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南明残部:缅甸态度转变,永历帝狩缅

2024-06-02历史

吴三桂 十数万清军攻入贵州,入滇东北,南明政权在 昆明 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撤退路线。

黔国公 沐天波 和权臣 马吉翔 等人上奏退守 滇西 边境,一旦事急则遁入 缅甸 ;晋王李定国 提出向东游击,带军运动挺进 湖南 建立根据地,如果失败,则遁入 越南 ,趁机号召东亚和东南亚诸国的反清义士在 越南 集合,共同航海到厦门和 郑成功 汇合,进可北上抗清,退可守护台湾。

因为李定国 运动战的想法,一般要有比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理解得了,纵观近代史,也只有「教员」实现了率红军长征突破四十万军围剿,重建根据地的经典案例。

而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就是一路从东南边败退至云南 的,一是心态思想上,早已没有了收复河山的壮志,可无奈自己是皇帝,就要坚持到最后,有点消极;二是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决定逃跑的话,应该选择没有清军的地方,成功几率大一些。

永历皇帝 接受了退居缅甸,据滇缅,以图恢复大明河山的建议,于是南明政权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迁行动。

路途艰辛

永历皇帝一行人长途跋涉的进入永昌府 (今保山市)境内,渡过怒江 到腾越州 (今保山市腾冲县),再到「三宣 」(今德宏州)地域,许多大臣和将领心态彻底崩溃了。

一路过来,气温越来越高,山路越来越崎岖,人迹罕至,到处都是寂静的高山,被原始森林覆盖着,后面有清军 的追兵,前面是未知的缅甸 。

随行的军民,随着不断向蛮荒之地深入,心性变得越来越浮躁, 随时都有抵挡不住煎熬的士兵和官员,选择逃离或向清军投诚。

路途中基本都是风餐露宿,粮食紧张的情况,剩余的粮食按定量分配,节省开支。没有了粮食,这些基层军官会带领士卒上山打猎碰运气,大部分时候割树皮充饥。

南明残军路过周边的村寨,懂得汉语的人越来越少。永历帝 派遣使者到地方土司府衙去征粮,「三宣」 地域的傣族土司听说有明朝皇帝来到了边境, 就准备好了粮食送到明军中,希望能够实现复兴。

看见明军涌入,此刻百姓也是战战兢兢的,因为他们听外面回来的人说清军 到处烧杀抢掠,残暴屠城。

许多人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发生在70多年前,明缅战争 时期,缅军屠城,抢烧各城寨,生灵涂炭的场面。

蛮莫

蛮莫 是明缅的重要通道,曾经明英宗朱祁镇 派遣王骥 三征麓川思氏政权,思氏战败退往孟养 (今缅甸克钦邦),势力大减,从勐卯弄 傣王家族变成大土司级别,接受了明廷册封,成为孟养宣慰司 世袭土官,镇守边境。

思氏衰落,东吁缅族崛起于缅甸中部,因为掸缅世仇,缅族攻进掸邦高原,展开大清洗,将大片傣绷 地区征服占领,灭亡了孟养 的思氏政权。

缅王莽应龙 家族扶持起来思氏亲缅派系,继续在孟养 各地为世袭土官。所以孟养 的思氏家族职责从镇守明缅边境的南大门,变成了镇守缅明边境的北大门。

此时,明缅关键要道蛮莫 ,便是曾经的傣王家族后裔思线 镇守。南明残部入缅,冥冥之中,也注定了其必将卷入长达千年的傣缅冲突之中。

永历帝入缅

在此之前,收到永历皇帝 派人传达的南迁指令后,「三宣 」的傣族土司就早早的联系了蛮莫 的思线 ,他请示了缅王莽达 ,其同意明朝皇帝入关。

永历帝 众人出「 三宣 」(今德宏州)的 铜壁关 ,来到了缅北的曩本河 ,渡河继续行走十里, 就是蛮莫 (今缅甸克钦邦八莫)边境的缅关。

黔国公沐氏家族,其名号在缅甸 也是比较响亮的。沐天波 曾在永昌府 (今保山市)号召众傣族土司聚集军队,打回昆明 ,平定沙定洲 叛乱,跟随而去的土司都获得了升官的奖励,所以 沐天波 的名声在边境众人都有所耳闻。

守缅关的是思线 手下将士,得知是沐天波 后,就出关下马参拜,以礼相迎。要求入缅境的明军卸甲入关。

沐天波 察觉情况不对,认为应该将军队分成两批,一支护送太子 朱慈炫 入 茶山长官司 (今缅甸克钦邦一带)作为策应,以防不测。一支则跟随永历帝 入缅,但被皇后 王氏 以子幼为由否决。于是,全员卸甲入缅。

