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毅进山东,6战5输,中央欲换人,毛主席深思20天之后否决

2023-12-30历史

许多人通常都会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认为开国将帅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似乎永远都不会打败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真的是一路高奏凯歌,从不打败仗的话,恐怕1947年我军就攻克南京了。

不说别的将领,即便是开国元帅陈毅,其实也打过败仗。在解放战争之初,陈毅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然而他才走马上任没多久,就六战五输,也让军中出现了一些不满的声音。

中央一度打算让徐向前取代他的位置,但毛主席深思熟虑后还是否决了这一提议,依然让陈毅来领导。

那么,陈毅此前为何会兵败呢?毛主席又为何继续让他担任司令呢?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然而蒋介石毫无遵守协定的打算,很快就开始挑起武装冲突。

1946年初,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全面内战,中央对各地武装力量进行了重新部署。

山东军区的部分主力随罗荣桓调往东北,而剩余部队则和北上山东的新四军部队合并,组成山东野战军,由陈毅担任司令员。

可以看出,山东野战军的力量其实一开始就是偏弱的,因为主力被调走了一大批。

虽然部队数量似乎变化不大,但其中大多是新兵。而正是这样一个被削弱过的山东野战军,却不得不在一开始就面对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势。

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将山东和苏北作为重点进攻方向,调派大批主力围攻。

山东野战军面临敌人的三面包围,在6月上旬就和敌人连打了三仗。

6月6日大汶口之战打响,山野进攻投靠蒋介石的原伪军吴化文部,结果敌军伤亡600人,我军伤亡570人。

6月7日我军发起解放泰安战斗,最终歼灭敌军1000人,俘虏3000人,我军伤亡200人。

同日我军发起第一次解放周村张店战斗,结果敌军伤亡2000人,我军伤亡近千人。

这三仗看似我军伤亡都更小,但实际上称得上胜利的只有泰安战斗。其他两仗都打成了消耗战,并且未能达成目标,对我军而言可以算得上失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时国民党还占据着绝对优势。

他们还是受到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援,控制着大多数的土地和人口,以及几乎全部的大城市、港口和工业区,全国的铁路线也大多在国民党手中。

可以说无论是人数、装备还是补给效率,国民党都全面领先,我军拼消耗是拼不过国民党军的。

因此只能尽可能打以少胜多的漂亮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打成消耗战就是失败了。

而陈毅为了摆脱颓势,急于打一场胜仗。他日夜研究,最终发现安徽泗县是敌人防御的薄弱地带,那里只有国民党第7军172师的两个团,物资却不少,陈毅便打算将这里拿下。

但此时泗县一带暴雨连绵,积水很深,因此部分干部提出了反对意见。毛主席也劝陈毅谨慎:「不要急躁,只要主力还在,总还是有机会的。」

但陈毅太渴望一场胜利了,他得到情报称泗县的积水只淹没到膝盖,还是能进军的,便决定趁此机会奇袭泗县,拿下这场胜利。

但可能是因为情报有误,也可能是因为在山野准备的这几天时间里积水更深了。

当山野真正挺进到泗县附近的时候,积水实际上已经淹没到了战士们的胸口。

这就导致部队的行进速度变得十分缓慢,各部之间还脱节了,部分弹药也因受潮而无法使用。

结果冲在前头的第8师虽然一度攻入县城,但因为弹药不足,加上后续部队未能跟上,最后只能含恨撤出。

此战我军伤亡虽然略低于敌军伤亡,但却没多少收获,部队还因连日在暴雨中行军出现了不少伤病员,不得不花一段时间休整。

此后,陈毅又接连吃了两场败仗:先是未能及时支援两淮解放区,导致两淮解放区被敌军攻陷。

接着在临朐县又被敌军偷袭,损失了一批武器装备。算上之前的战斗,陈毅担任山野司令员后已经是六战五败了。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山野上下都感觉有些窝囊,他们认为自己几个月来打的都是不明不白的糊涂仗,收获不大,损失却不小。

反观华野,人数还更少,却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七战七捷,接连重创国民党军,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两相对比,除了叶飞、宋时轮等陈毅老部下之外,山野的许多将领都对陈毅有了意见,部分人还联名给中央写信要求「换帅」。

9月的华东局会议上不少人就在质疑陈毅的军事能力,有人甚至直接指着陈毅的鼻子骂:「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最后中央决定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人就请中央派粟裕来当这个总司令,但考虑到粟裕的资历还是有些欠缺,中央还是决定派徐向前去领导华野。

徐向前功勋卓著,自然有资格领导华东野战军。不过毛主席在深思了20天之后,还是决定由陈毅担任华野司令员,继续领导华野。

那么,既然陈毅遭遇了那么多失败,为什么毛主席还让他继续当司令员呢?

首先,徐向前虽然资历老,能力也足够,但他此时身体不太好,经常要在后方养病,可能难以适应前线的高强度工作。

这会对战局造成影响,也会对他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徐向前的性格也较为温和,恐怕镇不住陈毅麾下的几个「刺头」。

其次,陈毅虽说兵败,但个人威望还是很高的。大家再怎么质疑他,也只是质疑他的军事能力,而不是否定他整个人。

陈毅个人在军中依然是广受爱戴,组织能力也很强。

并且,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陈毅并没有犯什么大错,虽然吃了几场败仗,但也只是损失大,并没有出现全面溃败、土崩瓦解的情况。

还是保住了军队的主要力量,相对于国民党军的溃败来说已经好得多了。

因此既然没有大错,自然还是由陈毅指挥最为合适。毕竟还是他最熟悉这支部队,也最想一雪前耻。

最后,毛主席也信任陈毅的能力。从南昌起义开始,陈毅经历了无数大仗恶仗,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

在最艰难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一度被围困在梅山,连他自己当时都觉得自己恐怕难逃一死,写下了「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诗句。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绝境中,陈毅还是没有放弃希望,选择了奋战到底,最终杀出重围。而与这样的绝境相比,此时的战况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此,毛主席决定还是继续信任陈毅,就让他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继续带领自己的老部队。

而陈毅也并未辜负毛主席的失望,他并未推卸自己对这些败仗的责任,而是认真检讨了自己的指挥失误,并总结了经验教训。

于是,陈毅很快就迎来了雪耻的机会。1946年12月,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决定趁着华东野战军刚刚成立,还并未完全整合的时机给我军来个突然袭击。

他纠集25个旅的兵力,向山东、苏北扑来。但陈毅诱敌深入,在5天的时间内就全歼了国民党整编69师和另外三个半旅,一举扭转了战局。

此后华野彻底摆脱了接连打败仗的局面,在鲁南战役中,陈毅再次重创敌军。

顾祝同、汤恩伯等人又纠集24个师向山东扑来,还出动了王牌部队整编74师。

陈毅却利用74师孤军深入的机会,在孟良崮地区一举将其全歼,可以说一雪前耻,也大大改善了华东战局。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很难真的将失败当作常事。

而开国将帅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能一直打胜仗,永远不失败,而在于他们即便屡屡遭遇失败,依然能保持乐观和坚韧,能够百折不挠,在绝境中也不言放弃。

陈毅正是如此,他在接连失败后也并未气馁,终于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毛主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识人之才,即便陈毅遭遇失败也依然保持着对他的信任,让陈毅终于有了复仇雪耻的机会,将我军带向胜利。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