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将射敌三箭,敌未伤一人,可看到箭头射中的地方后仓皇撤退,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究竟是何等神射手,能将力量凝聚在箭头之上,仅仅数箭就令敌军心生恐惧?而这位神箭手又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历程,使他获得如此了得的武艺?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场神奇的一幕又会对北宋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切的谜团,就藏在这位大将身上。让我们一探究竟,见证一段鲜为人知的北宋英雄史诗。
寒门出身,自幼习武立志
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府祥符县乃一方小县,民风淳朴。正值农时,田间遍布操作的农夫,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唯有一处破旧草棚,外观简陋,与四周格格不入。小屋中,一位年迈的妇人正手把青麻慢慢纺线,旁边一少年正专注于弓箭的打造。
这少年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神射手何灌。祥符县实乃北边要塞,自古军人辈出,但何家世代潦倒,家徒四壁,唯一的指望便是这个少年英杰了。
幼小的何灌命途多舛,遭逢家破人亡,只得在路边远亲的照拂下度日。他虽无享受读书的馀闲,却也没有因此沉沦。每每看到远亲操练射箭,他便痴迷地注视,偶尔误入射场,也从不逃避,在一旁静心观摩。
直到十二岁那年,亲人遽然离世,孤苦无依的何灌只得投靠远房武官。武官见这孩子天资过人,便将他招入家传,教以弓马剑术。何灌自是孜孜不倦,短短几载,射箭的手艺已是出神入化。
及至十六岁,何灌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神射手。一日,武官外出巡边,遭飞贼堵路,周遭百计进犯,就在危难时刻,何灌如行云流水,连发数箭,挟着疾风骤雨般的力量,尽数射落歹徒。自此,何灌的大名遍传开封,人人赞许这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俊彦。
次年,武官引荐何灌应召入伍,并获准直接任命为校尉。就这样,这个出身寒微的少年得以光荣进入军旅,步入人生的新舞台。然而,这仅是他漫漫征程的开端,更多艰辛与荣耀,还在后头等候着...
燕云十六载,金国与辽国自北宋分裂出疆土以来,双方对北宋边境一直虎视眈眈。金辽两军屡有冲突,渐次南侵,导致宋辽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
当年,辽军在北宋河东路一带经营。位于河曲山口的火山军,素来镇守此地要冲。年少的何灌从军后,即分拨至此接受锻炼。
一日,火山军哨所报告,辽军侵犯大宋边境,夺取境内清泉水源。清泉乃山间甘泉,水质甘甜,实为寸阜珍馐。却不料辽兵嚣张jumpgrandgayune,意欲永霸此泉。
火山军巡检得知,心怀愤慨。他当即点发精锐,与辽军遭遇陷于对峙。双方扎营而陷,彼消息上报京师。
何灌获命紧急拨调。及至驻地,已是辽宋对阵。这一行伍,何灌等身经百战老将并不陌生。当年北宋边军节节败退,辽骑狂呼直扑,自己家乡也受了波及,如今得以亲赴前线,正可还这一笔血债。
次日黎明,双方陷于对射阵地。辽军声振林野,意在咄咄逼人。宋军中见何灌亲挂弓上阵,无不心生失望。这位神射手初入军营,实战经验又当如何?
熟知何灌的火山军校尉却微微一笑。果不其然,何灌左顾右盼,突取一石,挺身便射。霎时,辽军远远传来呼痛之声。一名武士头盔穿空,扑地而下。何灌竟一箭命中!
辽军骄横挑衅,巧射镇敌心
眼见何灌一箭命中,辽军虽恼羞成怒,却也不免心生忌惮。然而,他们原本势单力孱,今又陷于重兵把守的宋军阵地,决计不能就此退走。于是,辽军统领当即调遣精锐骑兵列阵,欲以最强武力震慑宋军。
骑兵号角嘹亮,马蹄阵阵,战鼓隆隆。辽军列阵已毕,统领亲自策马阵前,高声呼嘘:"且看我辽军今日必将这些汉子射伤射残!"言毕,拍马加鞭,随即一箭射向宋军陷阵。
箭风凛冽,险些命中一名宋军校尉。趁着辽兵喝彩,校尉迅速挺身而出,朗声呼斥:"何等无礼!我等今日必将那些辽匪一个个射落阵前!"
