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是毛主席的贴身保镖,开国上将里排第三,儿子如今是副国级干部

2024-07-26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有五十七位战士被授衔为「开国上将」。这其中,排名第三的张宗逊曾是毛泽东第一任警卫, 保护毛泽东上井岗、驻延安

参加了抢占娄山关、强攻遵义城、伏击雁门关、五台山大捷等众多重要战役。

张宗逊这一生 功勋卓著 ,战争时期保卫党中央的作战安全,和平时期为我军建设灌注了所有的精力,不愧 「开国上将」 之名。

少年经历,深刻感悟

1915年, 民主革命思想 通过各种渠道在张宗逊的家乡陕西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传播开来,七岁的孩子正是吸取外界信息的时候,张宗逊也不例外。

于是在16岁读书时他 加入了共青团

到了张宗逊十岁时,县里下来几个 「查烟委员 」,他们在地里巡视一番,拔了几棵过去留下的零星罂粟籽冒出的小苗,就说村里有人偷种鸦片,要罚款。

而陕西一带只在民国初期种植过,而后就 恢复正常粮食生产了。

这样的无名压迫自然把村里的人逼急了,几个汉子就三五成群的带着狗以 「撵兔子」 的名义把查烟委员都赶走了。

一九二二年冬天,渭南县又发生了十万农民以抗捐抗税为目标的 「交农」活动。

「交农"是陕西地区农民团结在一起, 进行罢农的一种传统形式 ,过去是为了反抗地主压迫剥削。

当时,军阀混战,统治陕西的直系军阀刘镇华勾结当地劣绅,趁机 横征暴敛,派粮派款 ,搞了名目絮多的苛捐杂税。

但凡有人不听从命令, 军警就入乡「拴人」 。农民苦不堪言,不负重压,于是有思想先进者带头起来抗捐抗税。

「这次十万农民的‘交农’活动 取得胜利 ,使我感受到团结的巨大力量,认识到组织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对于运动的胜利,青年张宗逊发出这样的 感叹。

这两次声势浩大的反抗 在张宗逊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与毛泽东「发动农民力量」的想法不谋而合。

投身革命,贴身警卫

后来在受赤水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的感染和胞兄张宗适的影响下,张宗逊在1926年正式成为一名 党员, 并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 踏上了一段新征程。

那之后,张宗逊参加北伐,同时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 先后任排长、连长 ,充分展示了他指挥作战的才能,也让毛主席注意到这个坚毅勇敢的十九岁少年。

后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从离水口圩开往遂川大汾圩,毛主席与张宗逊进行第一次面对面交谈。

据张宗逊在【张宗逊回忆录】里自述,「 在行军路上一次大休息的时候, 毛泽东走到我跟前,他用帽子垫着坐在田埂上,让我坐到他身边。」

「你是哪里人?」

「我是陕西渭南那边的。」

毛委员听了开着玩笑说:「哦,姜太公钓鱼于渭水,那你是 姜太公的老乡 啊。」

这时张宗逊的紧张感被这一句玩笑话冲散,面前坐着的领导人竟如此 平易近人

接着毛泽东提起了他在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日子 ,学生中也有不少张宗逊的陕西老乡。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意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想要 发动武装斗争 ,就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起来。

中国有广大的农村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只要把他们的力量 团结起来 ,那么我们一定会迎来光明的前路。

这次谈话使张宗逊对于追随毛泽东脚步的决心愈发坚定,1927年10月, 秋收起义 之后,张宗逊成为毛主席身边的警卫连连长,正式负责毛主席的生活安全。

因为当时到处是 反动武装分子和未归降的地方势力 ,内部也时有动摇分子和叛徒趁机作乱,作为领导人的毛泽东随时会有不测发生。

在这期间,张宗逊内心丝毫没有动摇,无论作战还是休息,他始终与毛泽东形影相随。

张宗逊总在毛泽东榻边 打地铺 ,这样敌人闯进来时张宗逊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保护主席。

正是这样尽职尽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让毛主席 更加器重张宗逊。

此后多年,每次毛主席进行重大军事转移时就会点名要求张宗逊当 护卫员。

屡获战功,捐灾助学

张宗逊不仅警卫一职受到赞扬,作为一名战士的他也是功勋累累。

中央苏区 一至五次反「围剿」 、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都有他的身影。

著名大将彭德怀把他看作是得力助手 ,毛主席也曾想将张宗逊调至军委,但由于彭德怀的极力劝导和张宗逊的个人意愿,此事也只好就此作罢。

后来多次的作战胜利也证明这个决定的正确。

特别是在1948年张宗逊协助彭德怀 牵制胡宗南 ,平定大西北,推动祖国统一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

在职期间积极参与军队及院校的建设, 巩固国防实力。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作为后勤部部长紧急调动人员物资,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时张宗逊已七十高寿,但仍然出色地 完成了组织派遣的任务

1978年退休后,张宗逊尽自己所能为灾后区送去物资和经济支持,也会资助希望小学办学, 优良传统,血脉相传。

张宗逊这种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勤俭节约 的美好品德,也深深印刻在儿子张新侠与张又侠的心中。

建设新中国时,张宗逊不敢浪费一点物资,掉到桌子上的米饭会捡起来吃掉,他心里想的是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们。

尚未充分燃烧的煤炭会挑出来放回炉子里 直至燃烧殆尽 ,他心里想的是那些衣不蔽体的人们。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长子张新侠,为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总裁、研究员

曾担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计划部主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终生献身航天事业,为国家的振兴作出了 巨大贡献。

所谓「虎父无犬子」,次子张又侠继承了父亲张宗逊的志向,决心为国防安全奉献自己的力量,于是 成年之后就入伍参军 ,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84年的中越边境的老山战役中,张又侠凭借 「步炮结合」 的战略,计划击败了越南六个团的兵力,展现出极强的战斗指挥能力,自此 声名大噪。

2011年,张又侠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对「上将父子」接替 守护了新中国近一个世纪 ,直至祖国繁荣昌盛。

结语

1998年9月14日,鲐背之年的张宗逊 于北京逝世 ,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张宗逊见过满目疮痍的中国,见过战乱纷飞的中国,见过 百废俱兴的中国 ,只可惜还没见到如今国泰民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张宗逊的后代子孙们和我们这些曾受英雄庇护的人们都会替他看着这大好河山 愈加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