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打一股溃兵伤亡1.3万余人,粟裕批评陶勇:你给我写份检讨过来

2024-02-06历史

1949年4月20日晚,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

从战役的准备到战役的发起,我军前后历经数个月的准备,特别是在针对南京方面,鉴于南京是国民党当局的首府,考虑到敌人可能在此顽抗,因此一开始战略制定上,我军决定采取钳形攻势,从左右两翼包抄。

任谁也没想到,蒋介石会放弃经营多年的南京,原本用来解放南京的各个部队随即转入追歼残敌之中。

原定解放南京的二野四兵团还在浙赣线,这也就让原本是在江北牵制敌军的35军因缘际会之下,接受了这一历史重任。

渡江战役总前委于4月22日致电粟裕,考虑到二野、三野主力已经大部分过江,将谭震林指挥的七兵团、九兵团划归他指挥,全力追击从南京、芜湖撤出的残敌。

与总前委「稳扎稳打」的认识不同,粟裕认为,应该趁逃敌仓皇失措之际,部队加快行军,穿插纵深,快速兜击敌人,不给敌任何喘息的机会。

总前委后来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转致第二、第三野战军各部。

尽管各部指战员自渡江战役后都很疲乏,甚至因为后勤上不来,连饭也吃不上,但大家的兴致却格外高,大家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的追上更多的敌人。

郎广围歼战后,敌28军、45军、4军、66军、99军等部总计8万余人被我军歼灭。

汤恩伯原定是在杭州召开军事会议(汤恩伯是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司令),可见到这个情况,也知道杭州受不住了,带着人仓皇就撤了。

1949年4月底,第七兵团21军、22军向杭州急进,5月1日,21军占领孝丰。

此时国民党军一路溃败,早已成了惊弓之鸟,溃不成军。

21军占领孝丰后,军长 滕海清 就接到报告:

「防守杭州市的国民党四十五军残部、交警总队及新组建的八十五军,已经开始撤逃。」

滕海清 在接到报告后,更不停留,立即召集61师、62师开会,商量迅速抢占杭州、追歼残敌的部署。

5月2日,62师夺占余杭。

5月3日,61师进军杭州,基本没遭到什么抵抗,就进了杭州市区。

杭州解放后,市面很快就恢复了平稳,人民百姓安居乐业。

在原定的计划中,21军就留在杭州,军长 滕海清 兼任杭州警备司令。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21军、22军进军杭州之际,23军也在军长陶勇的率领下,向杭州急进。可就在23军抵达杭州以后,陶勇突然接到命令:

「23军调入杭州休整,陶勇任杭州警备司令员。」

原定留在杭州休整的21军接替23军的任务,继续追击敌人。

更让陶勇诧异的是,不久之后,粟裕发来一封电文,电文中措辞严厉,要求陶勇写一份检讨。原因是陶勇的23军在之前的郎广围歼战中,伤亡了1.3万人,伤亡数字还要超过该军在淮海战役时的伤亡。

不过要老实说一句,从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整个就处于仓皇失措的状态,汤恩伯本来还想把部队组织起来,可大多数国民党军基本上是兵无斗志,将无战心,连组织也没办法组织。

时任21军61师181团政治教导员的军旅作家薛克扬回忆:

部队经过安徽宁国县境内江南铁路一侧时,遭遇了一大批蒋军士兵。这些蒋军士兵挤坐在路边,一个个神情沮丧,毫无斗志,抱着枪、垂着头,一副甘愿当俘虏的模样。他们的旁边还停着三四百辆汽车。

薛克扬当时就想,我们为什么不俘虏这些人呢?况且当时这些国民党军旁边还停着三四百辆汽车,要是全缴获了,让全军坐上汽车,不是可以走的更快。

凑巧的是,军长 滕海清 、副军长高志容骑着快马迎面走来,薛克扬立即向军长做了汇报,请求俘虏这些敌军。

没想到的是, 滕海清 只是昂着头,想了一刻钟,然后告诉薛克扬:

