区也被划分在他的抗日范围内。

可笑的是,韩德勤不仅对辖区内的日军相敬如宾,还对新四军的抗日行为百般阻挠。两军在黄桥地区展开了兵力悬殊的激烈斗争。

当时韩德勤的嫡系1.7万余人,再加上税警总团和游击军,合计3万多人,而我军参加战斗的只有7000余人,这怎么看都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仗。

但是,粟裕却使这场战争绝处逢生,以少胜多,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他利用当地驻军的内部矛盾为突破口,既打击又拉拢,积极争取游击军的李明扬、李长江和税警总团的陈太运,孤立韩德勤,并从韩德勤的嫡系翁达部队下手,逐个解决了韩德勤所部署的精锐力量。

这一战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最终取得了胜利,让我军在苏北地6区有了一席之地,也让普通士兵出身的粟裕一战成名。

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在粟裕的军旅生涯中并不少见。他仿佛有超凡的力量,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任何时候,他都勇于承担充满危险的任务,有临危不乱的定力和精准无误的现场推算能力,把敌人的进攻速度掌握在分秒之间,被人民群众称之为解放军的「战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将帅之才,却对日寇的枪法赞不绝口,这是为什么呢?

二、怎么他们的枪法比我还准?

粟裕第一次与日寇交锋,是在1938年。

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组建新四军抗日先遣队的决定。由粟裕担任先遣支队的司令员和政委,带领400名精锐力量深入苏南地区敌后,做侦查工作,为我军后续展开战斗部署搜集情报。

他们昼伏夜行,乔装改扮,向村里的老乡打听,趁着夜色掩护在村里四处打探,建立群众基础,摸查日寇和日伪军的具体情况,有时候甚至与鬼子的士兵擦肩而过,可谓是刺激而凶险。

当年6月份,先遣队接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命令,要他们破坏南京和镇江之间的铁路。

队员们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到达目的地。结果天公不作美,雨势太大,先遣队带去的爆破物资派不上用场,只能徒手操作,人工破坏掉了铁路轨道和电线,艰难而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但粟裕并没有见好就收。当时的日寇和汉奸太猖狂了,他们肆无忌惮地对附近的村庄进行掠夺和杀戮,简直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人们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最隐秘的角落里,默默地祈祷可以躲过这一劫。

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都被小鬼子打得落荒而逃。还有谁可以救他们于水火呢?

粟裕知道,现在这里的老百姓太需要一场大大的胜利来恢复抗日的信心了。所以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斗争,要在四面环山的韦岗给日寇来一场伏击战。

之所以选择韦岗,不仅因为这里有绝对的战略优势,还因为这里是日军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不少车辆从这里经过。

先遣队以山体为掩护,形成了伏击圈。等敌人的第一辆车进入伏击圈时,年轻的战士们由于缺乏经验,迫不及待地对着车身一阵扫射,结果只击中了汽车轮胎,而车上的日兵则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向着前方逃走了。

在大雨大雾的影响下,后方汽车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在缓缓驶来的过程中,被我军火力逼到了水沟中。日军上尉梅泽武四郎多去躲入车下,刺伤了我军一名战士,还想继续负隅顽抗,被我军击毙。

此时,敌人第三、第四、第五辆车上的鬼子发现了不对劲,他们从车上跳到路旁的草丛中进行还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鬼子兵的枪法极其精准,虽然是从低处向高处打,但他们也是弹无虚发,硬生生用火力把我解放军战士打得无力还击,甚至连头也不敢抬。

这样下去可不行,如果战斗不能速战速决,一旦敌人援军赶到,后果不堪设想紧急关头粟裕当机立断,迅速改变作战策略,让机枪手转移到另一边高地进行射击,以分散敌人的火力,然后两处合力夹击,终于把对方歼灭了。

在这次与日军的面对面交战中,粟裕带领的先遣小队击毁了敌人的4辆运输车,缴获了10几支长短枪,消灭鬼子10余人。这次行动切断了敌人的供给,是我军挺进江南后打的第一次胜仗,点燃了我苏北抗日民众的战斗激情,为以后江南现场的数次战斗开了一个好头。

虽然这次打了胜仗,但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粟裕:这帮小鬼子的枪法,为什么比我还准?

粟裕在长期的战争历练中,收获了两项让人称奇的本领,一个是听到枪声,就知道它来自哪里,是什么枪发出的声音,是敌人还是战友打出的子弹;另一个是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他的枪法,放在所有战功赫赫的将军元帅当中,那也是遥遥领先的。

可是通过这次对决,他发现了日本士兵的厉害之处:即使是处于劣势,从下往上打,也能造成强有力的火力压制,不仅射得精准,还射得远。

连那些和日军多次交手的老兵们都称赞:小鬼子的枪和炮都打得很准,武器装备又好,是两军对垒时的「硬茬」,确实实力不容小觑。

再反观我们解放军战士,不仅武器落后,更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先遣队的成员都是从各支队中抽调的侦察连骨干,还有团以下的干部,可大家打起枪来毫无准头可言,甚至还出现打偏了误伤自己人的情况。这样的枪法到战场上免不了要吃亏送命,作无谓的牺牲。

所以,这一战也让粟裕对敌我双方的差距和能力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了缩短我军和对手之间的距离,粟裕这个总指挥开始狠抓战士们的射击训练。只要不上战场,他都会亲自督促和指导战士们训练,着重培养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使他们在战场上都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

结语

粟裕将军是共和国千千万万个军事人才的杰出代表,他的现场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转败为胜的魔力。这位伟大的解放军「战神」,用自己的军事头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场上的传奇事迹,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他的一生,六次负伤,每一次都是死里逃生;功、历、才、德都不在元帅之下,却主动请辞元帅军衔;征战一生,战功彪炳,却为没能解放台湾而抱憾终身。

在粟裕的影响下,他的两儿一女也都成了军人。大儿子粟戎生参加了云南前线导弹部队,参加过珍宝岛战役,并因击落了敌人的战机而荣立军功,成了一名中将;小儿子粟寒生长大后成了一名海军,后转业到地方部门工作,曾担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女儿也在第二炮兵部队工作,是一名优秀的指战员,被授予大校军衔,并嫁给了陈毅将军的儿子陈小鲁,二人婚后生活甜蜜而幸福。

粟裕将军不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的解放事业,还把自己的子女都送到了最艰苦、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门的虎子、虎女也继承了父亲的愿望,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不俗。

他们和广大革命家庭的成员一样,都是国家的功臣,是最值得我们敬仰的人。

文章的最后,把一首小诗献给粟裕将军:

革命先辈粟大将,屡布奇兵显神威。

驰骋疆场封战神,黄桥淮海美名传。

七战七捷载史册,为人低调不轻狂。

抗日解放功勋重,一生戎马寄深情。

——【致粟裕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