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秦楚都是超级大国,为什么翻脸后,楚很快就被打得几乎亡国了?

2024-04-14历史

自春秋时起,秦、楚,就都是大国。

而自秦穆公时期起,秦楚就「十八世交好」,长期维持了良好的关系。

两国也各自发展,成为超级大国。

到战国中期时,秦楚与齐,并为三大超级大国!

然而,秦楚「翻脸」后,楚国却三两下就被秦国「干趴下」了,甚至到了都城丢失,几近亡国的境地!

同为超级大国,楚国怎么就这么不能打呢?

秦楚之好

说到春秋时期的大国关系,「秦晋之好」是一则美谈。

然而,美谈始终只是美丽的谎言罢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大着呢!

秦国要东出中原,晋国就是拦路虎!两国没有之间的仗一点没有少打。

所以,所谓「秦晋之好」,充其量只能算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和平协议」,反正秦国也打不过晋国,晋国也急着要与楚国争霸,不想花太多精力攻秦,大家联个姻,尽量维系和平。

而秦楚,却像「真朋友」!

道理很简单,秦国要东出,要对付晋国;楚国要北进,要对付晋国;两个国家在抗衡晋国的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所以,秦穆公时,与楚成王交好,发誓「十八世之好」,世代互盟,相互扶持!

而事实也证明:两国的相互扶持,是说到做到,可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春秋后期,楚国一不小心没有搞好,被吴国打得几乎亡国。秦国出兵相助,全力帮助楚国复国!

战国初期,秦国被魏国打得连连失地,喘不过气来来。楚国出兵北上,「吸火」!

很长时间内,秦楚两国,有事的时候,都是派人到对方那里求援!

可以说,秦楚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用「源远流长,真情实意」来形容!

当然,到了战国中期时,两国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晋国没有了,魏国衰落了,秦楚没有了共同的强敌了!

既然如此,两个好兄弟,也到了算算账的时候了!

本处有利地位的楚国

而当时,楚国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从实力上来说,楚国自春秋时就世为大国。

战国初期,吴起变法虽未彻底成功,但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更因大量世族被杀而集权增强,因此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魏国衰落后,楚国在徐州之战中力克强齐;五国合纵,楚国又为「纵约长」。

从地缘上来说,楚国雄踞南方,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所以,整个春秋和战国早期,楚国有利则进,不利则退,即便战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而且,秦国如果攻楚,只能出武关,沿丹水而下,进攻路线单调又漫长,后勤补给困难;而且侧翼要受到韩、魏的威胁,危险系数非常高!

从外交环境来说,楚国就更有利了。

尽管秦楚都是超级大国,但是,由于秦国对魏、韩的接连打击,因此,各国皆视秦为更大威胁!

所以,楚国先是五国合纵的「纵约长」,后又与齐结盟,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由此来看,秦楚如果翻脸,楚国本居于有利地位!

既然如此,楚国又是怎么丧失这些有利地位的呢?

秦灭蜀,占地缘之利

在秦楚翻脸之前,秦国已经从根本上改善了地缘形势!

前316年,秦惠文王决心灭蜀!

而在战前的争论上,「得蜀则得楚」,成为秦王最终下决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主张伐蜀的司马错,指出伐蜀之利时,除了开疆拓土、增强国力等原因外,又着重说出了「得蜀则得楚」的意思。

蜀,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船从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华阳国志】

确实,你楚国的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战略纵深大!

但是,你楚国的核心地带,不就在江汉之间吗?

自巴蜀而下,直接深入楚国腹地,摧毁楚国的核心城市,不就可以直接给你楚国最沉重的打击了?

当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以战国时的造船水平,秦国不可能像后世平南方一样顺流直至东南!所以,该方向不会是主攻方向,但是,这里可顺流为自武关深入楚地的秦军主攻部队提供便捷的后勤补给!

如此,秦国不但在侧翼形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半包围,更使秦军具备了深入楚国腹地,给楚国毁灭性打击的条件!

如此,秦得蜀,楚国在地缘上就陷入了绝对被动之中!

伐交1:韩、魏依秦

随即,秦、楚开始了「伐交」。

咱们前面提到,楚国的「人缘」更好的,他曾是「五国合纵」的「纵约长」。

但是,在「五国攻秦」时,身为「纵约长」的楚国却不出力,导致三晋联军败北。

其后,楚怀王的「抖机灵」,则使他彻底失去了韩、魏两个朋友。

秦国在平定西南后,开始对三晋用兵。

韩军大败,形势危急!

由于盟友楚国始终不救援,因此,韩国有人献计:不如割地给秦,然后与秦一起攻楚!

楚怀王得知后,大惊,立刻派人重金出使韩国,并且郑重承诺:楚国必救韩!

韩国相信了楚国的话,遂积极与秦为敌。

结果,秦国来攻,韩国求救,楚国却出尔反尔,压根不动!

如此,韩国彻底畏服于秦!

韩国畏服,魏国也不敢单独抗秦,也跟着一起威服于秦了!

如此,韩、魏两个盟友,就在楚国的不作为和出尔反尔间,跟了秦国!

「伐交」2:诱楚绝齐

韩、魏归秦,但齐楚同盟还在!

随即,张仪出使楚国,表示愿意献出商淤六百里地与楚国交好,联合对齐!

这一则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就不啰嗦了!

总之,楚怀王相信了张仪的鬼话,派人去骂齐王,和齐国绝交了!

如此,齐、楚联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瓦解了。

其实,张仪的鬼话,其实稍微想一想,要识破并不困难!

商於之地靠近武关,武关既是秦攻楚的战略要道,又是楚北进的要道!

