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1年,准备解放台湾的人民空军,为何成为朝鲜美军的「噩梦」呢?

2023-12-19历史

前言

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给正在出差的周恩来写一封信。

信中明确提及了中国人民空军的组建,与肩负的任务。

毛主席认为 :「组建人民空军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必须准备解放台湾。」

在毛主席、周总理、中央军委,及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通力合作之下,至1950年10月,人民空军组建了2个歼击机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拥有各型作战飞机近200架。

同时,为后续发展和组建部队,前后建立了7所航校。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搁置,人民空军于1951年年初立即投入朝鲜战场。

结果不言而喻,刚刚组建不久的中国人民空军在朝鲜战场痛击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国空军。

此战,让中国空军彻底打响「头炮」,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经验。

那么,原本是以解放台湾为首要任务的中国空军,在投入朝鲜战场时进行了哪些转变?

以及朝鲜战争结束后,人民空军又进行了哪些阶段的发展呢?

一、人民空军的组建过程与初期战略目标

许多不太熟悉历史的同学或许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组建完成,并投入战场的。

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新中国人民空军事业,在20世纪30年代中就已经开始进行前期工作。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被迫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内领导同志,在长征途中深深感觉到: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对中央苏区发起进攻,不仅步兵强过红军。

同时拥有强大的空军力量进行轰炸,或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令当时的中央红军难以招架反动派地空部队联合进攻。

所以迫切希望组建一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空军力量。

对当时的红军而言,这样的设想变成一种奢望。

1935年,陈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时,抽空对苏联空军进行细致地考察。

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强大的空军力量,对革命胜利、保家卫国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他把这一想法通过信件,汇报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得到这两位领导人的一致认可。

得到党内领导同意后,陈云协助中央挑选一批学生去苏联航校学习。

这些「留苏」学生归国后,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空军做了准备工作。

1937年,陈云来到新疆迪化地区开展工作。

彼时的军阀盛世才拥有装甲车、火炮各一个营的装备,在苏联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航空队,拥有14架各型侦察机。

看到盛世才这种「独裁军阀」都能如此悉心培育航空技术人才,陈云进一步认识到建设人民空军的重要性。

他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这么说: 「日军依仗飞机、装甲车、大炮等机械化装备的优势和武士道精神,在中国土地上一路势如破竹。

我们战胜侵略者光靠现在的轻武器是不够的,还需要飞机、大炮等技术兵种。

从长远观点看,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拥有漫长边界、海岸线的国家,一定要建立空军和海军!」

基于此,陈云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抓住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机,积极开展盛世才的「统战」工作。

为西路军官兵争取到在新疆学习军事技术的机会, 训练了两批飞行员和一期地面维修人员。

1937年11月,中共中央让陈云、滕代远、康生等人回到延安工作。

同年12月,陈云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 :从原红一、二方面军中挑选40余人前往新疆学习航空技术。

毛泽东主席当即批准了陈云的建议,决定从延安的「抗大」、摩托学校抽调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到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

陈云为此亲自把关,挑选培训人员。

1938年1月初,这批全部由青年得力干部组成的学员队,从延安动身,于2月底抵达新疆迪化。

第一期学员共计43人,分成两波,分别学习航空技术和机械维修,于1939年9月毕业。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后,军阀盛世才投靠蒋介石,与苏联和中共中央关系迅速恶化。

为了向蒋介石纳「投名状」,盛世才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等我党领导干部,包括延安派往新疆学习航空技术的学员,也被盛世才与国民党反动派软禁起来。

直到1946年6月,幸存的31名航空队技术人员才被国民党释放,于同年7月回到延安。

截至此时,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人民空军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相继建立了苏联航空学校、新疆航空队、延安工程学校、东北老航校。

1946年年中,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爆发。

同年8月底,朱德总司令召集新疆航空队队员和国民党空军起义刘善本机组人员,到延安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坪开会,宣布正式成立「八路军总部航空队」,方子翼担任大队长,严镇担任政治指导员。

这支航空队共计35人,于1946年9月20日从延安出发,突破敌人五道封锁线,历时四个多月,于1947年2月抵达东北航校。

抵达东北航校后,这批飞行骨干人员发挥自己特长,充实到航校各级领导和教学岗位上,为培养人民空军飞行员和其他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11月,东北航校进行整编,方子翼任航校飞行训练科科长兼飞行教育主任,主管全校飞行训练。

1949年5月,东北老航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

经过数十年人才培养和储备,1949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正式空军队伍——人民空军建成。

彼时的新中国已经成立,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正准备逃往台湾。

中共中央对当时国内战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解放台湾会成为近几年最大军事任务,要求解放军各兵种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渡海作战的关键就在于空军和海军。因此,人民空军的建立,首先要完成解放台湾的重任。

在此基础上,中国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开始准备扩建各军区空军领导机关,创办新中国第一批空军航校。

