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81年郭汝瑰拜访杜聿明,忍不住发问:你当年为什么非说我是共产党

2024-04-12历史

有一次,杜聿明去探望病中的郭汝瑰,他抓住郭的手说道:「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断断续续地回答:「光亭(杜聿明的字)啊,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

杜聿明为何会这样问?郭汝瑰当年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让杜聿明有这样的怀疑?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来了解一下这个郭汝瑰,到底是何许人也!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重庆铜梁县永嘉乡达昌池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之家。

郭汝瑰的曾祖父郭和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举人,历任冕宁、苍溪、梓潼等县教谕。

这里的「教谕」,指的是一种「学官名」,始于宋代;元、明、清三代的县学都设有教谕,主要负责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其父郭朗溪,在清末的科举考试中,曾名列重庆府长案榜首,秀才之功名已经是板上钉钉,不料清廷却突然宣布取消科举制,导致郭朗溪考取功名的美梦落空。

在郭汝瑰出生的时候,郭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家道中落,生活过得一度困窘。

然而,郭汝瑰的父亲郭朗溪,仍希望儿子能够「蟾宫折桂」,于是便为其取名为「汝桂」。

但时局的突变,已经无法让郭朗溪的梦想实现了!

也许是因为自己壮志未酬的缘故,郭朗溪变得好议论时政,经常抨击北洋政府吏治腐败,郭汝瑰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影响。

1919年,郭汝瑰随父亲前往成都,进入成都高等师范附小和成都联合中学就读。

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了,社会上各种进步的思潮汹涌澎湃,给年仅12岁的郭汝瑰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1925年底,郭汝瑰从成都联合中学高中毕业后,面临着3种不同的抉择,任何选择都将影响他的一生。

父亲要他报考上海同济大学学医,但深受科学救国思想影响的郭汝瑰想学工。

就在父子俩为学医,还是学工争论不休时,郭汝瑰的表哥,时任川军师长的郭汝栋,提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建议。

表兄郭汝栋建议他去报考黄埔军校,弃笔从戎,报效国家;一时间,郭汝瑰陷入了学工、学医、从军的三岔口,犹豫不决。

无法做出最后决定的郭汝瑰,只好前往上海,去请教已经考入同济大学的老同学陈廷栋。

陈廷栋沉思良久后,对他说道:

「汝桂(瑰)兄,政治不上轨道,科学救国、实业救国都是空的。依我看,你不如去广东干革命的好!」

陈廷栋一番话,使郭汝瑰恍然大悟,当即便决定报考黄埔军校,弃笔从戎。

1926年,郭汝瑰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将「汝桂」改为「汝瑰」。

从此,郭汝瑰正式开启了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郭汝瑰进入黄埔军校后,被编入政治科第五学生队学习!

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大多都是共产党员,比如恽代英、萧楚女、吴玉章等等。

在他们的影响下,郭汝瑰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因为郭汝瑰是川军师长郭汝栋的堂弟,因此郭汝瑰想要获得这一身份,还必须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此期间,数百名共产党员,以及数百个工会和团体,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沉重打击。

就连我党的优秀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人,都未能逃过敌人的毒手。

一天,中共党员、时任黄埔军校实际主持校务的吴玉章,悄悄把郭汝瑰和傅秉勋叫到办公室,通知他们提前毕业,并立即返回四川。

原来,吴玉章考虑到当前形势危急,蒋介石很可能会出兵攻打武汉,四川军阀杨森势必也会顾及自己利益,率军出川配合蒋介石作战,如此一来,武汉就危险了。

所以,必须让郭汝瑰和傅秉勋返回四川,力劝郭汝栋阻止杨森出兵武汉。

此外,吴玉章也考虑到,如果郭汝栋不能阻止杨森,那么可以让他待杨森出川后,伺机攻打其后方,使其崩溃。

但如果连这也办不到,那就让郭汝栋按兵不动,无论如何也不能出一兵一卒帮助杨森。

这时,郭汝瑰的堂兄、傅秉勋的妻兄郭汝栋,已经从川军师长擢升为川鄂边防司令部副司令了,手里握着两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

