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晚清沧海事90:大国争霸为什么会选择新疆作为战场?

2023-12-20历史

大国争霸,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都在轮番上演,无论是离我们很久远的罗马打迦太基,汉帝国斗匈奴,还是近代的英法争霸,英俄争霸,甚至到不久之前的美苏争霸,虽然演员换来换去,但是内容都大致相同,该上演的情节,早晚都会出现,该冒出的角色,也早晚一定会登上舞台,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类似的规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惊喜。

这个结论,很多人可能并不相信!

但是在我们接下来的故事中,我们要讲讲阿古柏的好运气,这就不得不讲当时的时代背景:英俄争霸。然后你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了解英俄争霸的过程,可以为预测当代大国之间今后的发展,提供很多有启示意义的历史借鉴。

要想复盘这场历史,就要搞清楚英俄争霸是如何开始的,最后又怎么会给阿古柏带来好运气,进而影响到了新疆的局势。我们先把镜头摇回到19世纪初期。

不过当这场大戏开演的时候,俄国人并不起眼,主角另有他人,而且个个都光芒万丈。从某种角度来说,俄罗斯甚至连当提鞋的小弟都不配。

第一个登场的耀眼巨星,是大名鼎鼎的日不落帝国。当时,英国是人类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从非洲到加拿大,从澳大利亚一直到印度,环绕整个地球。

不仅仅如此,在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有了牛顿,有了工业革命,有了大宪章,在各个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翘楚。

而另一个登场的主角,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天骄,战神的化身——拿破仑!

这时他刚刚入主法兰西,让这个通过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旧有的封建统治,高举着平等、自由、博爱的大旗,四处输出革命,战无不胜的国家,揭开了人类新时代的序幕。

这两个国家才是当时世界舞台上,公认的绝对主角,他们都是如此的熠熠生辉,与众不同,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未来的世界霸主,一定会在这两个国家中诞生,其他的国家,都只不过是吃瓜群众。

至于我们要谈到的俄国,在当时也只不过是一个配角,是欧洲大陆上,众多腐朽没落的封建国家之一,没有丝毫出彩之处。

如果非要说它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第一它比较大,人口是欧洲各国中最多的,第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恰好处在欧亚之间的十字路口之上。除此之外,别无特色。

但是恰恰因为这两个特点,让它变成了英法争霸中,那个关键的配角。如果它和法国结盟,就能击败英国,如果它和英国结盟,那法国就没戏。

可能有人对此就表示怀疑了,法国和俄国结盟,为什么能对英国构成威胁?英国人不是都是在海上吗?俄国人再能打,也不过是旱鸭子,在海上也帮不了法国人什么忙,怎么会成为关键配角呢?

不错,英伦三岛确实是孤悬海外,英国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也都在远隔重洋之外。但是有一块对英国至关重要的地方,却是在俄国人的威胁之下,那就是印度。

印度被称作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对英国的重要性,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英国有大量海外殖民地,但是在19世纪初期,无论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那些地方都无足轻重,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基本上都是荒蛮之地。

唯有印度,自古就是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自从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以后,就变成了它的钱袋子、粮袋子。英国人在印度的整体收入,接近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而大清帝国的GDP,占当时世界的1/3。

因此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所有的殖民地都可以不要,唯有印度不能丢失。

比如后来独立的北美十三州,也就是今天的美国,丢了也就丢了,其实英国人在当时,也没有好痛心。但如果类似的暴乱发生在印度,英国人一定会血战到底,不论会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当时英国人在美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到印度的一个零头,所以不想在那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至少在当时,他们看不出有多大的必要,值得他们流更多的血,去守住北美那块荒蛮之地。只要印度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可是这样一块富庶的地方,当时大家都认为它有一个软肋,就是离俄国太近。如果俄国和法国结盟的话,理论上,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可以越过中亚草原,直接进攻印度。这种事在历史上,是曾有其他的游牧部落做到过的,而且还不止发生了一次。

所以,英国的这个弱点,法国人看得清清楚楚。1801年,拿破仑就鼓动俄国皇帝保罗一世,去进攻印度,他声称要把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当做礼物送给沙皇保罗一世,尽管这个地方和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不过政治家一向都是拿别人的东西做诱饵的,况且拿破仑已经认识到,要在海上打败英国人,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陆地上打主意。