1949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6所航校同时开学,源源不断为中国空军培养大批后备人才。

稍早前的1949年7月10日,毛主席亲自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

他老人家认为 :「我们建立中国人民空军的初衷,除了把陆航队独立出来之外,空军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台湾。

陆海空三军应当协同作战,则解放台湾把握更大。」

周总理完全同意毛主席的建议。

然而,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咱们国家没有属于自己的航空工业,只有之前东北老航校培养的一批技术人才,包括从国民党接收和缴获来的100多架飞机。

显然,想依靠现有的中国空军力量解放台湾,似乎是不现实的。

而且空军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军种,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速成」。

1949年底,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苏联。

通过多次谈判,中国向苏联政府订购各型飞机586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歼击机和轰炸机,还有少部分的教练机和通信机。

进攻性与防御性装备比例相差不太大,说明人民空军建立初期,中央还是比较注重建设进攻力量。

以求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其最终目的就是快速解放台湾。

二、朝鲜战争爆发,新生的中国空军仓促应战

按照当时中央的想法,先从老大哥苏联那里购买各种型号的飞机。

然后稳扎稳打,对现有的空军人才进行充分训练。

等到时机成熟时,直接投入对台作战。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朝鲜内政,并且将战火烧至鸭绿江畔,严重威胁中国边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年10月19日,应金日成同志的请援,毛主席力排众议,宣布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此时,中国空军正在积极训练中,还没有形成实际的战斗力。

中国空军才创立不到一年时间,从苏联那里还没有完全接收了不到200架的飞机,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还不到200小时。

对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言, 新生的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能与美国空军进行正面决战。

先进驻朝鲜境内机场,配合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等到苏联派空军参战后,跟在老大哥身边学习一下作战经验。

万万没想到, 斯大林却坚持与美国「冷战」而不与其「热战」的立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时,毛主席就已经和斯大林商量: 苏联就算不直接派兵进入朝鲜作战,最起码要给中朝两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

毛主席特别委派周总理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就朝鲜问题交换意见,请求老大哥派出空军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支援。

孰料斯大林以「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为由,一直没有给毛主席明确答复,将之前承诺的空中援助推脱得一干二净。

得知斯大林反悔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即表示 :「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中国出兵很困难。」

斯大林此时不知怎么回事,居然说出了 :「中国既然困难,不出兵援朝也行,北朝鲜丢掉,中苏两国还是社会主义的好朋友。」

斯大林推诿的态度,让毛主席再也忍受不了。

1950年10月,毛主席特别强调:「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 ,我们一定按预研计划出兵援助朝鲜!」

话虽如此,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要赢下头号世界军事强国美国,依旧任重道远。

鉴于空中支援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毛主席要求志愿军入朝初期作战时,必须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进行。

说穿了, 毛主席希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在地面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联合国军」。

尽量不要拉长补给线,以免给敌人空军打击报复的可能性。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审时度势,他在中央会议上说道: 「杜鲁门敢于猖狂地发动朝鲜战争,就是把赌注压在了空军身上。

我们必须打破由美军完全掌握空中控制权的局面。」

此时的苏联提出,可以派空军到中国帮助防空和训练。

毛主席指示刘亚楼: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空军,直接支援朝鲜。

不过,当时朝鲜境内大部分机场遭到美国空军破坏,作战任务同时发生变化。

中国空军从此前的配合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改为主要保障志愿军交通运输线。

1951年1月,年轻的中国空军经过艰苦训练后,正式入朝参战。

1月21日,中国人民空军正在安州上空巡逻,发现美机对清川江大桥进行轰炸。

中国空军在飞机数量少,高度不利的情况下,立即作出反应,对美机展开猛烈攻击。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4师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与身边僚机立即向敌双击组长射击。

伴随一阵冲天的火焰,一架美F-84战斗轰炸机仓皇逃离战场,年轻的中国空军首战告捷。

此后数月间,美国凭借空中优势实施「阻挡计划」。

该计划是运用美军优势空中力量,对中国空军进行空中封锁,削弱志愿军作战力量,轰炸志愿军补给与交通运输线。

美军当时狂妄地认为:只要「联合国军」飞机不停地在 中朝两国军队头上盘旋,按最低标准,近80万两国军队吃饭和补给也是十分头痛的问题。

面对疯狂到极致的空中侵略者,中国人民空军奉命反击。

从1951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空军以「师」为单位,轮番入朝参战。

9月25日,空4师与友军同美空军百余架战斗机进行激烈空战。

至1951年10月初,中国空军与友军共击落26架美机,击伤8架。

同年10月底,年轻的中国空军在一场空战中一下子击落5架美机,美国空军遭到沉重打击。

此时美国空军没有了此前的狂妄,不得不承认 :与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参战一样,在朝鲜上空的空中行动也发生新的变化。