对于总司令杨森来说,郭汝栋绝对是一个震慑。

郭汝瑰和傅秉勋自知事情的重要性,在领命后,迅速从武汉溯江而上,返回蜀中。

来到郭汝栋的驻地涪陵后,郭汝瑰和傅秉勋立即转达了吴玉章的意见。

但郭汝栋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表面上答应不会出兵帮助杨森,暗地里却派出特使前往南京向蒋介石示好。

然而,郭汝瑰对此却一无所知,接着就被安排在政治部任科员。

在此期间,郭汝瑰也没有闲着,他四处演讲,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并大力斥责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一度成涪陵城中有名的红色人物。

不久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就与南京的蒋介石同流合污了。

郭汝瑰从此便与吴玉章失去了联系,他只好继续留在堂兄这里。

但郭汝瑰的心中,依然向往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始终都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奋斗着。

1928年5月8日,已经是连长的郭汝瑰,在同窗好友袁镜铭的介绍下,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然而,短短的两年后,入党介绍人袁镜铭就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了,郭汝瑰再次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不久后,郭汝瑰东渡日本,前往日本士官学校读书。

1931年底,郭汝瑰从日本回国后,考入中国陆军大学第10期学习,1935年又考入陆大研究院深造。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不得不顺应民意,答应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

郭汝瑰见报效国家的时机已到,当即便向上级表示愿率军抗日之决心。

后经陆大同学推荐,郭汝瑰到陈诚的第十八军第十四师任参谋长。1937年8月,郭汝瑰所在的第十四师,奉命开赴苏州参加淞沪会战,负责警戒白茹口至江阴一带江面。

8月下旬,郭汝瑰与师长霍揆彰一起,率领十四师全体官兵会同兄弟部队,在罗店地区与日军反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战斗至9月初,十四师奉命将罗店地区的防务交给十二师和六十七师后,全师立即前往月浦后方15华里的南、北塘口,顾家角及其以南地区构筑防线,作为七十九师的纵深配置。

等到七十九师从前线撤下来后,十四师再阻击日军的进攻!

此时,十四师下辖的两个旅4个团,在经过前面几番战斗后,已经损失了一部分兵力,火力也稍有不足,想要成功阻击日军,其难度系数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十四师四十二旅旅长的曾粤汉,思想上出现了松动,脸上也有怯色。

师长霍揆彰见状,担心他会误事,于是便决定将他换掉。

霍揆彰原本是想让副师长凌兆尧接替,但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凌兆尧也不愿前往。

没办法,霍揆彰只好将希望寄托在郭汝瑰身上。

谁知郭汝瑰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难色,反而态度十分坚决,当即就表示愿意接下这个重任。郭汝瑰说道:

「为国捐躯,军人的本分,怕什么,我去!」

郭汝瑰的勇敢,与曾粤汉、凌兆尧的胆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简单的职位移交完毕后,郭汝瑰找来一顶钢盔戴在头上,然后踏着被炮弹犁过的阵地,直奔四十二旅前线指挥部。

日军在发起冲锋前,都会先对我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如果守军顶住了,那就再继续进行炮击,然后再冲锋,循环往复。

郭汝瑰根据日军的进攻习惯,配备一个团驻守在一线阵地,正面阻击日军的冲锋。

将另外一个团作预备队,如果一线阵地失守,立即命令预备队进行反击。

日军虽不断突破我军一线阵地,但都被预备队的反冲锋夺回,每天反复多次。

连日的惨烈战斗,已经让双方争夺的阵地变得面目全非了,十四师的防线也在逐渐后移,但郭汝瑰的前线指挥所,却始终巍然不动,无论炮火怎样的猛烈,郭汝瑰宁死不退。

战斗进行到最猛烈的时刻,右翼的四十旅、左翼的第六十七师瑚琏旅的指挥所已经被日军的炮火夷为平地,三个旅长不得不挤在同一个指挥所里指挥。

而每当前线守军顶不住的时候,郭汝瑰就会冲出指挥部督战。

战斗到紧要关头,郭汝瑰给师长写信留下遗嘱,决心杀身成仁,报效国家。他在信中写道: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了,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在疆场,身膏野草,再无见面之期了。他日抗战胜利后,你身为世界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我有两支钢笔,请给我两个弟弟一人一支,我那只手表就留给我妻子方学兰作纪念……」

此遗书写得慷慨激昂,令人大为感动!

