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表达想担任副国级干部,主席用三个理由拒绝
1965年,李宗仁经历多年的海外流亡,最终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中国。
回国后,他怀着为新中国效力的愿望向毛主席提出了希望担任副国级干部的请求。然而,毛主席听后却予以拒绝。不过,李宗仁并没有感到失望,相反,他对毛主席的决定表示理解,并赞扬主席考虑问题的长远性。他表示愿意接受党的任命。
李宗仁回国后为何提出担任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呢?毛主席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事后,李宗仁又做了哪些事情?
让我们一起关注李宗仁回国后的经历。
李宗仁曾经是国民党高层,在与蒋介石的权力斗争中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国共内战胜局未定之前,他与蒋介石曾经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尤其是在蒋介石后期的种种偏执行为中,国民党内部的不满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在与共产党对峙中频频出错,导致不少国民党高官对其怨声载道。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做出一些让步。
1949年初,由于蒋介石的错误决策,国民党内多位高官联合弹劾蒋介石,其中包括李宗仁。这导致蒋介石不得不暂时让出总统职位,而时任副总统的李宗仁则承担了代总统的责任。
尽管李宗仁在名义上成为了代总统,但实际上权力并未真正转移,他在党内的发言权非常有限,常常受到束缚。例如,他主张和平解决内战问题,倡导与共产党进行谈判。然而,由于全国形势已经基本确立,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他的和谈计划并未能够实施。蒋介石不满于李宗仁的立场,通过党内力量不断阻挠他的和谈计划。在蒋介石的干扰下,李宗仁的和谈计划未能成功,蒋介石原以为他还能挣扎一番,却没想到解放军的进攻势不可挡,最终他也只能留在大陆,面临被俘的命运。
在前往台湾之前,蒋介石曾邀请李宗仁与其他国民党高官一同迁往台湾,然而李宗仁对继续随蒋介石行动并不感兴趣。经过多年与蒋介石的共事,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脾气,他在大陆时已经感受到了被蒋介石压制的困境。如果跟随蒋介石去台湾,李宗仁明白自己的命运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此,李宗仁决定不随蒋介石去台湾。他不仅自己不愿意去,还下令家人都不得前往。趁着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官忙于离开台湾,未注意到他的离去,李宗仁直接前往了美国。
作为李宗仁最重要的助手,程思远也不愿意继续与蒋介石等人共事。他毅然放弃了国民党高层的丰厚待遇,带着家人搬到香港,开始过起普通的生活,对于台湾国民党的事务,他全然不问不闻。
在美国的这些年里,蒋介石曾多次邀请李宗仁迁居台湾,但每次都被李宗仁婉拒。蒋介石的举动并非出于对旧情的念想,而是因为李宗仁当年离开中国时仍担任代总统职务。蒋介石显然打算废除他的职位,然后自己成为总统。然而,按照当时国民党的法律,罢免官员必须得本人在场,而李宗仁坚决不前往台湾,使蒋介石一直无法取得总统职位。
李宗仁心知肚明,蒋介石邀请他回去只是为了正式废除他的「代总统」头衔,使蒋的上位之路看起来合理。而且,蒋介石并不会给他任何实权官职,甚至可能像对待张学良一样将他软禁起来。因此,他拒绝了去台湾的任何可能性。
由于李宗仁的坚决拒绝,蒋介石无法改变局势,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重新夺回总统的位置。李宗仁因此沦为一个普通人,但这对他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在他离开中国前往美国时,他就已经做好了远离权力斗争的决定。
解除了所有的压力后,李宗仁在国外生活得很惬意。拥有丰裕的财富,他过上了优渥的生活。他的助手程思远也在香港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两人偶尔保持联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年老之后,身在异国他乡的李宗仁不免对故乡产生了思念之情。或许是受中国人「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李宗仁晚年更加思念祖国。
程思远的女儿在美国读书,偶尔探望李宗仁,两人聊天时李宗仁总是不经意地表达对祖国的思念。程思远的女儿将这一情感牢记在心。回香港探亲时,她将李宗仁对祖国的思念告诉了父亲。程思远对自己故乡的思念感同身受,因此他也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数年后,李宗仁对返回祖国产生了渴望。然而,当时他以国民党代总统的身份逃亡,成为我党的对立面,被视为「通缉犯」。考虑到国民党战犯被关押在监狱中,李宗仁担心一旦回国就会遭到关押。因此,他在回国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导致他在国外度过的几年里备受忧虑,有时甚至因忧虑而无法进食。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到中国台湾问题时表示,我们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声明传到美国后,李宗仁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共产党倾向于和平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武力手段,可以与台湾方面进行良好的商谈。
