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读【人间烟火】——分享衣食住行——行

2024-04-11历史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这本书的「住」部分,今天分享最后一部分「行」这一篇章。

一、道路的性格之「关」。

「行」的主体可以是人员,可以是物资,业可以是信息,比如一封信,一个消息。「行」的本质是在时间中实现空间距离的跨越,因此,速度是「行」的关键,它决定者「行」的实质效果和人们对「行」的心理感受。影响速度因素包括道路状况和交通技术的发展水平。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空创造了条件。陆路交通技术主要体现在车和马方面。

公元前4世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西周以来贵族居家食肉,出门坐车。北朝经隋唐至北宋,官员骑马上朝。道路上,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交通制度——关与驿。关的目标是控制和管理,负责审查那些试图进入中原、首都和中央的人。

关往往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出入门户上。唐代「凡关二十有六,而为上中下之差。京城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余关有驿道及四面关无驿道者为中关,他皆为下关焉」。秦末大乱,南海尉赵佗下令横浦、阳山、湟溪三关「绝道聚兵自守!」又发兵兼并了桂林、象郡,自立 王。三关「绝道」,切断中原乱兵南下的通道,是赵佗割据岭南的关键。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西征受挫,只得撤回敦煌,向武帝报告说道路遥远,军粮不继,请求暂时停止行动,增兵再战。武帝「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下令,「军有敢人,斩之」。李广利无奈,只得滞留敦煌。一使者「遮玉门」便可阻挡千军万马,所凭借的当然是皇帝的权威,关的门禁作用也跃然纸上。

关的日常工作包括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以及缉拿罪犯。需要过关的长途旅行,必须获得旅行证明。第一,过所。第二,行牒。第三,长籍。没有证件私自过关者,属于违法偷渡行为。

陆路之关为「关」,水路之关为「津」。在道路上,除关之外还有一种制度设施,那便是驿。

二、道路的性格之「驿」。

驿站是古代传递公文的官员中途换马、休息之处,「站」 这个词到元代才出现。

驿与关代表道路的两种品格,关代表着审查、排拒与隔绝,而驿则代表着服务、沟通与交流。驿主要提供两种服务:第一,它向过往官员、使节提供食宿、交通之便利;第二,它传递文书,主要是各级官府的上下行公文,从宋代开始也传递官员的家书,这就更像是现代的邮政系统了。在不同历史时期,驿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制度。驿的设立不同朝代对距离要求不同。

三、路上匆匆行者谁?

让我们把目光从道路、关卡、驿站转向行人。

推广农业,因为农业既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又能把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即便如此,华夏大地的道路上仍然是人流不息、物流不息。倘若我们以延时摄影的方式,把摄像机架在古道旁,拍摄一千年、两千年,然后再把这一两于年的影像浓缩到一两个小时里去放映,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条有时稠密、有时稀疏,却从未断绝的人流。那么,那些在路上匆匆前行的人究竟是谁?

1、虽然传统时代的官员没有现在的工作量大,但官员出差的频率和在外奔波的绝对时间不低。

2、官员任职。从理论上讲,此后直至帝制终结,所有官员都必须到首都来通过一定的考试获取任官资格,然后从首都的选任部门获得职位任命,再奔赴全国各地履职,任满之后,又须回到首都通过任职资历的认证,获取新的任命。由此,诸位可以想象隋以后帝制时期官员生活的常态:从取得官员资格起到退休止,他们一直都在帝国范围之内奔波往返,通常是在一个地方工作三或四年,然后便得回到首都,再从首都奔向下一个岗位。这就是宦游。

3、科举时代还催生了另外一种旅行—赶考,路途虽然遥远,举人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4、皇帝出游、出巡。

四、一个士兵的旅程

随着汉朝对西域的开拓,越来越多的士兵带着家属长期在西北屯田,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移民行为。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也许有些夸张,但是支撑老兵跨越慢慢旅程的唯一动力就是可以回到故乡,但是也许孤独并未结束,却还是终极的孤独。

古人从军,除了出于臣民责任的服役以外,还有一种是主动的从军报国觅诸侯。为了获得稳定的兵员,唐朝后期开始实行职业兵制。宋代又开始在士兵的脸上刻字,同老百姓分开来。当兵俸禄是小家庭的生活来源。

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人是帝制国家和官僚制度的产物。帝制时期的宣游有官僚制度做保障,未来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则要看个人造化。帝制时期的官僚是高度职业化的群体,从入仕到致仕,在从职位到职位的奔波中,在各种关系的纠缠撕扯中,宦游人一直都在路上。

六、宦游路上的妻儿

自隋炀帝开始,官员可带家属随行,女性和孩子便随着丈夫和父亲踏上了漫漫宦游路。

女性在男性宣游之中的角色是非常有趣的,宦游是一种运动不定的状态,男性的官游把女性带上了漂泊的旅途,女性在男性的官游之中承受着双重的不稳定,一方面是丈夫的宦海浮沉,另一方面则是丈夫可能遭遇的种种诱惑给女性情感带来的冲击—一当然,这时候「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和「不得以妾为妻」的法条,以及「正室范儿」都是有益的帮助,它起码维护了女性在婚姻中稳定的地位。而女性向男性所提供的则是家庭,是陪伴、照顾,是稳定感和延续性。旅途之中最可怕的是疾病和死亡。

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是入土为安,而葬礼是开支极大的项目。从社会阶层来看,宦游者阶层普遍高于普通老百姓,其葬礼要求理应更高。但是,宦游的漂泊状态却让官游者的丧葬呈现出窘迫的状态。

当下常说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今天如此,古代亦然。宦游之人本来就是艰难进取的一个群体,是受雇于皇帝国家又心怀天下苍生的群体,他们与妻子儿女,道路相扶,同甘共苦,写下了宦游路上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