9月19日,在与日军浴血拼杀了七天七夜后,郭汝瑰接到了上级的撤退命令。

然而此时,全旅8000余人被打得只剩下了2000多人,而且大多是伤员和炊事员。

此战,让郭汝瑰成了上海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战斗结束后,宋庆龄、何香凝组织的慰问团,专程来到四十二旅进行慰问,并特地送给他一件毛衣。

原本视郭汝瑰为「一介书生」的同僚,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战将。

不久后,郭汝瑰升任第五十四军参谋长。在之后的诸多战斗中,郭汝瑰皆表现突出,深得蒋介石和陈诚的器重。

为此,蒋介石还特命他出任驻英副武官,前往英国考察国防机构的组织情况,以便日后参与国民党统帅部的具体工作。

1945年3月,郭汝瑰刚一回国,就被时任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安排到军政部军务署任副署长,后转正成为署长。

对历史比较熟悉的读者都知道,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军政部长的权力仅次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而军务署又是军政部中最有实权的部门。

军务署操纵着各军师大小、强弱的实权!

简单来说,各军、师被定为什么样的编制,以及享受怎样的「待遇」,都得由军务署说了算。

所以,争相和军务署来往、拉关系的军长、师长等不在少数。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带的部队是个‘四无军队’,即无兵、无粮、无钱、无装备;

然而,郭汝瑰却始终无心于这些无谓的应酬和奉承。

随着他的官位不断升迁,掌握的权力不断增大,他越来越看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心中越发向往共产主义。

事实上,那时候的郭汝瑰,早就已经在千方百计的希图与共产党恢复联系了。

只可惜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1945年5月的一天,一个人的出现,让郭汝瑰又燃起了希望!

这一天,郭汝瑰在军务署遇到了黄埔的同班同学任逖猷,他们曾是党内相熟的同志。

与老友久别重逢,郭汝瑰心里非常高兴,当即便将他带到一僻静处,深切表露了自己寻找党组织的迫切愿望。

经过任逖猷的介绍,郭汝瑰找到了任逖猷的堂弟、中共中央南方局地下工作者任廉儒,并向他表示自己愿意去延安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任廉儒在对他进行多次考察,弄清楚他的立场、观点后,便将他引荐给董必武,由董必武来处理他的事情。

1946年3月17日,郭汝瑰应邀前往任廉儒家,与董必武、薛子正等人见面。

在谈话中,郭汝瑰要求组织上恢复他的党籍,甚至还请求到延安去工作。

但董老的眼光放得很长远,他非常清楚:郭汝瑰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但此刻让他去延安,不如继续在国民党中枢工作起到的作用大。

所以,董老的意思是让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工作,以便为党组织及时提供情报。郭汝瑰表示愿意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就这样,郭汝瑰回到国民党继续工作,但此刻的他,已经是一位拥有双重身份的「特殊人物」了。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大举进攻我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解放战争开始后,郭汝瑰先后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办公厅副厅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等职。

1947年3月,陈诚向蒋介石保举郭汝瑰出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由于该厅主要负责作战,因此一向反对内战的郭汝瑰并不想出任。

他将这件事告诉任廉儒后,只见任淡淡地笑了笑,说道:

「任还是该去上的,作战计划你尽管做,一式两份不就成了另外一回事了吗?」

郭汝瑰心领神会!

从这之后,郭汝瑰在拟定好作战计划后,都将其分成两份,一份递呈给蒋介石,另外一份则送到董必武手中。

可以说,郭汝瑰既是在为蒋介石运筹帷幄,也是在帮助毛泽东决胜千里。

据记载:从1945年5月郭汝瑰与党组织建立起秘密联系开始,一直到1949年12月领导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在四川宜宾起义,在这4年时间里,郭汝瑰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来往于宁沪之间的任廉儒,累计向组织上提供了100多次核心军事情报。

郭汝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之功勋!