不待说罢,校尉已拽弓搭箭,一箭直射阵前辽军统领的战马。那匹健马应声倒地,辽军统领尽管不伤分毫却也大为狼狈,连落数个踉跄。
辽军阵前轰然大骂。统领虽气恼交迫,却也稳住马缰,不动声色整顿军心。他视线扫过宋军阵前,却见一人正悠然而立,左手反身后握住一枝长箭。
忠心报国殒命沙场,成就悲壮
岁月无情,燕云十六载转瞬即逝。自那神箭退辽兵一役后,何灌赫赫有名,很快便被调拨入京师,担任重任。
会当临淮,金兵借口宋朝拒不纳贡,遂发兵南下。靖康元年,金军渡过了淮河,直逼东京开封。
宋人大兵压境,金军所向披靡。一路烧杀抢掠,开封城中空有皇城和宫阙,但早已无甲可守。金兵随后包围开封,宋廷几无还手之力。
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绝处逢生之时,陛下下诏命何灌留守皇城。开封去卫,举目皆是金人燕然云集,已无可能自外围而解。惟有死守宫城,保全皇族君臣幸存。
身负重任的何灌深知形势危急,只得下令安置妻小于地窖,并组织御林军仪仗和廷臣随扈共同固守。金军步步紧逼,四面受敌。但御林军将士临危不乱,却也愈战愈勇,尤其是亲随在旁的何灌如雷贯耳出声疾号时,每每更可狠狠一击敌军退避。
可哪知兵力悬殊,城池终将失守,御林军守御有素,却极其艰难。第一日,金军连番攻城,火攻亦无遗力。第二日,御林军初现疲态。第三日,大批军民阵亡,禁不住金军骑兵猛攻,直冲王城。
何灌目睹亲随一一阵亡,心如刀割。宁肯背恩弃义,逃生保全?临危奋勇,视死如归?良久,何灌抬头注视皇宫深深一叩首,当机立断,持剑奋勇杀向金军。
御林军壮士尽毕,唯剩得何灌在城头奋力一搏。他提剑起舞,金军如同潮水一般将要将他彻底淹没。可谁料这位神射手临别临危,竟重拾昔日手艺,数箭命中数骑将,可却已不敌重围。就在濒临不支之时,何灌深吸一口气,最后一箭射向天际......
功高震主,英雄犹存悲歌
那一箭射向天际,竟然惊动了数十里外的金军。金兵得报马上调遣大军前来围攻,却原来何灌已经力竭气绝,城头唯剩他一人的遗体。
金军见状大为失望,一名统领愤怒难遏,当即下令将何灌尸体暴尸街头示众,以儆效尤。宋室覆灭,君臣殒命,何灌的英勇亦无人见证。
数月后,南宋建立,朝野震惊见到何灌这位开国功勋尸骸被如此凌辱,群情汹汹,宋高宗当即下令将何灌尸骨迎回临安。御史大夫亲自主持收殓,御赐陵园,隆重安葬。
就这样,这位寒门少年一步一个脚印,终成大器,可惜英年早逝,无缘见证自己的最终荣耀。御史大夫编撰何灌生平,以示后世:"何公自幼祖籍贫微,却勤勉自律,茕茕孑立间磨砺自身,终成一代武林大家。身先士卒,励精图治,并无半点权钱美色的名利心。临危不乱,视死如归,勇冠三军。此其忠心耿耿,志节彰彰,实乃宋朝鲜有的人杰!"
后人为纪念何灌,在他的坟冢旁竖立了一座石碑,上书"英雄犹在,犹存悲歌"。这八个大字,见证了一个平民英雄最终的荣光。
时至今日,翻开何灌的生平事迹,仍让人感慨万千。他的悲壮一生,正如那首经典诗句所写:"烽火扬州路,兵临万里沙。大江东去,空余霜雪纷纷扫归家。"
结尾
一个时代的硝烟已远去,英雄的事迹却长存心间。他昔日手持长弓亲射辽军,力挽狂澜的一幕,已永世镌刻在北宋史册之上。末路一死,但英勇无疑。这个寒门少年以身殉国,铸就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