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清格尔泰:蒙古人民共和国印象记(续七)昔日旧影)

2024-01-07历史

蒙古人民共和国印象记(续七)昔日旧影)

清格尔泰

七、蒙文

在这里着重谈谈对我们目前蒙文工作有参考价值的名词术语统一问题。

对于一个活的解放的文化落后的民族,新的名词术语常常成个大问题。新的名词术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技术的、科学的,一下都来了,由于来的太突然,一下子应付不过来。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革命初期就成立了一个「国家名词术语统一委员会」,这是一个以蒙文好的同志为主体,包括各个专业部门、技术部门、文教部门,并有党政机关的同志参加的组织。它把大家需要的名词术语委托给专业部门拟定,并把拟出的草案,分发给各委员审查、研究,最后召集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委员会通过后公布的东西,全国都要一律执行。委员会除了指定名词术语外,还有检查名词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纠正的任务。

达木丁苏荣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具体例子:在蒙古开始铺铁道的时候,就请了两名苏联同志汇集了所有铁路用语,并请两位通达蒙俄文并了解铁路事情的同志,给汇集的名词术语都拟出了译名,之后,把这个草案印刷了若干份,分发给名词术语委员会的每个同志进行审查,最后召集大家讨论研究了两三个礼拜,通过了一个定案。以后把这个定案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各个机关和各个铁路工作者。人们碰到了一个有关铁路的东西,往小册上一查,就可以发现很恰当的名字。这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办法。这样就把名词术语上的各种困难问题、混乱现象克服了。

他们在制定名词术语时候的原则是什么呢?

第一,对外来的名词术语,在可能范围译成蒙文。这样蒙古人就容易理解,即使马上不能理解的很完整,但总算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如果翻成蒙文也很难理解,而且是全世界都共通的名词,就可以用外来语。对这样共通语,各国的写法都不一致,在蒙古是根据俄文写法为标准的。

第三,要充分运用蒙语本身的语尾变化。蒙古在革命初期从汉文、藏文上也翻译了不少名词,由于字译的结果,整个词一般都很长。

第四,要发掘文言和民间口语,利用其便当者。不过太旧的文言和太狭窄的文言是不能用的。

关于新的名词术语的用法上,他们希望和我们互相多参考。总之他们对名词术语的制定统一工作很重视,据说像「蒙中友好旬」这类名词也都经过讨论研究。

在文法上面他们也进行了很多工作。最近又出版了劳布仓旺丹著的两本文法(以新文字写的),这是比较完整的有系统的文法著作,现在各中学都采用着这两本文法。另外,著名的语言学家额林沁(懂得欧亚各国主要文字十余种)经过长期研究,写了一部巨大的蒙文文法,现在大学里用着这个,据说其中有些部分还未成为定论,所以还未出版。

现在蒙古的各种报纸、杂志,各种书籍都用新文字出版着。新文字已经占统治地位了。新文字优点很多:没有字形变化没有一字数音和数音一字的情况,又便于横写,因此,学的快,又适合于新的技术。不过用新文字之前需要作很多工作,需要作各地语言的调查研究。(待续)

1953年1月28日 1634期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