身在美国的李宗仁也想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他向程思远透露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请求香港的程思远为他草拟并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建议】公开信。在信中,李宗仁充分赞扬新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希望美国承认这一点。关于解决台湾问题,他直接提出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李宗仁的公开声明引起了我党的注意。原本以为李宗仁在美国定居多年,对我党充满敌意,但这封信让我们意识到,李宗仁不仅爱国,而且表明了支持我党立场的态度。
我党一直以来对当年的国民党人士保持宽容态度,也在努力争取一些国民党人士回国,共同建设新中国。李宗仁当年在国民党内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态度变化进一步说明我党在国民党人员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一旦认识到李宗仁的态度发生改变,我党决定积极争取他的支持,如果能够让他顺利回国,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然而,在与李宗仁联系的问题上,工作人员感到有些为难。正当大家犹豫不决时,李克农提出了一个建议,即通过与其他人联系,而非直接与李宗仁联系。而这个「其他人」就是程思远。
程思远身在香港,相较于美国,我们与程思远的联系会更加方便,而且李宗仁完全信任程思远,两人多年来一直有联系。
通过程思远,我们成功与李宗仁建立了联系。然而,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紧张,一旦传出李宗仁与我党取得联系的消息,可能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对我国实施封锁的时期,同时与台湾的关系也紧张,两岸往来几乎中断。特别是李宗仁身份特殊,一旦蒋介石得知他与我党联系,可能会派遣特务和间谍破坏联系,甚至可能采取暗杀行动。因此,关于李宗仁的回国计划必须慎之又慎。虽然他在1965年成功回到中国,但在此之前曾多次尝试,却被国民党特务发觉,不得不推迟。
我党一直明确表示,努力争取李宗仁回国。1964年,李宗仁兴奋地得知中法建交的消息,标志着我国在欧洲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原子弹试爆成功更加强了李宗仁对国家的信心,他渴望回到中国。经过多方协调,李宗仁于1965年踏上回国之路。尽管从美国到中国坐飞机的时间并不长,但整个回国旅程耗时八天,因为他无法直接从美国飞回。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李宗仁先是乘飞机到瑞士,程思远等人已在瑞士等候,同时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也收到消息,协助确保李宗仁安全登上飞往中国的航班。在各方的合作下,李宗仁从美洲到欧洲,最终回到了他长久思念的祖国。当他下飞机时,周总理与众人在机场等待着李宗仁的回归。
除了我党领导人,迎接李宗仁的还有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和当年国民政府的人士。一百多人的队伍庄重而浩荡,迎接着他。在这个场面下,李宗仁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机场大厅宣读了自己的声明,向自己当年的错误道歉,并表示将全力配合党的工作。
李宗仁回国后,主席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他,回顾这些年他在国外的经历,唏嘘不已。原来,这些年蒋介石一直有安排特务注意他的举动,使得李宗仁在国外过得也不轻松。主席了解到这一点后,解释了拒绝李宗仁要求的原因。首先,考虑到李宗仁是回归祖国中职位最高的一个,安排他的职位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与其他人安排相同职位。毕竟,对于回国人员的处理至关重要,这影响着其他未回国人员的看法。其次,李宗仁已是年老之人,出生于1891年,回国时已经70多岁,且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再次工作。考虑到这些因素,主席拒绝了他的请求。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我党一直在考虑的因素,是我们希望李宗仁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毕竟,他之前作为代总统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在台湾问题上,我党一直在积极努力,同时也期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这一努力。对于李宗仁而言,带有政府头衔可能反而不利于他在统战工作中的表现。
听完主席的解释后,李宗仁茅塞顿开,连连感谢主席和国家的周到考虑。他郑重承诺将会努力呼吁促进两岸统一。
随后的日子里,李宗仁一直忙于为实现两岸统一而努力奋斗。然而,由于台湾问题牵涉复杂,直至李宗仁去世前,他也未能亲眼见证两岸统一的实现。
1969年,身患癌症的李宗仁在北京病逝。根据他生前的贡献,李宗仁的骨灰被埋葬在八宝山公墓,这是一个为国家有贡献的人士而设的墓地,显示了我党对李宗仁生前事迹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