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结在广西自治区和云南省边境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分别在广州军区前指和昆明军区前指的指挥下,于中越边境全线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这一仗,是在河内当局自7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企图称霸中南半岛和大肆反华排华,蓄意制造两国之间紧张局势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从2月17日到2月26日,是战役的第一阶段,历时10天。这一阶段,解放军集中主力分别围歼红河东西两岸的越军第345师和高平地区的越军第346师。同时对封土地区、同登地区、禄平地区的越军实施牵制性进攻。
从2月27日到3月5日,是战役的第二阶段,历时7天。这一阶段,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沙巴地区的越军第316A师和谅山地区的越军第3师,同时清剿第一阶段占领地区的越军残余。
从3月6日到3月16日,是战役的第三阶段,即回撤阶段,历时11天。这一阶段,解放军采取边回撤、边搜剿的方针,继续搜剿残敌,扩大战果,又歼敌近万人。
在为期28天的作战中,解放军各支参战部队在猛烈火力支援下,广泛运用穿插分割、迂回包围与正面突击相结合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大兵团作战的雷霆之威,以排山倒海的压倒性优势,夺取了战区所有预定目标,歼灭越军57000余人(不完全统计)。
这一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自然也就引起了老对手,同时也是手下败将的国民党军的高度重视。国民党军高层指示其情报系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这场战争的相关资料,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以情报参谋次长、空军中将汪正中所作的【共越战争剖析报告】最为典型。
汪正中在报告中总结了解放军5个方面的特点,认为应该引起国民党军的重视。
1、保密良好,隐蔽战役企图。解放军从各地向滇桂边境调动时,除了一部分可能徒步行军之外,大部分为铁路输送,由于保密措施周祥,越军在战前未能发现解放军大部队已经到达其当面。比如粤东解放军某部已经调离该地,但是无线电通信仍在原地照常实施,而移动中的部队则采取无线电静默,直到攻击发起之前才再次出现。等到越军察觉之后,为时已晚。
2、集中兵力、火力优势。解放军历来作战,特别强调优势,使用比敌人多二倍、三倍,乃至五倍、六倍的兵力投入战斗。解放军此次作战参战兵力50万,越军为15万,解放军是越军的三倍多。在火力方面,则在进攻之前使用大量炮兵进行火力准备,一方面摧毁目标,一方面震撼越军心理,使其丧失战斗意志。
3、小部队顽强战斗。解放军素来对小部队作战极为重视,此次作战初期,当大部队受到地形限制无法充分展开时,即改用小部队以营、连为单位,采取各种传统战法,攻击越军据点,取得显著战果。战争结束后,授予表现英勇的连队和个人英雄模范称号,可佐证其「顽强」之特色。
4、重视使用坦克作战。解放军在朝鲜作战时,军、师级均无坦克部队编制。此次作战,则下辖坦克团。在攻击过程中,不断发现其运用坦克,配合步兵和炮兵作战。
5、运用民兵担任作战辅助任务。解放军参战步兵团,均配属3个支前民兵营和1个武装基干民兵营。民兵除了直接参加作战,搜剿残余越军和打扫战场之外,同时还负责前运后送、维护交通线、看押俘虏等战地勤务。这使得解放军能够集中兵力作战,体现了解放军一向贯彻的人民战争思想。
汪正中在报告结尾处总结道:其陆、空军部队装备并非新颖,训练亦未见精良,但其顽强之作战意志与战略战术之采择,均能持续果敢,适机运用。故对其优缺点,均宜予以重视,并为国军教育训练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