有一次,任廉儒曾问郭汝瑰:「新六军战斗力很强,怎么办?」

郭汝瑰立即收集情报,提供给任廉儒:「新六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后勤供应只有五天。」

正是得益于这样核心的军事情报,使得该军在1948年10月,就被我东北野战军全歼于辽西大虎山地区。尔后,该军番号被撤销。

郭汝瑰虽然要求恢复党籍的愿望一时没能如愿,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始终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便是在纸醉金迷、腐败透顶的国民党官场中,他也始终坚持廉洁自守。

然而可笑的是,郭汝瑰的廉洁自守,却成了杜聿明怀疑他是共产党的理由。

一天,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去郭汝瑰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堂堂的国军中将军长,客厅里的沙发竟然打了好几个补丁。

他不禁暗暗自忖:我在国民党里,已经算是够「清廉」了,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还要寒酸,他不是共产党谁是?

杜聿明再联想到东北、华东战场的惨败,国军的几次重大错误决策都有郭汝瑰和顾祝同经手,于是便怀疑郭汝瑰是间谍。

杜聿明忍不住向蒋介石告状说:「我自己就够廉洁的了,可是‘郭小鬼(郭汝瑰)’更是清廉得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上了补丁!」

蒋介石当即大怒道:「难道我堂堂国民政府的官员,都要到处捞银子才不是共产党?笑话!」

不得不说,杜聿明在这方面的情商确实足够低的!

不过话说回来,杜聿明之所以会以「清廉」与否的标准,来区分是不是共产党,这也是他从长期的观察中提炼出来的认识,所以并不算错,只是他不应该对蒋介石这样说而已。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解放军包围,蒋介石急召杜聿明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

当时,杜聿明已经得到情报,说郭汝瑰是深入国民党中枢的「间谍」,但苦于一时无真凭实据,所以一直不敢向蒋介石报告。

杜聿明向蒋介石呈请:放弃徐州,坚守蚌埠,获得批准。

结果不料,在移师途中,郭汝瑰又诱使蒋介石改变了决心,改在徐州外围作战。

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模糊不清」的命令,使部队陷入混乱之中,最终不仅没有将黄维兵团解救出来,反而其大部兵力还被我解放军分割围歼了。

此时的杜聿明,已经非常确信郭汝瑰就是共产党的情报人员,但就当时的局面来看,单凭他一己之力,恐怕不能将郭汝瑰扳倒,反而很有可能会失去蒋介石的宠信。

几番权衡下,杜聿明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但杜聿明并没有放弃对真相的探寻。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成了解放军的俘虏。1959年「大赦」后,杜聿明做了全国政协委员。

有一次,杜聿明去探望病中的郭汝瑰,他抓住郭的手说:「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

但郭汝瑰没有明确地给他答案,而是说:「光亭啊,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

事实上,对于郭汝瑰来说,他也感到非常奇怪,怎么杜聿明会怀疑他呢?他的情报又是从何而来呢?

1981年初的一天,郭汝瑰去拜会杜聿明时,问道:「你当年为什么硬说我与共产党有联系?是猜测吗?还是有根据?」

杜聿明回答:「山东来人谈的,有根据!」

郭汝瑰连忙问道:「是谁?」

杜聿明回答说:「这是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虽然杜聿明最终还是没能听到郭汝瑰的亲口回答,但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可惜的是,郭汝瑰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杜聿明当时的情报是谁给他的。

但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它们将永远尘封于史书之中,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先是到四川任川南行署交通厅长,之后又前往南京军事学院任教。

在军事学院18年,郭汝瑰先后任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员、司令部工作教授会教学组长、军史史料研究处副处长等职。

1970年,南京军事学院的建制被撤销后,年过花甲的郭汝瑰回到了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

由于各种原因,郭汝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申请入党未获批准,直到1980年4月10日,孜孜追求入党35年的郭汝瑰,才正式被批准入党。

古稀之年的郭汝瑰,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1997年10月,郭汝瑰在送爱女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0岁。

郭汝瑰,这位历经曲折坎坷的军事家,既是国共两党合作和斗争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郭汝瑰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