你楚国干了什么呀,人家就把商於这么重要的六百里之地给你?

况且,做买卖还要先交个保证金什么的吧!啥都没有,就靠人家空口白牙,就轻率地做出关乎国运的重大决策···

怀王之昏,可谓绝伦!

然而,怀王之昏,才刚开始呢!

军事失误:怒而兴兵,轻率进军,兵家大忌!

楚齐绝交后,秦国当然不愿意给六百里之地。

楚怀王大怒,决定对秦用兵!

于是,秦楚之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战役!

先是丹阳之战。

楚军攻秦,沿汉水、丹水而上,其企图夺取商於之地。

秦国出武关与之交战,大败楚军,斩首八万,并顺手取了汉中郡!

然后,楚国调动全国的军队,孤注一掷,再次攻秦!

这一次,楚军出武关,越过商,经蓝田关,直接攻入了秦国的纵深之地!

秦国也紧急动员全国军队决战,并写【诅楚文】,求神保佑,随后,在蓝田决战,重创楚军!

这两次交战,规模巨大,可谓是秦楚之间的决定命运的战略决战!

史书对这两次交战的细节未做多说,但实际上,只要看交战的地点,我们就知道楚国是昏了头!

两次决战,皆是楚国攻秦,尤其第二次,居然直接达到了秦国纵深之地!

显然,从攻守态势,后勤补给各个角度,对楚国都是极为不利的!

大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顶级大事!

咱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个方向的进军群山阻隔,不利于进攻!何况,此时,附近的韩、魏,已经依附秦国,从侧翼威胁着楚军!

然而,楚怀王因为愤怒,全然不顾这些,直接暴兵,承担下所有不利条件,远出攻秦,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呀!

经此两次惨痛失利,楚军精锐丧失大半,国力大挫!

连遭重击

墙倒众人推。

楚国攻秦遭遇连续重挫,其他诸侯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此后,魏、韩也出兵,打到了邓!

再后来,齐国也与韩、魏联兵,在垂沙之战大败楚军!

垂沙之战战败后,宛、叶以北的土地尽为韩、魏占领!

随即,秦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攻势。

新城之战,斩首2万,杀楚将,取新城!

随即,秦再出兵,又夺楚八城邑!

这时,秦国又使诈,约楚怀王复盟。楚怀王到武关,立刻被扣留!

随即,秦又攻楚,又斩杀5万,取10多城!

而同时,楚国内部也乱了起来!

庄跤起义爆发,楚国一度「分而为三四」!

经过秦、齐的轮番重击,楚国终于衰落了下去!

决定性的打击

接下来,就是决定性的一击了!

1、司马错的侧翼进攻。

前280年,司马错自陇西出发,在巴郡和蜀郡补充了10万人马、大船万艘及大量粮米,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今湘西和黔东北!

楚国被迫割让了上庸、汉北!

这意味着:秦国已经可以通过汉水,直接进入楚国腹地了!

但是,就在楚国的注意力在这个方向时,真正的主攻却要开始了!

2、白起南下!

次年,白起率领数万秦军攻楚!

白起很快攻占了邓,并深入楚国腹地,直逼其郢都背面门户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向,长期是楚国的战略前言,守备森严。此前一般攻楚,都只能「至邓」而不能下,此次白起迅速破城,一路深入,在抵鄢之前并没有遇到大战,说明楚国此时战备出现了严重问题!

3、水攻破敌,连下楚国核心城市!

鄢是郢门户,在所必保!

于是,楚国集中主力于此,拼死守城!

白起遂引水灌城,溺死楚国军民数十万人!楚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鄢随之陷落!

然而,白起并没有立刻攻郢,而是转兵西向,攻取了西陵,打通了自蜀至楚的长江航道!同时,白起还焚烧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以打击楚国的军心士气!

随即,白起再东进,破郢,竟陵、安陆,南攻至洞庭湖及其以南地区!

如此,楚国数百年以来的核心地带,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楚都郢则成了秦国新建的南郡的一部分···

4、蜀郡出击,将楚国一分为二。

不久,巴中郡守张若率兵伐楚!

秦军占领了楚国的巫郡及江南,设立了黔中郡!

此前,楚国军队正在西南开疆拓土,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控制了今云南、贵州大片地方。

然而,秦军的黔中郡,切断了远征军的归途!

如此,远征军遂「王滇」,脱离了楚国的统治!

这一论连续、凶猛的打击,使楚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此后,尽管楚国仍然存在了50年,但是···这主要是因为,秦国在削弱楚国后,决心先击垮赵国,然后再开启一统之路!

同为超级大国,秦楚翻脸后,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连败再败,连续遭到毁灭性打击,一蹶不振!

楚国干不过秦国,毫不意外。

商鞅变法彻底而成功,吴起变法版图失败,此后,楚国在政治、军事制度、战时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皆全方位落后于秦,其终究不能胜过秦国几乎是必然的。

然而,就事论事。

身为超级大国的楚国,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则是完全不应该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秦楚两国决策层素质上的悬殊差距!

秦国先平蜀夺取地缘之利,后「伐交」孤立楚国,然后不失实际地接连出兵打击楚国,环环相扣,牢牢掌握着胜势!

楚国则先惑于张仪原本并不难识破的鬼话,主动孤立自己;后又因愤怒,轻率地选择在有利于敌人的战场连续进行大规模决战;最后,又不修国政守备,被秦人一举「抄家」!

一方是理性的、谨慎的、务实的,另一方则完全是情绪化的···

人呐,如果不能做到明智理性,至少,不可以「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