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赓创建哈军工初定校名,周总理看后,为保密特意删去两个关键字

2024-07-25历史

1952年6月23日,朝鲜战场上,一封来自党中央的紧急调令传到了军营,身为志愿军副总司令的陈赓赶忙将其打开,本以为是慰问或是指示,怎料上面竟是毛主席亲笔所写的一句话,即:

「特令陈赓同志当即返回国内!」

见到信上的内容后,陈赓心里那叫一个困惑不解,要知道彼时正值秋季大反攻的关键时刻,前线战事十分吃紧,现在回国岂不是耽误了大事吗?可中央的命令也不能不听,于是即便再不愿,他也还是连夜赶回了北京。

6月25日上午,陈赓来到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他刚想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料还没等开口,毛主席就率先做出了解释:

「陈赓啊,这个时候把你叫回来确实有些不妥,但中央现在有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那就是组建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由你来担任院长!」

要知道,军事类学校的关键性人尽皆知,如今让陈赓来执掌,这份信任显而易见,当然,他也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建校期间他事必躬亲,无论挑选建材,还是聘请教员,他全都是亲自出马,至于敲定校名一事亦是如此。

经过数日的研究,陈赓终于锁定了「军事工程技术学院」这个名字,可怎料,就在他把名字上报中央后,周总理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那就是去掉校名中的两个关键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去掉的两个字到底是什么?除此之外,关于这座军校又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创办哈军工

当然了,此事说来话长,诸位若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那我们便不得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开始说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处境着实太过艰难,说是内忧外患都毫不为过,内部,国家并没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东南都有残存的敌人在蠢蠢欲动,外部,美帝国主义正在朝鲜横行霸道,针对我们的各种制裁打压亦是层出不穷。

如此这般,新中国的局势堪称岌岌可危,所幸有苏联老大哥帮助,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我们这才能够勉强维持,不过俗话说得好,靠人不如靠己,总是依赖外部的力量,中华民族何时才能崛起呢?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和毛主席便开始了各种尝试,而这些尝试的核心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创建军工大学正是这些尝试的其中之一,意义也十分重大,首先军工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其次军工人才的发掘有利于摆脱苏联的辖制,以免未来出现「意外情况」,最后是为了有备无患,毕竟鬼知道朝鲜战争要打多久,万一打个十年八年,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基于这些因素,1952年6月,党中央正式下达了筹建军工技术院校的指示,校区位置很快敲定,院长的人选也被毛主席钦点为了久经沙场的陈赓,当然了,碍于此事的保密性和关键性,这也就是毛主席将陈赓火急火燎的从朝鲜战场上直接拽回北京的原因所在。

这份信任可见一斑,而陈赓也不敢辜负这份期望,他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居功自傲,反倒是兢兢业业、亲力亲为,为此他还特地立下了誓言,那就是:

「如若办不好这所学校,我陈赓誓不为人!」

此言亦此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陈赓的脚步就没有停下来过,又是亲自挑选建筑材料,又是亲手绘制校区蓝图,甚至就连挑选老师的事情他都不放心交给下属,而是亲自去到家里,考察对方的品性、学识。

就这样,在陈赓的手中,一座巍峨庄严的军工院校拔地而起,经过众老师的各抒己见,外加之陈赓的认真挑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这个名字亦是被他写在了报告上,并直接送去了中央。

对于这个名字,陈赓还是十分满意的,他也不认为毛主席和周总理会因为一个「命名权」驳自己的「面子」,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快中央的消息就传回了哈尔滨,结论很简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不予通过」,紧接着后面还附带了周总理的一封亲笔信,信上的内容大体意思就是「为了保密,建议去掉技术两个字,将校名改成军事工程学院!」

命名之争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保密?保什么密?一个校名而已有什么值得小心谨慎的呢?

这同样也是陈赓不懂的地方,无奈之下,他只好叫来了全校的教师进行讨论,讨论期间众说纷纭,教师们共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是主张听从中央的命令,删除技术两字,原因很易,那就是他们觉得本校的确有保密的价值,军事工程技术学院与军事工程学院别看只差两个字,可意义却截然不同。

前者主打的是研究技术,这很容易引起外部势力的警惕,后者却可以解读为专攻工程,安营扎寨是工程、修桥搭路是工程,建造武器装备也是工程,听起来就没有那么显眼。

另一派则是希望保留技术这两个字,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他们认为,技术乃是这座学院的核心特色,也是使命所在,这么多人忙前忙后不就是为了替国家、替军队培养出精通军事技术的人才吗?

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二字也会起到一个解释、说明的作用,要知道彼时无论是民众还是战士,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如果校名起的不好,很有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所学校是教什么的,愿意报名就读之人自然会大大减少,再者,就算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上学也是很挑的,他们往往会选择专业性较强的院校,若是校名起的模棱两可,该怎样吸引这些专业人才呢?

