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处除三害:其实是士族子弟在出仕前的汇报演出,平民只配喊666

2024-04-12历史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可谓是一大名场面,核心论点就在于:东吴该不该投降曹操。

群儒辩方认为应该投降。

诸葛亮辩方认为应该抵抗到底。

那么,来看看群儒都有谁:张昭、陆绩、虞翻、薛综、步骘、严畯、程德枢。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士族出身。其中,张昭、步骘、薛综、严畯、程德枢原本都是北方徐州沛郡一带的士族,逢乱南渡,落脚江东,属于外来士族。其他则是江东土著士族:虞翻出身会稽虞氏,其父为日南太守虞歆;陆绩更厉害,出身吴郡陆氏,为「江东四姓」,其父为庐江太守陆康。

孙策与孙权在江东起家,所依靠的就是以「吴郡四姓」(陆、顾、朱、张)为代表的江东士族支持。

按照【三国演义】的世界观:群儒所代表的就是江东士族的利益,投降之后人家依旧是顶流;而孙权投降之后大概率命都保不住,所以诸葛亮其实是孙权的「嘴替」。

但在真实历史上,江东士族之所以支持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不是因为诸葛亮多能说,而是因为对手曹丞相提倡的是「唯才是举」,打击士族势力。

所以真要投降,江东士族可就没办法继续「龙生龙、凤生凤」了……

说了这么多废话,实际就是:江东的孙吴政权,是东汉中期以来士族门阀掌控上层资源的样板间。

在东吴,想要做官需具备一个硬件标准:必须是士族子弟。

01

「周处除三害」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不陌生,大体就是周处少年时候在当地是个古惑仔,名列三害之一。后来浪子回头,杀了猛虎、宰了蛟龙,然后就当官去了。

此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周处在东吴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东观左丞」,后来官至「无难都督」。

在东吴被西晋所灭之后,又给司马家族打工,历任新平太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

在征讨西氐时不幸战死,追赠平西将军。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最佳品牌代言人。

但是只要了解东汉中期以来的士族门阀政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能够看出来其中的节窍。

当时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官,那么他爹就必须是官。

只有士族子弟才有资格出仕。

当时官员铨选实行的是察举制,也称举孝廉。

「孝」指孝悌,「廉」指清廉。而有资格「访察」与「举荐」的只有世家大族,这就使得士族已经事实上垄断了做官的途径。

具体到周处,如果他是平民子弟,乃至寒门子弟,杀了猛虎、宰了蛟龙,洗心革面,然后就是——老老实实的在家修理地球呗,不然还想咋的?

而周处出仕之后,起步官职就是「东观左丞」。

「东观」是东吴修史撰书机构,属于清贵部门,大约等同于明清时期的翰林院。

一把手为「东观令」,二把手即周处担任的「东观左丞」。

因为有这段镀金经历,所以后来官远亨通,在东吴官至「无难都督」。

「无难」指的是「无难军」,是东吴最精锐的部队,分为左、右两部,最高指挥官即「无难都督」。

能在江东士族把持下的东吴混到这个地步, 你猜周处是什么出身?

02

周处之父名为「周鲂」,以「举孝廉」入仕,第一个官职是「宁国县长」(汉时,大县一把手称「县令」,小县一把手称「县长」)。

周鲂后来官至「鄱阳太守」。

「太守」是一郡最高军政长官,而当时的「郡」约等于「地级市」。

人家是出身吴郡阳羡周氏,虽然比不上「吴郡四姓」,但也是江东士族的中坚力量。

所以,周处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士族子弟。

「好骑马驱驰田猎」:当时能骑马狩猎,基本相当于今天开着兰博基尼飙车。

周处横行乡里多年,猜猜为啥没被抓起来抽鞭子然后充军?

因为人家是士族子弟、是官N代,老爹是鄱阳太守。

而且「周处除三害」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晋书·周处传】里记载的是:在听到父老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之后,周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竟杀蛟而出」。

先说白额虎,这可是老虎:体长可达3.8米、体重550-600斤的大老虎!

只要见到过老虎奔跑威势的就能知道什么是山林之王:在冷兵器时代,孤身一人搏杀老虎,那纯纯就是扯淡,不要提什么古代人体质如何如何……

至于蛟龙,且不说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蛟龙。假设真的有蛟龙,或者说是鳄鱼之类的东西,按照那个记载:在水里与蛟龙一路搏杀几十里地——确定周处是碳基生物吗?

注:东吴的太守兼领将军或加将军号,是一郡最高军政长官。此外,东吴是实行世袭领兵制,太守有500部曲兵,属于私兵,可承袭。

03

在汉代实行的「举孝廉」,实际从东汉中期之后因为考核松弛、察举不实, 格调从魏晋时期已经在走下坡路。

一些有更高追求与谋划的士族子弟开始寻求「举孝廉」之外的其他途径入仕,其中最常用的一个就是「养望」。

即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扬名,说白了就是「炒作」,具体方式有:

第一,设法找前辈名士镀金,比如曹操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让桥玄给出评价:「能安天下者,其在操乎!」

而当时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更是给人镀金的最佳工具人。

第二,疏财养客,比如张邈、胡母班等就是走这个路子。

第三,把自己打造为道德标杆,比如「陆绩怀橘」。

以上三种都是属于常规操作,用得多了也就没啥意思了。

而周处或者说是背后的高人却是深谙「养望」之法,段位极高,竟然懂得「欲扬先抑」,曲折辗转,所以更具一番风貌。

先是打造一个浪子人设,每天飞鹰走马,骚扰乡里,成为「三害」之一。

然后找准时机幡然悔悟:上山杀虎,下水屠蛟。

这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是一个原理——好人成佛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坏人成佛却仅需一个念头……

人家周处不但幡然悔悟,而且还「出生入死」的解决掉了「两害」,由此「三害」并除,皆大欢喜: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锦旗收到手软,逼格直接拉满!

04

这种高端操作,在当时属于是大师级王者了。

所以,周处的事迹理所当然的引起了陆机、陆云的重点关注——这两位可是江东士族集团的扛把子。

「二陆」给了好评之后,很快周处就出仕为官。而且起点非常好,开局就是清贵的「东观左丞」。

然后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路高升。

东吴灭亡之后,周处在西晋一样是混得如鱼得水。

曹魏时期,曹氏集团始终秉持曹操「唯才是举」的官员铨选策略,「九品中正制」最开始实际是打压士族门阀,将州级及以上的官员任免收归朝廷;而在司马氏以晋代魏之后,急切当中为了取得士族门阀的支持,设立「大中正」,这使得士族门阀由此全面把握了低、中、高所有官员的铨选权力。

东吴在曹魏时期虽然宫廷内斗到了极点,但是却可以咬牙硬抗曹魏几十年,甚至在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还大败魏军。

而在司马氏以晋代魏之后,东吴很快就「一片降幡出石头」。

那么,「千寻铁锁沉江底」,为什么早不沉、晚不沉。

个中缘由,可以细品。

其中一个很好的注脚就是周处,无比丝滑的转换门庭——实际这只是紧跟江东士族集团步伐而已。

周处在西晋最高官至御史中丞——因为御史大夫虚设,所以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名副其实的朝堂大佬,位高权重。

这大概就是一次「养望」,终身回报吧。

05

所谓「周处除三害」,无关自我救赎,只有强行感动。

这是士族垄断上层资源的一行赞美诗,也是N代子弟出仕为官之前,精心编导的一次汇报演出。

你家唱罢,我家登场。

最可怕的是,平民不但要当看客,还很自觉的喊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