而英国人的殖民地中,只有印度可以通过欧亚大陆到达,其他的地方都必须依赖海军。但是法国和印度之间隔着俄罗斯,所以拿破仑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鼓动俄国人出马。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拿破仑甚至专门在一条木筏子上面和沙皇见面,就是为了防止被别人窃听。

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沙皇保罗一世在拿破仑的劝说之下,决定派出一支4万人的大军,立刻出发进攻印度,抢走英国人手里这个钱袋子。

不过让沙皇保罗一世和拿破仑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无关轻重,双脚在木筏旁戏水的俄罗斯高级贵族,居然是英国的间谍,他正一句不漏的,偷听拿破仑和沙皇之间的对话。不久之后,他就把这个消息,一五一十传到了唐宁街十号。

当时的英国政府,收到这个消息以后,吓得大惊失色,于是他们立刻决定,支持俄国境内的反对派,发动政变,干掉保罗一世,让他的儿子亚力山大一世继位。

不过也有人说,这些都是「戏说」,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场政变和英国人无关,甚至拿破仑也从来没有和保罗一世见过面。只有在1807年,拿破仑为了煽动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进攻印度的时候,双方曾经在一艘驳船上聊过天。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场政变顺利的成功了,走在半路上的军队被召回,历史被改变了,新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和法国人断交,和英国人站在一起。

英国人出了一身冷汗,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个危机,不过俄国人可以威胁到印度这个事实,却在所有的英国人心里,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

当俄国人和英国人结盟以后,法国人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即便拿破仑再雄才大略,「平等」,「博爱」,「自由」的口号再激动人心,他们离末日也不远了。

拿破仑要想取得这场争霸战的胜利,就必须击败英国,而要想击败英国,在海上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陆地去入侵印度。

而法国要占领印度,就必须要打败俄国人,打开通往亚洲的道路,所以拿破仑最后终于决定发动入侵俄国的战争,其内在原因就是这个。

因此,决定英法争霸结果的那个关键配角,就是当时站在东西方十字路口的俄罗斯,是他最终决定了这场争霸的胜负。

19世纪最初的那10年里,由于英俄结盟以后,他们分别从海上和陆上,两线夹击拿破仑的法国。所以无论拿破仑多么卓越,法国的政治制度又是如何先进,他都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形成压倒优势,最后被迫孤注一掷,入侵俄罗斯,结果兵败莫斯科。

法国失败以后,英国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英俄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时期,俄国借机吸收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渐渐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最初,英国人虽然和俄国人是战友,但也只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俄国人,觉得他们又穷又落后,而且政治制度极端反动,双方并不是同路人,只不过暂时挤上了同一条船而已。

但是战后,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晃10多年以后,英国人忽然惊讶地发现,俄国居然还活着,而且活得更好了。

虽然在英国人看来,俄国社会危机重重,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沙俄政府却始终没让这个炸药桶被点燃,相反,俄国似乎正在脱胎换骨,甚至渐渐富强了起来。

不过虽然英国人有点惊讶,但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俄国的专制制度是如此黑暗,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随着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俄国,革命已经是一把悬在沙皇头上的刀,早晚都会把俄国切得四分五裂,所以俄国不足为虑。

就在大部分英国人,依然充满了乐观情绪,等着看俄国人笑话的时候,有些英国人中的精英,已经开始杞人忧天了,比如英国将军罗伯特.威尔逊,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俄国不仅仅不会崩溃,而且是有史以来的基督教国家里,对英国威胁最大的国家,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和人口优势,因此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越过中亚,攻入印度,摧毁大英帝国的根基。所以英国不能再漠视俄国的发展,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主动遏制俄国变强。

但是当他提出这个观点,并为之奔走呼吁的时候,他的这些想法,并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反而被当成了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因为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些勇敢的探险家,英国人已经大体搞清楚了,实际上俄国人的边界离印度有两千多公里远,中间隔着中亚三国,都是一些野蛮的穆斯林国家,而不是他们以前以为的,几百公里荒无人烟的草原。

虽然英国人希望,俄国一直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但是俄国人却不喜欢英国人给他们安排的这个角色,他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主角。

对于俄国人来说,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南方寻找一个,永远都不会被冻住的出海口,加入世界贸易之中。这是从彼得大帝开始,无数俄罗斯人最终的梦想。

于是俄国人开始不停南下,狠揍当时的两个没落的伊斯兰帝国,一个是土耳其,一个是今天的伊朗,当时叫做波斯,从他们的手中,夺走了今天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这些土地,把这两个国家打得披头散发,满地找牙,俄国人试图从中寻找一条,通向地中海或者印度洋的路。

