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血战昭觉寺:安史之乱最后一战,十五万唐军与十万叛军的终极对决

2024-04-28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至今仍有人向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也有人一直试图还原「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宏大场面。

然而在唐朝的盛世之下,却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血火交织的历史——安史之乱。 其中昭觉寺前最后的浴血奋战,更是让繁盛的大唐走向了衰微。

这场长达将近八年的战乱,不仅改变了大唐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

安禄山起兵

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是唐朝时期一场规模宏大的内战,发生于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但对于这场战乱的发生,也有不少网友觉得有些突然,认为这么繁盛的唐朝怎么会出现这么一场内战。

事实上,出现这场内战是必然的。 当时的唐朝表面上看着还相当昌盛,其实经济的发达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也被破坏,已经开始有不少百姓迫不得已流亡迁移。

加上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导致外戚权势滔天,挥霍无度,让统治阶层的腐朽之风在朝堂上蔓延,无形中制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在唐玄宗后期,还没除掉野心勃勃的杨国忠,又来了个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奸臣当道的形势更是瞬间激化了本就存在的阶级矛盾。

但安禄山能起兵造反最致命的原因,就在于后期中央和地方势力的内部矛盾。 据【资治通鉴】中记载,李隆基曾跟高力士提到,把朝中事宜交给宰相,而边疆之事就交给安禄山,这样一来他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这时候高力士就提醒过他,一句「边将佣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就预言了安禄山之后的起兵造反。结果李隆基根本不听劝,仍然一意孤行地给了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的位置,这为他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节度使不但有属于自己的管制土地,有自己的百姓们,还能自主掌握兵权武器,甚至还能有自给自足的财赋,换句话说就几乎相当于各自小地方的土皇帝,更别说安禄山独掌了十八万的强大兵力,又怎么可能没有造反的野心。

所以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终于还是用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发动了兵变 ,但当时的大唐已经很久没有过战争了,百姓除了震惊还有些不太相信,就连唐玄宗本人都坚决认定这是谣传。

甚至安史二人带领的叛乱军队都已经控制了河北,李隆基还认为是敌对安禄山的人编造的瞎话。

血战昭觉寺

一直到同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后知后觉相信安禄山竟然真的要造反,连忙找来杨国忠商量应对策略。至此,这场内乱的腥风血雨才正式拉开序幕。

长安,这座千年古都,曾经是多少文人墨客梦中的圣地。然而,在安史之乱的狂风暴雨中,它却如同一片摇摇欲坠的落叶,随时都可能被历史的洪流吞没。

当叛军如狼似虎般逼近城下, 李隆基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仅让古都长安失陷于叛军之手,就连自己都不得已匆匆逃往蜀地。

唐玄宗和军队一路逃至马嵬坡,然而唐军的接连败退让六军纷纷愤懑不平,扬言都是杨国忠一家害的,杨国忠被杀死后陈玄礼更是直接提出将杨贵妃也一并处死才能挽回军心,重整旗鼓。百般痛心无奈之下,唐玄宗还是亲自处决了杨贵妃。

在这之后,肃宗即位,睢阳之战爆发,唐军迎来了转机,安史之乱也进入了高潮阶段。 然而战争总是存在很多变动。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叛军发生内讧,使得局势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安禄山被其儿子安庆绪悄悄杀害,而另一名主将史思明也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害。

在睢阳苦苦坚守阵地的十个月时间里,唐朝已经完成了反攻的一切准备,不仅收复了西京长安,睢阳刚陷落不久后又紧接着收复了东京洛阳,这一下反倒是阻止了叛军继续南下的脚步,总算是保全了大唐的天下。

但最后收复洛阳的昭觉寺战役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这场战争的胜利更是来之不易。 宝应元年唐代宗即位后,就立刻开始着手组织军队,打算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派出了中唐名将仆固怀恩为副元帅。

攻城的将士们,在将领的率领下,决心一定要收回这座城池,保卫本就属于自己的家园。他们英勇无畏,面对叛军的进攻,毫不退缩。城墙之上,箭矢如雨,城墙之下,是大唐将士们的拳拳爱国心。

这一次的血战昭觉寺无疑是极其残酷的,却让我们看到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也是这份精神还是保住了大唐摇摇欲坠的江山。

唐朝的衰亡

这场战乱导致唐朝国力严重削弱,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不安之中,还使得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为后来的边疆危机埋下了伏笔。

任何战争带来的后果和伤痛,永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抚平的。安史之乱后,社会还是陷入了长期的混乱状态,杜甫也在诗中言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甚至安史余党还在割据藩镇,中央的权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

在这样疲惫的社会状态下,统治者竟然还要加重赋税 ,就连各个藩镇都在不断地横征暴敛,这自然让农民不断地发起武装叛乱。

一时间,全国各地时不时就有农民起义发生。尽管这些叛乱最终都被镇压了,但大唐的权力和国威早已几乎耗尽,也失去了对很多少数民族的控制。

令人感慨的是,这么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其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成就至今仍被世人所传颂,却还是从此走向了衰亡。可惜衰亡之后迎来的却不是更美好的新时代,反而是更加动荡,更加错综复杂的五代十国时期。

结语

唐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族矛盾激化和外患不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唐朝的灭亡,给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古人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应该从唐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