从缅关走到蛮莫宣抚司 ,思线 奉缅王之命迎接永历帝 ,被赐予金牌和缎帛等厚礼。 思线 安排人引路,指引永历帝众人前往缅都 阿瓦城 。

永历帝隐蔽行踪,不想让 清廷 知道入缅的消息,但又害怕有 清军 的奸细跟踪过来,所以离开 蛮莫 时,让 思线 砍倒道路的树木,阻塞通道。

第二天,永历帝 众人就匆匆离开了土司府,思线 下令对周围坝子和山区进行三日搜查,确保安全。同时,思线 还受缅王之命封锁国境。

当时,许多逃避清军 追赶,到缅关之下的南明官员前来叫关,他们知道了永历帝 已经入缅,希望守关将领开关放行,让其入境前去追随永历帝 。

可惜的是,这些官员被守关士兵全部拘捕,搜刮完身上的随身财物后,强壮的皆杀于关前沟下,老弱的散给各土寨成农奴舂米,死掉就直接投入江中,销尸灭踪。

缅王的焦虑

永历帝 一行人来到蛮莫 的伊洛瓦底江边驻扎,等待缅王 派船队迎接,一直等待了两三天,才过来了四艘大船。

永历帝 挑选了六百余人,跟随自己坐船,从水路南下阿瓦 。剩下的九百余人由总兵潘世荣 带领,跟着船上下来的缅甸使者 ,骑马沿江走陆路,其中包含岷王世子及其家臣。

一路上,南明众人和迎接的缅兵 相处融洽,路途中还在缅将 的带领下,到沿途村寨还获得了许多村民赠与的食物,得以充饥。

伊洛瓦底江

这个时候,缅都阿瓦城内,两派大臣争论不休,一个是让缅王 接受永历帝 入境,让永历帝 向缅国 称臣,提高缅甸国际地位,前期是这一派系占据主导,所以才有了永历帝入缅的事情;另一个,是反对永历帝 入境的,他们认为这些南明残部是想要占领缅甸 ,以此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是要给缅甸 带来灾难的。

随着永历帝 众人离缅都越来越近,一群缅臣围绕缅王莽达 各抒己见,缅王 的大脑高速运转,他发现清军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现在满清主导中国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让永历帝 称臣,提高缅甸国际地位的想法,实际上已经是很「鸡肋」了。

奈何,现在这些南明势力已经入境,北方还有明将白文选 带着明军驻扎边境攻打缅关,这让缅王 越想越感到恐惧,彻夜难眠。

永历帝狩缅

永历帝 一行人到达缅都阿瓦 附近,缅甸方面的两位大臣坐舟前来确认了他们的身份后,将其众安排到 井梗 居住,因为 缅王 让 永历帝 以臣属身份入城,双方礼节方面发生冲突,所以 缅王 和 永历帝 没有见面。

二十几日后,走陆路的人马到达与缅都 隔河相望之处,缅甸朝内两派再次争吵不休。

在这个时刻,缅王 做出决断:「 此等非避乱,乃是阴图我国耳! 」 ,于是,下令缅军 对入缅的南明残部加以监管,并通过外交努力和清军 取得联系,进行交易谈判。

缅军 将走陆路而来的南明军民诱骗包围,强行分开安插在缅都 阿瓦 附近各村寨监控,一家一人,用来充当农奴,最终 这批人大多在劳累与抑郁之中死亡。

岷王 世子等八十余人,大概率是得到了贵人帮助,所以才能一路向东,潜行出逃。如若是躲避缅军实控区域,选择翻越密林沼泽之地的话,不熟悉当地情况,在野外生存的几率渺茫。

路途中,岷王部 不断了解缅甸国情,数月后进入了与缅甸 为敌对关系的暹罗 ,以明朝使臣的身份得到款待,并和孟艮李定国 取得了联系。

两个月后,缅甸将永历帝 众人带到江对岸,用栅栏围出一块地,建盖了十间竹房,给王室成员使用,其他官员则自行建造住所。

就这样占据滇缅意图恢复大明河山的愿望,被现实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

其实,退守缅甸 最大的成功,就是得以留下了南明残部的「桂家 」和」「敏家 」,「桂家」的杨氏家族后来还成为了果敢地区的大土司,让南明遗臣残存后代得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