刚开始,英国人对发生在遥远近东的这群「野蛮人」之间的争斗,并不是很在意,可是俄国人的进攻,却渐渐逼近了英国人的利益圈,也就是大海,英国人由此开始警惕了起来。

对于19世纪的英国人来说,从伦敦通往印度的海上交通线,就是英国人的命脉。其他任何人,不要说试图染指这条海上交通线,就是多盯两眼,都会引起英国人的警惕。

而俄国人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一个南下的出海口,这样才能发展全球贸易,而这个南下的出海口,必然会指向地中海或者是印度洋,而这恰恰是英国人所不允许的。

所以在1829年,当俄国的军队,逼近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英国举国震动,因为如果俄军再向前进攻40公里,就可以攻下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将意味着俄军从此可以不受限制地,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威胁到英国途经地中海到红海,一直到印度的交通线。

于是英国立即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海军也开始紧急出动,准备干涉俄土之间的战争。在这个关键时刻,沙皇尼古拉一世,觉得俄国还没有能力和英国对抗,于是他叫停了俄军,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虽然危机过去了,可是英国人和俄国人都很气愤。英国人发现,俄国人居然敢打海洋的主意,实在是大逆不道,看来当初威尔逊等人的警告是正确的,俄国确实是英国最大的威胁,看来我们低估了北极熊这个大恶棍。

而俄国人更想不通,地中海上的港口多如牛毛,从西班牙法国一直到意大利,甚至土耳其都有港口在地中海,为什么他们对你们英国人就没有构成威胁,偏偏我们俄国人刚刚一靠近大海,你们就大呼小叫,这也太欺负人了是不是?

俄罗斯在中亚的行动中,虽然不断入侵土耳其和伊朗,可是每次英国人一出面,它就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它还不敢和英国人撕破脸。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俄国人的愤怒情绪却日益上升,凭什么你英国人可以在海外到处建立殖民地,我们俄国人就不能够劫掠家门口的邻居,事事都要受到你们英国佬的限制?

终于有一天,俄国人愤怒了,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想夺得黑海的出海口,要摆脱英国人的束缚。

不过在世界霸主的压力之下,双方最后都退让了,俄国人没有敢拿下伊斯坦布尔,夺取黑海的出海口,所以双方暂时避免了全面摊牌。

但是英俄之间的关系,从此再也无法逆转了,所有的英国人现在都「清醒」地认识到,俄国在觊觎英国的海洋霸权。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无论双方做什么,都会被认为是在针对对方。

从这一刻开始,俄国人在近东的每一个举动,都被英国人认为,是在为了进攻印度做准备,而英国人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举动,反过来又被俄国人认为,是在试图遏制自己的发展。

虽然双方表面上笑脸相迎,甚至俄国沙皇还到伦敦拜访,但是双方内在的较劲,已经开始了螺旋加速的过程。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舆论的引导,双方都会慢慢进入被预设的角色,俄国人本来只是想南下找一个出海口,可是现在他们觉得,进攻印度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英国人到了现在,也开始处处有意识地和俄国人作对,故意全方位遏制俄国人。

接下来,就是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喊打喊杀的人越来越多,主张教训一下英国佬,或者收拾一下北极熊的人,渐渐都成为了两国民意的主流。

到了1840年左右,英国人在国内反俄情绪的压力之下,决定不能对俄「一味的忍让」,要先发制人,拿下阿富汗,彻底封住俄罗斯南下印度洋之路。

而俄国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大惊失色」,决定立刻攻占希瓦汗国,就是今天中亚五国的一部分,防止英国人「北上」。

英俄之间的互相猜疑,最终导致了两场灾难。

1840年,在3万名后勤人员支持下的16,000名英军,浩浩荡荡开进阿富汗;与此同时,5000名俄军也离开了俄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奥伦堡,开始奔向希瓦汗国,准备阻止英国「北上」。

然后接下来,双方都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为什么会发生灾难呢?很简单,双方都已经陷入情绪化的对抗之中,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首先,英国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守住印度,不让俄罗斯人摸到南边的海洋的话,那英国就应该团结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中亚三国,让他们成为对抗俄罗斯南下的屏障,这才是正道。可是他们现在做的是什么?居然是入侵阿富汗,这完全是南辕北辙。

