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航海——我国遥遥领先

2024-01-31历史

话说在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三国演义】里周瑜临死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仿佛预示着未来的某个人或某个时代的命运。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4世纪末,1371年,中国云南诞生了一位名叫郑和的大人物。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葡萄牙的若昂一世国王在1394年也迎来了他的小王子——恩利克。令人咋舌的是,这两位伟大的航海家几乎同时在15世纪初起始引领拉开了东、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回溯到15世纪之前,航海技术可是相当落后。西方的船只多半只能在地中海里转悠,而阿拉伯船队则主要负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然而,在那个

时代,大明王朝已经开始筹备远洋探险。1405年7月11日,永乐大帝一声令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27000余名勇士,浩浩荡荡地驶向了深蓝的大洋,向世界各国传递着共享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葡萄牙的若昂一世国王也没闲着。1415年,他亲自带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包括21岁的恩利克王子,向着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修达城发动了进攻。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仅用了短短一天时间,就以微小的伤亡代价——仅八人阵亡,成功攻占了这座城市。为了表彰恩利克王子的英勇表现,若昂一世任命他为修达城的新任总督。这一任命不仅是对恩利克王子战功的肯定,更是为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序幕。

自此,恩利克王子在修达城的总督任上,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1419年,他创建了一所航海学校,起步研究科学航海,为葡萄牙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这里,各位小伙伴们或许会想,大航海是不是就像咱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呢?其实啊,这背后涉及着一套庞大的系统工程。想要出海探险,动员、组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科学航海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哦。

你知道吗,郑和下西洋能成功,有一大功臣得提一下,那就是他的船队!这船队里的宝船、战船、座船等各式船舶,每一种都不可或缺。特别是那宝船,就是船队的大哥大。

宝船啊,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就像【明史】里说的「西洋取宝之船」,泛指郑和船队的主力船舶。另一种呢,是特指,就是郑和那些大领导们乘坐的大中型船舶。咱们这节就专门来说说这个特指的宝船。哎呀,你听说过曾经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先生所写影【瀛涯胜览】这本书吗?它的卷首可是大张旗鼓地描述了一艘超级壮观的宝船——宝船六十三号!你知道吗,这艘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一十八丈,简直就是古代船只中的巨无霸!而中型的船也不赖,长三十七丈,宽一十五丈,看着就让人惊叹。而且,不仅仅是这本书,【客座赘语】、【国榷】、【明史】还有【郑和家谱】这些大典籍都证实了宝船的尺寸确实如此哦。看来,这宝船六十三号,真的是古往今来的一大奇迹啊!要是按照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的明尺来算,大型宝船的长度差不多就是一百三十九米,差不多就是现在重型护卫舰的长度;宽度呢,五十六米,差不多是现在重型护卫舰宽度的三倍!中型宝船的尺寸也相当可观,长约一百一十六米,宽约四十七米。想象一下,大型宝船的甲板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大,这规模简直让人惊叹不已!所以啊,下次再说到郑和下西洋,别忘了他背后还有我国古代的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造船技术!

在浩瀚的海上航行,天气预报可是少不了的工作。在古代中国,阴阳官是个负责天气预报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掌管天文、历法、气象,还得会占卜。说白了,阴阳官就是那个在船队出海时,负责观察和预报海洋气象的人。明代的时候,阴阳官可是从九品的官员哦。

你知道吗?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者里就有阴阳官的身影了。这些大神们对海洋气象了如指掌,对季风规律也是一清二楚。他们把握着最佳的出行时节,利用东南到西雨的偏南风、东北到西南的偏北风,完成各种远近洋的航海任务。

阴阳官在航海中的职责,嗯,就是「占验」。也就是说,他们得预测未来的天气演变,包括占天、占地、占云、占风、占日、占雾、占电、占海、占潮等等。这可不是简单的看看天、看看海就能搞定的,得结合前人的经验,对未来的海上天气、海况进行综合研判。

到了明代,阴阳官对季风的利用和对天气、海况的判断已经十分娴熟。每次郑和出海,都会带上一定数量的阴阳官。不过从现有的史料看,郑和使团中的阴阳官并不多,仅有林贵和一位大神。这位大神是福建福清人,通晓阴阳之术,还擅长卜筮。他曾五次跟随郑和出使西洋,深得郑和信任。

不过话说回来,郑和船队仅有一名阴阳官肯定不够用啊。所以还有一部分阴阳官被编入了使团成员之列。可惜的是,这部分人的具体信息在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总的来说,阴阳官这个职位可不是闹着玩的,需要真本事!