「咱们现在的任务是攻占杭州,二野的部队在后面很快就要赶过来了,这些俘虏就由他们收容了。」

从薛克扬的回忆中不难看出,当时国民党军士兵的一个整体状态。

23军遇到的情况,其实和21军情况差不多。

在军史上,23军在郎广围歼战中,还创造了一个记录,一个炊事班不费吹灰之力,俘虏了敌军一个连。

1949年4月29日拂晓,23军217团1营机枪连炊事班跟随营主力从驻地出发,继续追击敌人,因炊事班要归还借用老百姓家的炊具,因此炊事班比营主力出发要稍晚一些时候。

还完了炊具以后,炊事班15人在连司务长的率领下,出发追赶主力。

炊事班因为不是部队的战斗单位,所以15名战士基本上没有配备什么像样的武器,除了司务长和两名给养员配有手枪外,每名战士身上只有两枚手榴弹。

司务长和两名给养员带着武器当先一步开道,其余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尾随跟进。

就在走到韦村附近时,突然从周围林子里传来人马嘶鸣之生,给养员侦查后发现,在距离炊事班大约一里地左右,有一股国民党军残部,大约80余人,正在悄悄向韦村贴过来。

一个炊事班15人,况且连像样的武器也没有,与80余人的国民党军溃兵,双方实力怎么看怎么悬殊。

司务长立即冷静下来,他召集战士们开了个简短的会,一致认为,敌人虽然人多,已经是惊弓之鸟,军心涣散,我军虽然人少,但未必没有一搏之力。

司务长也许是见过大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丝毫不慌,他下令炊事班两个组分别埋伏在两边高地,相互配合,装出一副主力的样子,迷惑敌人。

果不其然,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给养员跳出来大喝一声: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紧放下武器。」

慌乱之中,敌人根本不辨真假,有的甚至扔下武器就逃,炊事班趁机冲出来,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司务长招降了敌连长,命其喝令逃敌放下武器。

仅20分钟不到的功夫,炊事班一行15人就俘虏了敌人一个连80余人, 缴获冲锋枪一支,步枪63支,手枪4支,望远镜1具,军马1匹和其它装备一部。

这一经典战例后来被录入了军史,成为了经典。

从23军炊事班的这场遭遇来看,整个郎广围歼战,我军遭遇的挑战其实不大,23军自接到命令,一路上出发就没有停,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

就在4月29日早上,23军68师从戴埠向泗安进军,路上还顺手牵羊收拾了敌第四军90师一部,生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

可以说基本上没废什么力气。

23军怎么可能会出现1.3万人的重大伤亡呢?

其实,这全都是个误会。

整个郎广围歼战,陶勇的23军一共伤亡1293人,其中还有超过500人是轻伤,战斗减员累计也只有700多人,战斗结束后,陶勇给七兵团司令部汇报部队情况,当时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23军也还在行军途中,因此就报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可没想到的是,事情出在七兵团的译电员身上。

也许是疏忽,译电员把1300人的数多加了个零,导致了23军伤亡成了13000人,这可不是个小数,占陶勇全军的三分之一。

1949年5月5日,华野七兵团政委谭启龙接到陶勇的电报,一看上面的伤亡,也吃了一惊,立马就报到了三野前委,

粟裕一看,也吃惊不小。

要知道陶勇原来就是粟裕麾下一员心腹爱将,一向有「叶王陶」之称,打仗勇猛是没的说,麾下的23军又是华野的精锐,打一股溃兵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伤亡?

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粟裕不信,震怒之余,粟裕改了23军的任务,原定23军到杭州后,要继续向萧山方向追击残敌,这一任务交给21军,23军留在杭州休整。

不仅如此,粟裕还要求陶勇写一份检讨交上来。

陶勇一看也懵圈了,23军伤亡拢共就只有千余人,拿来的一万三千多人,他致电三野前委询问,这才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谭启龙也为这场乌龙的事儿惭愧,特意向粟裕做了检讨,事后忍不住感慨:

「我对自己的部队的战斗力了解还是太少。」

应该说作为一员南征北战的将帅,谭启龙也确实有疏忽,毕竟在如此战场环境下,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大的伤亡,只要稍加分辨或者是询问,就能弄清楚。

不过,23军虽然遭到了无妄的批评,可真正感到遗憾的却是21军。

据原来21军的老兵聚会时回忆,原本上级制定的任务,是让21军在杭州休整一个礼拜,然后去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结果闹了这个乌龙后,23军替21军在杭州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顺理成章的南下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

只能说这也是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