英国入侵阿富汗,只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让大家觉得,英国不过是打着防备俄罗斯的幌子,其实是想要周围邻国的命,因此对于周边的国家来说,最好的对抗英国的办法,就是和俄罗斯结盟。

英国人大概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行动却造成了这个结果。而且当时英国人习惯了做世界老大,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搞得定,所以根本就不把这些国家的反应当成一回事。

一步错,步步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英国人居然在这个时候,选了一个他们最惹不起的国家——阿富汗,虽然这个国家看起来既落后又贫穷,群龙无首,混乱得犹如一团散沙,但恰恰却是一个不可征服的国家。

英国人轻松就打到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扶植起了傀儡政权,但是接下来,他们渐渐发现,自己似乎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噩梦从此开始。当地人永不停息地反抗,英国后来人再也待不下去了,就在他们企图撤出喀布尔,返回印度的路上,一万六千人的大军,在圣战者的围攻之下,竟然全军覆没。

这是英国在整个19世纪里,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而且输在一个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对手面前。

同样,俄国人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在当时,俄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差距很大,但是他们依然沉浸在,曾经打败拿破仑的幻觉之中,太把自己当成一棵葱了,在根本没有搞清楚中亚的情况之前,贸然南进,和英国人进行时间赛跑。

结果远征军被困在了沙漠里,又遇到了一场大雪,1/3的人被冻死饿死,一个月以后,全军未发一枪一弹,又灰溜溜地退回了奥伦堡。

双方的意气用事,最终导致彼此都输得惨不忍睹。看起来虽然很痛快,但是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事后,英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痛定思痛,发现关键还是应该多交朋友少栽刺,不要以为大英帝国就有什么了不起了,拳头大得不得了,其实在很多地方,它还是用不上力的,还是要靠朋友帮忙。

从此以后,英国开始注意拉拢其他国家,不再单干蛮干,开始组织统一的反俄阵线。

而俄国人自然也要事后盘点,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俄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俄国还没有能力四处铺摊子,和英国人处处较量,所以还是应该集中主要力量在地中海方向,重点搞土耳其人,冲出博斯普鲁斯海峡。

虽然双方都受了一点小挫折,但是双方谁也没有服对方,然后俄罗斯人又开始继续南下,英国人自然也要进行堵截,到了1853年,双方终于撕破了脸,在克里米亚全面开战。

战争打了三年,影响巨大,这是第一场现代化的世界大战,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俄国人大败,可是英国人也损失不轻。

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英国人却达到了目的,彻底堵住了俄罗斯人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梦想,实现了他们不准俄罗斯人靠近海洋的目标。

而俄罗斯在被打得鼻青脸肿以后,才发现自己远远不是什么超级大国,不仅仅实力和英国人差得很远很远,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乎没有朋友,所有的国家都是势利眼,他们只想站在胜利者一边。

虽然俄国人在克里米亚,被英国人打得满头是包,但是俄国人也不能不发展,没有南边的港口,俄国人就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既然在欧洲和中东混不下去了,于是俄国人决定避实就虚,干脆到穷乡僻壤的中亚,去寻找土地和市场,以及南方的港口。

因此战后不久,俄国人调整了主攻方向,放弃在土耳其和伊朗的冒险,把攻下中亚三国,获得棉花产地,当做了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但是让俄国人郁闷的是,他们又变成了英国人的目标,因为英国人怀疑,这又是俄国人企图攻击印度,挑战大英帝国世界老大地位的又一次尝试。

但是和黑海边上的克里米亚不同,英国人在那里可以找到众多的同盟,比如法国人,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大小国家,和他们携手共同对付俄国人。可是在遥远的中亚,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人有兴趣到这个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来参加一场战争。

所以英国人必须独自面对俄国人的南下,1866年,当俄国人拿下塔什干以后,英国人感到越来越焦虑。但是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巨大损失,英国社会的反战情绪浓厚,英国人短期之内,也不会再支持英国政府,在遥远的中亚,再和俄国人进行一场战争。

所以英国人必须另寻出路,找到能帮助他们挡住俄国人南下的人!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疆的局势再次发生了突变,热西丁和他治下的伊斯兰国,发生了激烈的内斗,阿古柏决定乘机北上。与此同时,英国的官方和民间的探险家,也开始纷纷和阿古柏接触。他们带回的消息,让英国驻印度当局,忽然发现阿古柏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那么要不要支持阿古柏,让他成为英国抗俄的缓冲地带呢?