在郑和船队的宝船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针房。针房其实就是航海指挥室,也可以说是火长的工作间。火长,别称舟师,他们就相当于现在的船长。针房里摆放的各种仪器和工具,都是明朝航海技术的精华所在。

通常,针房的中间会有一个固定的平台,上面放着指南浮针,也叫水罗盘。这个罗盘是航海的关键,能指引船只的方向。在针房的一侧,有一个专门的架子用来放星板,那是用来观测星象的。另一侧的柜子里,则放着航海图、针路簿等重要的航海资料。哦,对了,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会留出一块地方专门用来燃香计时。这样,他们就能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对于航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针房的角落里,还有一根特别长的绳子,那是用来测量水深的。想象一下,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这些工具和仪器就是他们的指南针,帮助他们确定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么,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发展历程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人就有了丰富的海上活动经验,航海技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航海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船舶在海上航行,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借风使舵的技术、测速测距的技术、还有定向定位的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中,定向定位技术是最核心的部分。简单来说,定向就是确定船舶的航行方向,定位则是确定船舶在海上的位置。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所以啊,这些仪器和工具都是航海者的宝贝,他们靠着这些宝贝,一次次地征服了大海,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真的是世界领先的。

在郑和船队中,有一个神秘的仪器,叫做「牵星板」。观测者会左手拿着牵星板的一端,手臂微微伸直,让牵星板与海平面垂直。然后,他们会用眼睛注视着天空,调整牵星板的位置,使下边缘与海天分界线相切,上边缘与所测的星辰相切。如果不能完全相切,观测者会换一块牵星板再试。如果所有的牵星板都不能与星星相切,那也没关系,他们可以使用象牙板的缺角长度来辅助计算。

一旦确定了最合适的牵星板,观测者就可以通过这个边长加上象牙板的某个缺角长度,得出所测星星的高度。这个高度对应的指数就是人眼与水天分界线和星体之间的夹角,它其实代表着观测者所在的船的位置。比如,如果以北斗星为准量得的角度是八指二角,那么船的位置在航海图上就被记录为「北斗八指二角」。

在【郑和航海图】中,有很多这样的标记,如「柯枝北辰三指一角」、「古里北辰四指」和「官屿华盖七指二角」,这些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量度出来的天文定位位置。

当然啦,这并不意味着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牵星板一定和【戒庵老人漫笔】中描述的一模一样,都是十二块。实际上,郑和船队可能使用了更多种类的牵星板。在【郑和航海图】的「锡兰山回苏门答刺过洋牵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使用了不止十二块牵星板来定位。

所以啊,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真的是非常先进和精密的。他们通过这些工具和仪器,能够准确地确定船只的位置,安全地在海上航行。这些技术和仪器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想象一下,郑和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上航行,眼前的景象是那么辽阔,海水连绵不绝,与天际相接。四周一望无际,没有任何遮蔽物。那时候,他们是怎么辨别方向的呢?答案是,他们结合了天文和地文的航海工具。

你瞧,他们通过观察日月升落和星星的位置来判断方向,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天文航海技术。同时,他们也用到了罗盘和指南针,这些都是地文航海工具。想象一下,这两种工具就像是在一间大房子里,虽然各有各的用途,但配合起来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恰恰说明了在远航中,天文航海和地文航海是交替使用的。

以上所说,证明了以前咱们中国的航海水平,那可真是遥遥领先世界!那时候的郑和、王景弘等航海大佬们,可不是吹的,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航海技术,那叫一个厉害!这些伟大的航海家们,他们的才华和勇气,哪怕现在我们有了卫星导航,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啊,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咱们中国的大航海事业突然就戛然而止了,甚至连郑和的航海资料都被烧了,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这也让葡萄牙王子恩利克捡了个大便宜,从此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