据统计,从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志愿军共投入9个师、18个团的歼击机部队和两个轰炸机部队轮番参战。

共击落123架美机,击伤43架美机,彻底粉碎了所谓的「阻挡计划」战术。

消息传出,立即引发西方国家的热议。

美国、英国舆论界纷纷评论 :「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空军,在朝鲜上空居然令‘世界霸主’美国都要退避三舍。」

就连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都不得不承认 :朝鲜战争充分说明,妄想单靠空军切断敌人不仅不现实,而且十分错误。

一夜之间,中国空军通过在朝鲜战场的实际战绩,成为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时间来到1952年初,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局面,已经很难再爆发大兵团作战。

美国空军改变战术,利用自身飞机装备优势和飞行员高超的技术,通过小组编队对中国空军进行突然袭击。

侵略者注定是要失败的。

为了打击美军的嚣张气焰,中国空军毫无惧色,同样组成小分队与美机进行激战。

在一次作战中,被誉为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的戴维斯,被「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空军一举击毙。

时任美国远东司令威兰中将感叹 :「这是对远东空军一个重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

与戴维斯齐名的美「王牌飞行员」费希尔,在空战中被志愿军俘虏。

费希尔起初不认为自己败在中国空军的手上,应当是苏联人背后作祟。

当他被押到志愿军驻地,看到站在面前飞行员韩德彩稚嫩的脸庞,听到中国飞行员总飞行时长不足100小时,他当即低下了头。

接着疯狂呐喊 :「我是美军空中王牌,难道能败给这个黄口小儿吗?这肯定不可能!」

这也是侵略者的一大特征,即使自己失败也不愿意承认,反而炫耀老本,各种推诿。

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空军及时改变战略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紧随其后的就是解放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可以看成是缩小版的解放台湾。

当时中国空军主要任务是协同地面防空部队保持战区的制空权。

其次就是轰炸、驱逐来自台湾的军舰,切断其后勤补给和兵力增援。

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中国空军与地面部队还有海军配合默契,先后出动上千架次的飞机,投掷100多吨的炸弹,为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此战可以看成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典型战例,是中国人民空军作战史上少有的主动进攻的战例。

这一时期,人民空军战略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之前「追求进攻」到「与其他军种互相配合」。

因为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空军与敌人 实际交手后发现美陆海空协同作战是非常默契,比单打独斗对敌杀伤更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和禁运政策,我们只能向苏联进口装备培训飞行人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空军各航空兵种的比例为:轰炸航空兵30%、强击航空兵15%、歼击航空兵55%;初步形成了中国空军「攻防兼备」的战略发展思想。

1957年,防空军部队和院校并入空军,使中国空军的兵种增加出现了航空兵、空降兵、高射炮兵、雷达兵、探照灯兵等地面防空兵种,导致空军中防空力量所占比重加大。

加上当时「台湾当局」空军和美军飞机不断袭扰大陆,党中央及时调整空军发展方向,使人民空军逐步发展为「防空型空军」。

事实证明,这一发展方向无比正确。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空军与美国空军不断侵入中国领空,人民空军担负保卫国家领空安全的重任。

1964年8月,美国扩大越南战争后,不断派出无人侦察机与战术战斗机袭扰福建、广东沿海。

仅一年时间里,中国空军就击毁击伤170余架敌机,创造世界防空史上的新纪录。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领空、领海安全,使得人民空军防空力量与作战经验得到充分发展。

此后40多年间, 中国空军其主要任务从之前的支援渡海作战,转为维护国家领空安全,即所谓的「防空型战略发展思想」。

20世纪末,中国人民空军的发展方向又开始进行了转变。

由于中国空军在几十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由此前的「国土防空型」转向了「攻防兼备」发展战略。

此时的攻防兼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攻防兼备,又有些许不同。

针对新形势、新特点,以及高技术战争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转变, 中国空军战略发展变化要与世界潮流接轨。

譬如,中国空军作战训练、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等方面建设,不仅要符合国家战略利益,还要与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相适应。

除了维护好中国领空、领海安全,要在进攻方面不断增加比重,适应复杂的现代化作战要求。

结语

回首过往,中国空军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时,新组建不久的中国空军击败了号称「空中王牌」的美国空军。

不仅令世界各国空军刮目相看,还奠定了中国空军的地位与今后发展方向。

在空军战略发展方向上,我国也呈现了三个阶段不同的变化。

即为第一阶段注重力量建设;第二阶段注重攻防兼备型战略;到如今的「高级攻防兼备型战略」。

无论哪个阶段,中国空军都撑起了共和国的天空。

每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各种中国新式飞机,伴随着低空飞行表演的飞机引擎的巨大轰鸣声,让大家可以感受到自己五脏六腑的颤动。

这是祖国的飞机,是保护我们和平的空中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