显然,正反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件事亦是很快传到了中央,传到了周总理和毛主席耳中,不过和大家想象的不同,这次二人并没有妥协,更没有和反对者好说好商量,反倒是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即,校名不容商量,必须定为「军事工程学院」。

如此结果着实令陈赓大为吃惊,但思考片刻后他也很快明白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苦心,他们何尝不想放开手脚呢?只是现如今的局面却并不允许这样做,战争正在持续,美西方的针对更是无时无刻,苏联那边的援助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也只能以大局为重,以维持稳定为主。

想明白这一层后,陈赓没有再纠结校名的事情,而是严格执行了党中央的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别名哈军工)的大名高高悬挂,当然,伴随着校名敲定,这座新中国第一所军工类大学亦是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始了它的使命、任务。

自1953年建校以来,哈军工为我国培养了无数的顶尖人才,例如以下这些人便是如此。

韩云梯,1935年生人,17岁参军入伍,1957年考入哈军工,靠着优异的成绩,仅仅三年他便在一众学子之中脱颖而出,加入到了刚刚成立的原子工程系之中,后续在中国首枚原子弹的引爆任务里,他亦是荣获操作手的工作,亲手按动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开关。

徐玉如,1942年生人,1961年考入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并在其中奋战了半个多世纪,最终成为了一代智能水下机器人专家。

钟山,1931年生人,作为哈军工的第一届学生,他长期奋战在国防科研领域的第一线,堪称制导系统工程技术专家,在他手中先后诞生过五个型号的低空防空武器,借此他亦是荣获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

康鹏,1937年生人,1955年8月考入哈军工,先后参与了多项军用半导体的研制工程,他手中的发明全都堪称国之重器,例如隔离阻塞电路、推拉触发器等等,靠着这些技术,如今在半导体领域我国这才有了重新振作的希望。

诸如此类,毕业于哈军工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说是数不胜数都毫不为过,在他们手中,两弹一星诞生于世,超级计算机、战斗机相继出炉,这么说吧,如果没有他们,中国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崛起根本不可能,当然了,这一切除了归功于个人的努力奋斗,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哈军工的第一任院长——陈赓。

尽心竭力

作为响当当的「黄埔三杰」之一,陈赓的一生堪称是波澜壮阔精彩至极,他救过蒋介石的命,得到过国民党高层的器重,在高官厚禄面前,他选择了良心,告别蒋介石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被捕入狱,遭到过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却最终选择了向死而生。

他任劳任怨,什么职位都做过,特情工作、参谋长、政委、指挥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进而导致军功不够没能评上元帅。

他从不挑肥拣瘦,越南有事去越南,朝鲜有事去朝鲜,国内需要筹建军工院校他又二话没说告别了战场,如此这般,着实令人敬佩,不过更令人感动的还在后面。

1953年,历经艰难险阻,哈军工终于宣告成立,对于这所学校就连毛主席都很是满意,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陈赓本人却依旧不满足,原因很易,那就是他嫌校内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担心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为国家输送人才。

为此,陈赓真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又是去到贺龙、陈毅、刘伯承三位元帅那里求签字,又是三番五次的找到周总理请示汇报,更有甚者在「借老师」的过程中,他居然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那就是保释了一名死刑犯!

事情发生在建校之初,一天,陈赓正在和著名弹道专家张述祖闲聊,聊着聊着他们便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哈军工炮工系主任——沈毅,在张述祖口中,沈毅可是他们这一行的宝贝,去过法国留学,更是取得过相关领域的极高成就。

一听这话,陈赓当时便来了兴致,死活就是想将此人拉到哈军工任教,可没想到向来支持陈赓工作的张述祖却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说道:

「这个人恐怕要不来,莫说是我要不来,就连你也没可能。」

而看着陈赓满脸疑惑的表情,张述祖亦是当即为他介绍了沈毅的情况,首先沈毅曾经是国民党的将领,当过第三军区的专员,成分十分复杂,其次,后来他虽然率部起义弃暗投明,可在民航总局工作期间却犯了贪污罪,最后,中央已经将其判处了死刑,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现在正在北京关押,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到哈军工任教呢?

闻言,陈赓终于沉默了,不过你以为他就这样放弃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想到弹道领域校内奇缺人才的情况,一想到朝鲜战场上因为火炮志愿军战士吃了那么多的亏,一个念头便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而出:

「无论如何我也要把这个人请回来!」、

说干就干,为了保释沈毅,陈赓找过很多人,先是司法部的副部长,然后是最高法院长董必武,最后眼见二人都不肯松口,他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就找到了毛主席。

听闻一切的来龙去脉后,主席一时间哭笑不得,他本想拒绝,因为沈毅的罪过很大,可最终他却还是选择了答应,原因很易,那就是通过陈赓的举动,他看出了沈毅的价值,如果对方真的能在弹道领域有所成就,那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就这样,陈赓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是将这尊「罪佛」请到了哈军工,而沈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他再也没犯过任何错误,反倒是为国家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这份功劳也算对得起陈赓的舍命相保了。

除了沈毅之外,陈赓在职期间为哈军工「抢来」的人才还有很多,当然,若非如此,未来的哈军工又怎会如此昌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